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028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特别提出:“我们对于自然的环境和人为的环境,都该要有理想的安排。”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种形式的课程化游戏的今天,如何在游戏环境创设上下功夫也一直是我们教师探讨的课题。
常言道:“教育无小事”。但往往我们在创设课程化游戏环境中忽略一些教育的细节,从而使课程化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实现。
细小之处却不是我们可忽略之处。就以课程游戏化的“小小标记牌”为例来说。我们目前区域中的标记牌,多数是由一个区域的名字和一些代表这个区域特点的图片或者装饰物组成的。有些细心的老师,把区域中可以参与多少的人数自然而然的渗透到了标记牌中。如挂牌的钩子有四个,就代表这个区域中可以进入最多四个孩子来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不用老师不停地提醒,把区域中的规则自然地渗透到了小小的一个标记牌中,不仅发挥了标记牌的多种作用,更是突出了区域活动中孩子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从“规则渗透”这一个点上,继续在小小标记牌的细节上做文章。关注幼儿学习的连续性,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主题内容进行更替。标记牌中装饰性的图案可以改成此区域中的整体环境的照片,也可以是此区域中包含的孩子探索过程的照片。这个细节处的改变正是立足于幼儿主体性,让只在乎视觉美的视角转变为为幼儿的选择服务的功能性视角。这不仅让幼儿能通过自身能力了解区角活动内容后主动地做出选择,同时也便于教师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指导。
区域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幼儿区域游戏开展的实效性。区域的间隔的合理性要从五个维度来思考——色彩、动静、柔硬、大小、私密与开放。我们的区域设置和摆放要不断地从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表现来及时做出最适宜他们游戏活动的调整。如:一般语言区设置基本上是选择安静,在色彩的选择上也是趋于柔和。语言区里有温馨的小沙发,有一些舒服的靠垫,但是却忽略了光线的充足;地上铺满的地垫,让孩子能自由取阅书籍,随地一坐,但缺少了一种交流与合作。有时一张小小矮矮的小桌子就一下子让幼儿乐意围坐在一起,相互进行着角色的扮演;一个可以变换图片插页的“小电视”机和一个“小遥控器”,就让坐着看书的幼儿愿意动起来,进行故事或事件的讲述。在区域空间的配置中,我们也要根据区域的功能合理分配其大小。如美工区涵盖的内容广,操作材料多,就要提供给幼儿方便操作和取用东西的空间。而类似心情小屋等需要私密空间的区角则以小为主,让幼儿有一种安全感。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当在环境中引导幼儿主动地与老师、同伴、材料有效互动时,那么幼儿创造力的源泉也就此打开。
只要立足于幼儿区域材料的投放三大点即“丰富有趣、物尽其用和合理互动”便能使投放的材料真正成为幼儿操作的乐土。
即材料不仅要丰富,更要有趣。“趣”是幼儿好奇心的诱因,是幼儿积极选择与材料互动的助推剂。目前很多教师注重了材料投放的“丰富多样”却忽略了“趣味横生”。譬如举例科学区沉与浮的实验:一边是传统地准备一盆水,各种各样的日用品,再加上一张记录表。这些对于孩子来说一开始有吸引力,但不能维持很久。通过赋予幼儿角色,让他们在情境中就会变得一直兴致勃勃,意犹未尽。
所谓“物尽其用”就是要做到提供的材料不要光注重美观,而忽略材料本身的操作价值。同时,教室中的每一样东西都可看作幼儿操作学习的材料,形成一种“大材料”观念。在这样的观念下,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准备游戏的操作和结束游戏时的操作都作为一种有益的学习活动,考虑这些材料对幼儿的可操作性与有益性,从而让每一个活动的时间、让每一种活动的材料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环节中都可以提供给幼儿一定的材料,一些经验,从而使教室中的每一处活动都存在着幼儿与材料间的积极互动。
众所周知,幼儿与材料间的有效互动是幼儿得以发展的关键。有时为了一种主题而主题的生出一些没必要的材料,从而导致互动的无效。例如在中班主题“大树和小花”中,有的老师为了配合主题在科学区的沉浮实验中选用花瓣来作为操作材料。多少片花瓣叠放在水中才会沉入水中?但是由于材料本身的吸水性,这样的结果是不科学的。有时材料的难易程度没有合理分层,造成有些孩子能力达不到而放弃操作或者因为太简单而不能获得进一步的有益经验。如美工区放置了看图谱学习折纸。如果都是放置新授的部分,势必让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丧失信心。不妨加入一些折好的半成品入内,再加入一些已学过的内容,配以一些背景,让幼儿不失兴趣又能进一步提升。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有效的教育现,是通过一个自主、科学的环境,使教育元素真正融入幼儿的心灵,伴随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