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九中学校,四川 内江 641000)
实践探索,是指发现生活中的知识且亲身去体验与感受,从而去找到答案并自主的发掘更深层次的学习方式。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这种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在初中地理中结合书本知识去实践,也可应用于生活的点滴小事,在社会这种大环境下,必将成为自身发展不可缺失的部分。自主的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在探索中让学习者找到自身的长处并保持发扬,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点的不同,所采用的图像也是有所差异的,在实践的教学中,根据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一节课所使用的图像形式也不尽相同。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分为以下几种图像类型。
初中学生学习的地理图大致分为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保证被接受者能够充分预习和了解地图的分部梗概,在授课时引导学生去探索地图让学生认识了解地图中的经度纬度的具体位置,各大洋各大洲的位置[1]。例如:在教学《中国的位置与疆域》一节课程中,可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给各组分配找寻教学所涉及的地理位置,找寻完成后,可让各小组的代表按照地图的版块去站位,比如,ABC 组分别分配找寻的地图位置分别是:四川省,安徽省,云南省,让三组队伍派出代表,在讲台前面根据中国地图来站位展示所找寻出的位置,云南省在四川省的南边,按照地图中各省市的位置,C 组代表就要站在B 组代表的左边,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知识点自然而然的融入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进而师生关系也更加和谐。
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所导入的示意图以因果关系居多。即就是把地理事物发展成形后的成因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的图像,这种图像类型的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事物的发展经过及最终结果,减少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无法准确知晓地标的位置而产生的讲解偏差。例如:在教学《气候》这一课中,对于气候的形成因果就可以运用示意图进行讲解。由于秦岭淮河以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所以导致了温带季风气候。又比如云南南部,台湾南部,雷州半岛等地方夏季多雨水且常年高温,则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诸如此类,尽可将这些知识点用示意图表示出来,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学习掌握并运用。
统计图在地理学科中多用于展示事物的发展规律,由图的走向看出事物的发展趋势,从而得到相对应的结论[2]。例如:在《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将开国初期,改革开放和现如今的中国自然资源总量进行统计,并画出统计图,小组讨论不同时期同一资源的储备量,量多量少得到的原因是由什么导致的,从资源储备量的多少也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从统计图上看出国家的强大。统计的过程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地理图像的良好分析,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学习技能。根据图像呈现的内容,分析出图像所包含的信息,提炼出内容的关键核心知识点,从而去运用到考试学习或是生活中去。灵活运用地理图像,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分析运用的能力,从而提升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
地理图像的比较,相对于教师层面,有利于对差异类,发展类课件的讲授减轻授课负担,不用过于担心被接受者是否能够完全理解教师的本意。对于学生层面,通过图像的比较,能够很好的发现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有利于对练习或是考试题目的理解。用地理图像的比较来进行授课,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也使得一些地理知识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地理图像与实践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图像的形成也是根据实践结果所产生的,没有实践去考察,就没有图像所呈现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图像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书面理论固然重要,但是要学会认识地图,看懂地图,理解地图,更利于自身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也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图像的教学方式在地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图像法使繁琐的文字变得简洁明了,知识点变得更加清晰直白,也能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课堂氛围更加和谐,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点的解答更加快捷,在图像中认知,在实践中探索,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记得更加牢固,学习动力增加,效率自然就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