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理论中的对称逻辑性

2020-12-08 15:51
山西青年 2020年13期
关键词:逻辑学逻辑性专业性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021

新闻学是一门极具融合性的社会学科,其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离不开对其他学科精华的借鉴,各国的新闻理论吸收不同的学科知识,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各有特点,而在中国的新闻理论中对称逻辑性体现的尤为明显。

对称逻辑强调思维的对称统一,方法的和谐平衡,发展联系的思考问题,一定程度上它代表了一种中庸的思维方式与理念。对称美学合乎中国人的审美传统,对称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国人思维的典型方式,所以对称的学科框架与理论结构在中国多种学科中都有体现,而在新闻学中,对称逻辑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实的表述与理性的思考

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根本前提,也是新闻理论中最为强调的一点,最基本的5W理论的作用就是为了确保新闻的真实并验证事实真相,5W模式的地位不可撼动,因为它最早明确地将传播过程划分为5个部分或者要素,并且相对应地限定了5个研究领域,有效地描述了传播和规划了传播学研究。而对称逻辑学中强调,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了解真相,就必须深入思考,联系发展的看问题,尽力拓展新闻深度与层次。这里对真实表述的概念,不仅在于将所见所闻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事件引发的所思所想。对事件真实的表述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首先要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然后确认过程中重要的细节,其后核心的步骤是思考事件带来的影响与改变,最后将事件完整客观呈现,这样呈现的事件才是完整真实的新闻事件,现在,这样定义的真实新闻报道模式,在深度报道中极为常见。深度报道的标志是具有逻辑性,不仅只是文章深度与广度单纯的拼接,更重要的在于表述事件要遵循逻辑,有条有理,用不可置疑的逻辑链将事件前因后果联系起来,从而使事实一目了然。深度报道的影响力日益提高,与这种逻辑性的报道模式有很大关系,它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逻辑揭露事实本身的力量与感召,不需要煽情的渲染,不需要粉末修饰,把事实真相完整客观的表述出来,就已具有新闻价值与新闻力量。客观真实的报道是一个绝对真理,同时也是一个相对概念,很多因素的影响使报道只能无限接近客观,却难以真正真实的表述。所以,真实的表述事件就更依赖于对事件本身理性的思考,这里的“思考”是一个大概念,除了指对事件本身的想法外,还包括对事件加工处理等过程,很多情况下,事实的呈现是一个系统运动的过程,事情在不断发展变化,那揭露事实就需要不断的思考分析,用理智态度来判断剖析。在新闻理论与实践中,理性思考、客观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在对称逻辑学中,这也是保持平衡思维重要的一点。新闻理论的核心理念是真实、客观、中立,这些理念在新闻事件加工过程中得以体现。对事件的认识要遵循理性,不能在剖析结构的同时加入主观色彩,不能以好恶来决定新闻的倾向,而要完整真实的将事实呈现出来,把真相深刻的挖掘出来,让事实本身产生新闻倾向,让受众自发判断是非。对事件理性的思考是做新闻的首要前提,如果没有理智的态度和平衡中立的思维方式,那新闻必然会有观念偏向,影响受众的认知,违背新闻的基本理论要求。

二、平衡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对称逻辑性中,平衡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一方面包含了客观、中立、公平公正等概念,而另一方面是强调认知的主客观和谐统一与方式方法的柔和中立。对称逻辑学要求用理智的态度对待问题,同时还应具备平和的心态,以高度的新闻专业之心来处理事务。作为新闻从业人,不应渲染夸大事件,要实事求是理智的公布真相,平衡统筹,力求完整全面报道事实。这里的“平衡”有中庸的意味,提倡思考问题要主客观相统一,尽量协调矛盾,以达到和谐中性为目的。这种“中庸”提倡兼顾多方利益,不应代表一家发言,应给予对立各方平等的发言机会,形成意见的自由市场,让事实真相在摊开的讨论中得以呈现,从而让受众拥有自发形成共识的机会。这种价值观提倡大和、共赢与和谐,以缓和激烈的冲突矛盾,让事实在平和理智的状态中浮现。在方式方法上同样强调刚柔相济、阴阳调和,不鼓励尖锐犀利的突出矛盾,而是以柔和有力的化解矛盾为宗旨,这种圆而钝的方式方法在新闻写作手法上表现的更为明显。新闻报道方式应讲究柔中有刚,用柔和的写作方式来表现事件,但柔和中应巧妙的糅合力度,用这种更为圆润曲线的表述来报道新闻事件,提出问题与反思。这样刚柔相济的报道方式就是典型的平衡的新闻报道方式,而这种方式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多有体现,也较为符合我国的新闻政策、适应我国的新闻环境。同时,这种写作手法讲究审美,不光有告知,还要具备一定的美感,用稳中有变的手法吸引受众,既有高潮也不突兀,充分的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此外,在注重写作手法的同时,还要兼顾逻辑性,不能简单堆砌素材,而要确切明晰的按逻辑推理,用平衡中立的思维,客观推导出事实,这样的事实报道才是真实可信的。高度尊重事实同样也是对称逻辑学的首要原则,所以,在新闻报道的价值观与方式方法上,应首先树立中立的立场,首先明确客观报道的重要性,本着公平公正的心态才能正确的运用对称逻辑学来维护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才能更有效的催进交流沟通,促使矛盾缓和或解决。

《瞭望》周刊曾做过一个专题报告——《重上274次列车》,这篇文章就很典型的体现出平衡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在外界一面倒指责火车治安乱的同时,记者抱着缓和矛盾、理性中立的态度深入调查,最终发现我国铁路部门存在的困难和其自身的“难处”,从而让受众能理智、多面的看待问题,给予双方给多的理解。

三、统一的道德观与专业性

在新闻理论中,新闻道德与新闻专业一定程度上有着矛盾对立,比如真实性与保密性、客观报道与主观情感等等,而这些矛盾,借助对称逻辑学的范式,可以得出两者兼顾的实践方法。对称逻辑学中的和谐统一原则,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兼顾专业性的同时最大程度上灵活的解决问题。事件的发展有轻重缓急、矛盾有主有次,所以,不能笼统的排列事实,应突出重点与问题,最有价值的事实应详细的全面剖析,无关紧要的事实可简略介绍。这里的平衡在于必须将专业性放在首位,应理智思考问题,不能因主观情感或偏向而影响客观、公平公正的立场。就新闻理论来说,要求新闻报道中必须要有5W,一是使报道结构完整,二是使报道真实可信,但有些新闻事件,比如深入调查报道、揭黑揭秘报道,由于事件的特殊或是基于对事件主人公保护的原则,在文章中5W会有缺失,但这种缺失因根据关键问题的不同而适度,同时不应有损于事件整体的客观真实性。另外,新闻事件定位不同决定5W的具体运用,如果事件只是关于个人,对社会影响较小,同时会很大程度上触及当事人的伤口,那么5W的适度缺失,会得到受众的理解与支持,这时,道德性要强于专业性;但是如果事件非同寻常,关系到历史的变革,是历史的记录,那么5W的说明至关重要,否则这一事件不能算做完整的记录历史,这时,就必须理智完全的坚持专业性。比如《南方周末》曾报道过一篇《举重冠军之死》,这篇文章的专业性与道德性协调的很好,因为事件具有一定的历史记录作用,所以以专业性为主的前提下,兼顾道德性。在文章中,有很多关于事实的细节,同时这些细节没有对主人公家属造成新的刺激。在有些情况下,新闻从业人没能准确定位新闻事件,不能平衡新闻道德性与专业性,只因同情或悲悯事件主人公而故意缺失5W,或主观臆断用倾向性的语言或方式来报道事件,这样做不仅有损于新闻真实性,同时也没有遵守新闻道德要求。

四、结论

事实上,新闻理论中的道德观与专业性应该与对称逻辑学所强调的一样,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在事件报道中,主观情绪不可避免,但应抱有主观情感而不是以主观情感为标准与目的。新闻从业人为社会服务,以专业为社会进步做贡献,而个人情感渗入专业中,就会影响人的专业判断,从而有可能影响到事实报道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对个人而言,悲悯或同情之心无可厚非,甚至对个别被采访人会有切身帮助,但满则溢,赢则亏,对新闻行业来说,情感过于投入对坚持新闻专业性来说,是很大的阻碍。对新闻从业人来说,坚持专业性应该放在首位,只有专业,客观报道,公正立场,才能赢得受众信任,才能代表更广大的群体发言,实现职业使命。揭露黑幕、救助弱者,不光是针对个案或个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报道这些事件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完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新闻从业人的悲悯之心不仅只针对个人,还应该针对社会,针对最需要帮助的群众,这种情感应是很大的概念,只有抱有悲悯正义之心,才会积极的投身于行业,坚持客观理智报道事实,才能算维护专业素养,为维护社会公正献上一己之力。

猜你喜欢
逻辑学逻辑性专业性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逻辑学》的教学方法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逻辑性
《简单的逻辑学》
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以《逻辑学》为“基础”的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