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礼兵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海南 海口 571126
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应用,使人们的时空观、生活观、工作观等都发生巨大改变。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组织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在此背景下,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与改革提出新的挑战与机遇。针对大学体育信息化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现状的分析,教育工作者可从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载体入手。并能结合实际信息化课程的应用问题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改革与优化提供更加有利的参考依据。
所谓的信息化,主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展现出的巨大作用。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其相互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其一,信息技术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产业化。其二,基于该项技术所衍生的相关产业,也展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例如,制造与生产领域、信息传输领域以及服务行业等。其三,我国各个领域都利用信息技术获得高速的发展。并实现了信息数据的高度共享,最大化的挖掘社会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体育信息化,主要指的是信息技术在体育发展领域中的实际实施的过程。相关专家提出,其是运用信息技术对体育信息源进行延伸与拓展,令其从广度与深度层面上进行开发与应用。以此,对体育教学进行更加客观、全面的管理、监督与调控。从层次结构上对体育信息化的内涵进行阐释的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体育信息的静态管理。对相关文本、答案等文本进行输入与搜索,对其实现静态管理。这样的管理形式是最基础的信息化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最大化满足的数据采集、整合、分享与利用的需求,令教育工作者从复杂的手工表单查询与教学信息总结中解脱出来。其二,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建设信息化课程,以及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基于智能的仪器、前沿技术等,将体育信息的收集、整合、利用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现代化。其三,体育管理的信息化。教育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利用信息工具替代人体劳动,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人们部分的脑力劳动。例如,学校通过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去对学生进行管理。并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展开相关的管理工作,不仅节省时间,还可有效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果。
基于此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育领域深化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尤其,在课程建设方面,因融入了更多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形成更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资源。而对我国大学体育信息化课程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先从很多学生感兴趣的线上精品课程说起。截止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成人教育协会,以及其他电子音像出版单位的支持与协作下,我国已经开发出符合我国教育线上学习平台。精品课程网站中具有不同形式的学习课程,可供所有有需求的人进行终审学习。通过线上检索可搜索到的以体育为关键字的课程有几百种,包括健美操、乒乓球、篮球、足球、体育舞蹈、田径、游泳、武术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可满足不同需求的人在线上进行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时间与教学空间的限制。当在实践的过程中,因部分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念上没有进行及时的改进。基于优质的线上精品课程,部分教师不懂得如何将其作用与优势最大化发挥。要么就是完全以“空中课堂”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线上去观看现成的视频课件。要么就是将部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一语带过,引导学生自行去安排线上学习活动。过于依赖大学体育教学,没有真正体现出信息化课程的价值。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实际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将线上精品课程与本校的体育课程进行科学的融合。没用结合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等,去对精品课程进行优化与革新。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能从线上精品课程中提炼出符合自身教学特征的信息,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不仅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基于目前的体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实践现状,高校管理层、体育教育工作者都应进行深刻的反思。并能客观总结教学问题,从而能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体育信息化课程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
微课主要是以视频为主的教学载体,其基于短小、精炼的教学内容,可使学生更积极的进入到学习氛围中。尤其,面对枯燥、难以记忆的体育理论知识,利用微课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微课建设的核心手段就是信息技术,以知识重点为中心,设计15分钟左右时长的教学课件。目前,针对大学体育课程的信息化课程建设过程中,以微课形式的体育课程的开展已经展现出显著的效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基于互联网平台,借助于智能移动设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观看体育微课程。但目前体育大学微课教学都是演示型的教学录像,其教学设计较为雷同。而依托于微课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大多也是技能型的传授模式。其中,针对某项技能动作的学习都是碎片化的,与我国大学系统性教学具有一定的差异。微课从应用性上来分析,其展现出的简单易操作、技术性低、操作性强等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形式。但从总体上来说,大学体育信息化建设中,针对微课课程的开发还需进一步完善。而在实践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贴合的微课课程。并能将微课优势与传统课堂进行科学的整合,不能再出现照本宣科的教学现象。但也不能完全依靠体育微课程,这样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技能。在我国大学体育信息化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学校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特征,创建具有一定多样性、完整性的教学视频课件。从而,确保微课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与系统性。相关人员应明确体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包括课程本身,还涵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应能将传统教学内容科学地转化成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从而,利用短视频、音频、图文等不同的形式去对信息化课程进行丰富,解决微课目前存在的问题。而在具体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能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去更多样化的呈现体育微课程。
总之,我国体育大学信息化课程在实际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其没有真正发挥出优势。无论是线上精品课程,还是微课,都没有与传统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与转化。因此,通过本文对我国大学体育信息化课程建设中的实践现状进行分析后,相关人员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与管理观念。开发出更加完善、实用性更强的体育信息化课程。并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将信息化课程更好的呈现给学生。从而,为当代大学生创建一个更加科学、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并确保其建立健康的心理。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真正贯彻与落实素质教育,保证学生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