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实验小学,湖北 十堰 442300)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和推崇的,因为它能促进学生之间良性互动,让课堂教学充满灵动的色彩,这也改变了以往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开展语文合作学习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合作的表面形式,在一堂课上不断地让学生进行合作,这与合作学习的真谛是相背离的,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为此,教师应以“学为中心”为指导,通过挑选合适的内容、适当的时机,并进行有效地评价,以此优化合作学习的设计。
教师应挑选一些难度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保证学生通过个人能力去解决时难度较大,而在合作学习的相互补充中能正确解答,这样学生便能从中感受到小组合作带来的成就感。针对教师设计课堂问题的难度,维果茨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问题的难度应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范围相匹配。良好的合作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从而可以进行更有針对性的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时,可为教学内容增添一些挑战性,以激发学生战胜难题的欲望,促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合作学习中,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交流来完善自己的思维结果,领会研究问题的真谛,有效地探索出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游园不值》一课时,一位教师先让学生从字面上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进行理解,再引导其思考:“这是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你有没有感受到它好在哪儿呢?”学生再次进行朗读,但脸上仍露出一丝疑惑,于是教师让学生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就在思维碰撞中感受到了这句诗的表达效果,实现了高效的课堂学习,使潜能也得到了有效发挥。
人教版课本里所编排的课文,在描写生活场景时,很多都是用一句或一段话来进行的。而同一人物出现在不同的场景,其定位是有差别的,虽然作者在刻画场景时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等进行了语言上的描述,但如果不用心去感受是难以把握得当的。
例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情节进行情景剧表演,这样学生就会在表演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再对个人理解进行表现,使对课文的理解层次更加深入。
合作学习的时机的把握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避免开展毫无意义的合作学习,这是对课堂时间的浪费,且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甚至还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为此,教师就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小组合作应该围绕哪些问题展开?什么时候才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在合作学习过程里如何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稳中有升?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即便是对于同样的课文,学生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而且学生还可能会因为与他人意见对立而相互争辩。这时就需要借助合作学习的方式化解争论,让学生在小组中给出自己观点的理由,让学生在对比自身与他人观点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正确解答,借此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都会得到较大程度地提高。
以教学《扁鹊治病》一课为例,学生们对扁鹊逃往他国的做法产生了争辩,有的说他识时务,也有的说他医德欠佳。为此,教师就要求学生进行组内合作,讨论这两种观点是否有道理。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抓住了课文的实质,明白了课文所要表现的观点,这就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待教学结束时,教师进行了总结:只要价值态度不同,就会对同样的事情持有不同的认识,所以对于事物的好坏,在辨别时应全方位地进行思考,从而找准其好处,为人类的生活谋福利。
学生在对课文进行初次阅读后,对课文的表面信息能掌握得比较全面,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能理解的地方,为此就可以用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些依靠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以此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在团队的交流中相互补充,解决他人的疑惑,补充自己的不解,使合作学习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李白所作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牧所作的《山行》时,一位教师组织学生默写已经掌握的李白和杜牧的诗歌;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写出来;在教学《景阳冈》一课时,引导学生对四大名著中的重要人物进行回忆。可见这些问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所以小学生要想独立解答是比较困难的。这就可以引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们在相互补充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促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可见,合作学习不单单是把每个成员的知识加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有效地增强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应积极采用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模式,选取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抓住合适的机会来开展,并组织学生有效地完成对合作学习效果的互评,从而优化合作学习模式,增强小学语文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