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同心县豫海回民中学,宁夏 同心县 751300)
引言:随着经济的进步,社会和企业对各方面人才都有了更高的需求,新课程改革也为教育制定了全新的教学目标。以高中数学为例,教师不能只把眼光停留在高考之上,通过“灌输式”教学和“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而是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想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导学案”就是一个在实践中有较好成效的教学手段。
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难度非常大的课程,如果学生自己不能积极主动投入数学学习中,是很难让成绩有所提高的,而导学案的教学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而言,导学案包括了学习目标、自主预习、重点难点、小组探究、课后复习、思维拓展等多个环节,总的来说就是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方案,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改善教学低效化的问题[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导学案,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导学案的计划安排会直接影响到最终运用时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没有遵循正确的原则,从而影响了导学案真正的价值。在制定导学案时,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共有四个。第一是课时化原则,也就是制定导学案时必须以课本教学内容为大纲,尽量一个课时规划一个学案。第二是问题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要适当融入问题情境创设,这样能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三是方法化原则,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去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更合理地设计出教学内容。最后是层次性原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如果教师给每个学生制定的导学案都是一样的,那么从侧面正面了这个导学案并没有太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出针对性意见,自然也就很难发挥出优秀的指导作用。
制定了优秀的导学案,还需要教师能合理使用导学案,才会避免教学中出现“导而不教”的现象,影响正常的学习效率。在使用导学案时,教学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拓展三个部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既不能过分依赖导学案忽略了教师课堂上的引导作用;也不能让导学案只是流于表面,没有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高质量的预习性导学案是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效率非常必要的一点,充分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对后续的知识获取更加有把握。要想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教师应该从课前预习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导学案中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习。
例如在学习人教A 版高中数学必修五中的数列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按照课时给学生制定相应的课前预习导学案。接触一个全新的内容是,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理念、打好基础,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达法。教师在编写本堂课的导学案时,可以从实践入手,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列知识启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再进一步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运用[2]。
导学案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但教师也不能因此忽略了日常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因为导学案对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探究同样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由于事先进行了预习,所以学生对基础概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不用再花费太多时间在讲解理论知识上,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将数学知识与习题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实现从认识知识到应用知识的过程。
在围绕导学案进行习题教学时,教师要多注重课堂上的有效沟通。师生双方的及时沟通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即使调整题目的难度;以小组合作学习促成的同学间的沟通,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3]。比如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对立体几何进行观察,同归对比大家画出的图形,可以帮助空间想象力不太好的同学找到更好的解题思路。
除了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教学,课后的总结和思维拓展能够保障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系统的掌握。尤其是在学习完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制定一个专门的课后总结导学案,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构建知识框架,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个综合性的认识。例如学习完三角函数的知识点时,学生必须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都有充分的了解。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知识产生更多新的感悟,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各类不同的题型之中。
要想更好地发挥出导学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必须在制定导学案和使用导学案时都倾注更多的的心血。如果能利用好导学案,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