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司马小学,山西 长治 047100)
引言:数学学科是一门非常抽象的科目,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特点相违背,因此才会出现兴趣低下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有效挖掘教材内容的能力、不仅仅要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还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活动环节,使课堂教学方式具有趣味性,以便于在课堂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目的,甩掉学困生的标签。
所谓的趣味性,并不是指教师觉得有趣的事物和资源,而是教师要在课堂活动正式开展之前,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去了解她们的兴趣爱好,然后站在他们的角度认识趣味性,进而选择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将生活经验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趣味性的重要手段,这就意味着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要紧紧围绕生活实际,以此来提高内容趣味性。
小学生对游戏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游戏的融入能活跃孩子们的大脑思维,使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灵活地调动已掌握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探索问题的能力,最终找到答案,即使答案并不正确,但孩子们这个学习的过程是非常珍贵的,比如思维获得了发散。这样的游戏是充满智慧的,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图像或者视频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能大大提高教学趣味性,尤其是数学内容中与数量有关的一些问题,不论是知识理论还是问题解决都很抽象,进而使孩子们遭遇挫折,尤其是学困生,当他们遭受挫折时很容易放弃。此时教师应该提供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更容易找到学习规律,进而促进知识理论的掌握,比如根据数字之间的结构特征或者其他关系构建出直观的几何图像,这样就成功的将复杂抽象的数字计算转化成了直观的图形问题。
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之所以能在教学领域中获得广泛使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其能够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和图画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展现出强大的功能,能同时将孩子们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使之更容易感知各种信息,并且通过自己的已有经验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实现知识简化,大大提高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得以长期记忆。
当学生能至于趣味性较高的教学情境中时,他们自然而然就能将学习过程中接触的知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而促进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加深记忆程度,实现在快乐中学习和在学习中体验乐趣的目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是可以获取知识的、经历生活也就是在接受教育,可见,将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趣味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促进学困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孩子们到校园各个角落观察一些立体图形,并从各个角度观看其特点,然后回到课堂中利用多个小正方形进行摆放,以此实现生活与课堂有机结合的目的,提高课堂趣味性,同时让孩子们掌握了图形的不同摆放方式。
创设故事化情景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将故事运用于课前导入,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运用故事来导入,能及时将学困生从玩的状态转变到上课状态,进而更好从中获取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将故事运用于知识讲解,这有利于实现将知识系统化,进而让小学生通过形象记忆方式掌握概念,而且形象记忆的方式遗忘率低,也就是记忆效果更好,对于增强学习自信和激发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第三,将故事运用于课后巩固,大大提高巩固效率,使课堂知识真正刻在脑子里。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这一内容时,这是孩子们面临的难点,他们在面临这一题目时往往不知道从何思考和入手,所以首先可以通过鸡兔故事进行课前导入,并在故事中突出解题突破口,比如强调鸡有两只脚,而兔子有四只脚。
趣味性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进一步提高学习动力、保证孩子们维持较好学习状态的重要手段。现阶段趣味性较高的教学评价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是星级奖励评价,这一种评价方式能大大激发竞争意识和个体潜能,进而促进个体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发展和进步,所以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题目或者竞赛试题时,要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学习水平、学习经验,然后设计既有一定难度,但通过认真思考又能解决的问题。第二是鼓励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只在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和优点,并将其放大进行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成就感,进而提高学习自信、增加学习动力,让学困生也能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不断对学习产生兴趣,久而久之,必然能转变学困生这一身份。
综上所述,针对于对数学学习兴趣低的学困生,教师仍然不能采取放弃的态度,而应该通过提高课堂趣味性来拯救他们,让他们重新点燃学习数学的希望之火,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其中,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有效融入游戏手段、创设故事化情境、建立趣味性评价体系等等实现课堂趣味性,最终帮助学困生甩掉标签,重新投入认真学习数学的行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