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文 南昌市城市雕塑管理办公室
在中国雕塑家队伍中,程允贤的艺术道路是独特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程允贤就开始将雕塑艺术作为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在雕塑艺术创作中融入自己的人生态度。程允贤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将几十年的精力投入于创作纪念性肖像雕塑事业,他在这个领域创作的大量作品成为新中国雕塑艺术事业发展的独特篇章。肖像雕塑在雕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塑造人物肖像,浓缩人物的历程,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人物的情感,使人物生命存在于物质材料中,是成为展示人生价值的重要载体。
程允贤是在革命队伍中成长起来的雕塑家,他的思想情感和国家发展、人民情感产生了密切的关联。程允贤的肖像雕塑主题紧扣时代发展需要,为人们塑造出了各种伟大的革命领袖和英雄形象。
程允贤的肖像雕塑时刻秉承坚定的人生信念,在创作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尊崇,以及对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的敬佩。
程允贤作为军旅艺术家,在日常工作中全面了解了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了解到多名军事领袖的业绩,积累了大量塑造将帅肖像的素材。在肖像作品塑造的过程中,程允贤积极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凸显了军人在戎马生涯中留下的印迹,通过雕像的塑造向人们展现了一代军事领袖坚强刚毅的个性。
在表现军事领袖坚强刚毅时,他着重通过人物形象的面部表情来实现。例如,在1991年创作的《朱德》立像中,程允贤向人们塑造了身穿军服、昂首挺胸的军人姿态。人物塑像的右手微微向前,仿佛是在静止状态下军人行走的姿态,同时透过这种姿态也暗示了人物行军作战时稳操胜券的气度。
在创作塑像时,程允贤都会利用手头所有的资料来调查研究需要创作的人物原型,以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在研究的过程中,程允贤善于发现人物形象的闪光点,折射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程允贤所雕塑的人物形象还是对人物人性的一种展现。
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需要充分揭示人物的内心,因而形神兼备是评价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标准。雕塑家在雕塑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形写神的原则,在创作的过程中需仔细研究人物的生理、造型特点,并将人物的这种特点和历史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
肖像雕塑的写实创作并不仅是对自然主义的一种模仿,在不影响人物形象塑造的同时,可以通过艺术手段的取舍、概括、夸张来更好地彰显人物的精神力量。在现实中,孙中山先生的身材矮小、头部略大,不少雕塑形象也是按照这个模板刻画。而程允贤根据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拜,用一定的艺术加工来对孙中山先生的形象进行处理,通过对孙中山先生身高的处理来更好地表现他的气宇轩昂、潇洒自如。另外,在刻画《向警予烈士像》时,程允贤将勇于和封建势力作斗争女革命家的精神面貌塑造得十分具有风采,而且在这件作品的塑造上突破了以往表现烈士英豪昂首挺胸的程序化艺术形象,向人们塑造了纯真、善良、聪慧的女性形象,也使这位女烈士的形象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在人物形象构图上,雕塑家将向警予烈士塑造成一个端坐在长江岩石上符合中国女性性格特征的形象。另外,为了凸显出烈士的崇高形象,增强作品表现的艺术效果,雕塑家采用粗狂有力的手法塑造了向警予的头部、手部和身形,在其神情严肃的脸庞上凸显其为推翻封建制度而不懈奋斗的情怀。
雕塑和文学虽然在本体语言上存在诸多不同点,但是雕塑刻画和塑造的过程可以借鉴文学创作的基本思路,通过将文学诗歌融入雕塑作品的创作中来增强雕塑作品的文化意蕴。例如,在创作陈毅雕像时,程允贤联想到陈毅本身也是一名诗人,他所创作的诗歌中彰显了他的风骨气质。结合陈毅与其创作诗作之间的关系,在刻画陈毅雕塑时,程允贤将其放置在青松之间,仿佛陈毅是青松的化身。
程允贤在进行肖像雕塑创作时充分参考了中西方的精髓内容,将东方的表意和西方的写实充分结合在一起,更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肖像雕塑意蕴。肖像雕塑在表达时类似文学作品中的传记,且在创作的过程中深受创作者自身经历和肖像本身实际形象的影响,因而肖像作品的创作需要得到充分的肖像雕塑资料支持。创作者应借助肖像雕塑更好地向人们展现人物的精神力量,通过肖像雕塑向人们更好地传达人物精神,从而发挥肖像雕塑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