李 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步入到创新发展、快速提升的新阶段。而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学院围绕建成特色鲜明的国际一流学院的目标,按照“围绕目标、立足现实、扎实推进、内涵发展”的思路,全面深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为关键目标,积极探索优化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新路径,着力于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高效精干的一流师资队伍。
学院人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成员学历层次高;汇聚学科人才,培育了多个有创新能力的学术创新团队,造就了在国内本学科和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和一批学术骨干。学院专任教师占教职工人数的93.0%,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63.9%,教授占48.1%,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占51.9%。
1.实施教师分系列管理制度。对专任教师按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进行分系列管理,努力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学院根据总额承包核算原则,结合教师分系列管理,自主决定教师岗位结构,明确岗位职责要求。
2.完善教师岗位评聘制度。岗位聘用完全实行级岗分离,职级看历史,岗位重贡献。职级主要依据现任职称和任职时间确定,岗位主要依据聘期贡献评定。
3.建立非专任教师岗人员聘用制度和优化管理岗位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建立科学设岗、同工同酬、有序晋级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1.优化各学科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认真制订各学科师资结构目标,对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进行适时的调整,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和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2.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引进计划。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重点,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教学科研拔尖人才,继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3.完善师资培养体系。健全中青年教师发展机制,加大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育力度;有计划地培养学术梯队;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认知和实践能力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改研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教授的“传、帮、带”作用,着力营造高层次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的优良环境。
1.注重引进名校名师的博士硕士,改善学缘结构;
2.不断引进年轻教师,改善年龄结构。
1.健全学院师资引聘机制。学院教师引进采用“控中间,放两头”的原则,对高端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的引进单独提供岗位和资源,不设限制;对于专职科研和博士后人员,人员规模不作严格限制;对副教授、教授等常规师资的引进,根据编制和岗位情况严格控制;适度放开讲师补充规模,采用自主聘用和动态管理办法,两个聘期内未能晋升高级职称的,不再续聘。
2.建立高水平优秀人才聘任与引进的政策机制。建立“柔性引进”机制,通过设立兼职教授、特聘教授等非全职岗位,引进学科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促进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发展。
3.制定中青年教师发展规划,积极支持和引导教师加入研究团队、出国学习进修、申请国家基金课题、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4.加强人才引进宣传力度。全面改革人才面试评价、招聘宣传等模式,人才引进做到每月至少一次面试;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加强宣传;积极开展海外招聘会,加大海外招聘力度;举办学术论坛,邀请海外学者来校访问;发挥高水平人才学术优势,鼓励其引荐优秀人才来校工作。
5.建立人员流动和退出机制。根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任务要求,设定教学、科研工作量考核标准。加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合格的继续聘用,不合格的按双向选择原则进行转岗分流,逐步实现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
(一)成立师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学院党委应高度重视,从组织保证、统筹协调与联系群众等方面对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领导,为科学组织、着力推进提供重要保障。
(二)制定各学科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专业学科建设、教学工作安排、人事分配制度等密切相关,各学科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将有利于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三)制定人事制度管理体系、高层次师资培养与引进机制、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岗位聘用与薪酬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人事制度工作内容、工作程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高等教育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全面深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助推一流学院和一流大学建设,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