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德海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艺术表演舞可以粗略的分为两种艺术表演形式,一种是带有一定概念、情节,但仍然以风格、技术展现为主的表现形式,通常出现在西方,如拉丁巨星表演、摩登巨星表演;而另一种是带有具体情节和故事内容的表演形式,以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为主要目的,这种形式通常在中国普遍存在,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性。在中国,艺术表演舞最初并没有系统的进入比赛,也没有在剧场表演。1998年中国国标舞总会将艺术表演舞纳入到了国标舞全国锦标赛中,之后又经文联批准进入到中国舞蹈“荷花奖”中,接着文化部的“桃李杯”比赛也将艺术表演舞吸收进比赛项目中,这一系列的政策的肯定,是对艺术表演舞发展的极大认可,也为艺术表演舞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平台,吸引更多编导投身到国标艺术表演舞的编排上,大大提升了艺术表演舞在国标舞中的地位。随后各大比赛纷纷将艺术表演舞纳入到国标舞的比赛项目中,使艺术表演舞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好的舞台化呈现。而且在各大舞蹈院校的国标舞入学考试中,艺术表演舞也被定为一项考试内容,考生须自备音乐完成“小剧目”。在多方面的支持和肯定下,艺术表演舞的剧目创作和表演模式逐渐成型。在艺术表演舞渐成体系发展的情况下,北京舞蹈学院大胆尝试,积极寻求发展之路,始终走在我国艺术表演舞发展的前沿。早在2001年,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专业的师生就编创了国标舞歌舞剧《红舞裙》,更在2009年,万素老师带领着06级的同学编排了第一部国标舞舞剧《长恨歌》,之后在保利剧场与观众见面时,得到了观众和舞蹈界人士的极大关注、肯定和好评,在国标舞界也引起很大的反响。
最近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系牵头做起了艺术表演舞的大量编排和实践演出,进一步推动了国标舞艺术表演舞的发展。最近第十届桃李杯比赛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将艺术表演舞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总之由于政策推动和时机作用,艺术表演舞在最近几年异常火爆,使得很多专业舞者和编导都积极参与到其中。舞者与编导不断尝试一些新的表现内容和表演方式,齐心协力演绎出好的作品。这不仅是为了在比赛中可以获得理想的成绩,更是为了在竞技之外用不同的演绎方式感受舞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也希望通过不同的形式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在这样的时势下,不得不说国标舞闯出了另一条发展道路——国标舞艺术表演舞。其实如果艺术表演舞如此火热的发展下去,在各方面的支持鼓励下,艺术表演舞是可以被列入剧团和表演机构内的。这样国标舞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会有多一种选择,就是考团当演员,跳中国化的带有情节的和能抒发对时代思潮感悟的艺术表演舞。如此一来,艺术表演舞本身的发展也会给专业舞者多一条生存就业之道。
在第十届桃李杯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艺术表演舞作品,如双人拉丁舞:《再别康桥》、《七年之痒》、《母亲的最后战争》、《领悟余生》;双人标准舞:《最美好的事》、《时间沙漏》;艺术表演舞编队舞标准舞:《青花》、《人鱼传说》;艺术表演舞创编舞:《胡同印象》等等;还有北京舞蹈学院实验剧场上演的摩登舞的代表作品,由齐志峰编的《弟子规》、《地铁四号线》、《太极》等。在这些作品中,不得不提到两个作品,一个是吕梓民的《七年之痒》,一个是齐志峰的《太极》。《七年之痒》是将目光聚焦于现实题材的社会问题,作品立意清晰,舞蹈标题和表达的内容有着直接联系,将婚姻生活中的感情问题凸显出来,舞台化了家庭中两名正处于七年之痒的夫妻的形象。当舞蹈开始时,出现的并非音乐而是更富深情的念白:“我恨自己太过刚强的任性,讨厌自己明明在乎却坚持不肯妥协,连你走出家门,我依旧是无动于衷。没有你的日子,其实我不知道怎么过,我好像真的生了病,两眼无神,脑中一片混乱。感觉不到自己的呼吸,胃也抽痛着,这一切的反常现象,让我更讨厌自己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伪君子。想爱就爱,想哭就哭,其实很简单”。这样大段的心理独白,使有声语言与舞蹈风格完美融合,在肢体的外在演绎下,深入而全面的展现了作品形象,充分发挥了肢体语言情感的深度和力度。不得不说舞台的综合效果也很完美,在开场时,创意性的马桶出现颇具深意,再加之舞者的服装,两者相互照应,全方位展现了家庭生活场景,与作品主题融为一体。作品在结构编排中注重浓缩生活情节,使作品结构严谨清晰。表演者情感真挚,以情动人,而非简单的动作堆积和技巧炫耀,在作品高潮时成功的升华了主题。作品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在充分表达作品立意和情节内容的同时没有丢掉拉丁舞的基本风格,舞蹈属性清楚。而舞蹈《太极》是将道家武学融入到艺术表演舞中,使国标舞与中国道家传统文化充分融合,既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体现出艺术表演舞的兼容并包。在舞蹈的编排队形构图中,将阴阳两极的太极图展现在舞台上,舞者动作既有中国古典韵律中太极的延绵不断的气力,又有摩登舞的鲜明风格,在两种迥异风格动作韵律中寻找平衡与和谐,这本身也是道家思想,因而舞蹈《太极》无愧于是精品之作。
在获奖作品中《再别康桥》以文学题材为创作基础,将徐志摩与林徽因的在海外的浪漫的爱情故事演绎,道具别具一格,不仅对舞者角色身份的补充,也是舞者动作间的连接与纽带。《母亲的最后战争》将母亲的思想斗争和内心挣扎外化,让观众的心灵受到猛烈的撞击,被伟大的母爱深深折服。《最美好的事》将其乐融融的生活展现,以暖人的亲情感染观众的内心。整个作品流畅自然,没有激烈的高潮跌进,但却似潺潺溪流清澈沁人,将幸福的家庭生活娓娓道来。《青花》以中国青花瓷的外形,将中国的古老文明展示,显露出中国式的典雅与高贵。在古典美的基调下舞蹈《青花》又不失俏皮的风格,整个舞蹈给观众以无限的遐想。舞蹈《胡同印象》主题突出且富有特色,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展现,将生活百态以妙趣横生的表演方式传达给观众,作品结构新颖,动作与音乐主题完美融合。作品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地方特色浓郁,老北京的腔调加上八旗子弟的风俗,整个将生活百态显露。在作品结构编排上,以主人公的回想串联整个作品,将生活历程一一再现,从年少的懵懂到白发苍苍回首往昔,作品一以贯之,整体不显支离破碎。
纵观第十届桃李杯的艺术表演舞的作品,可以发现,艺术表演舞整体的发展态势是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方面,艺术观念和作品形式千姿百态,另一方面编导创新意识不断强化,创作手法灵活巧妙,将社会生活现状、文学题材和中国传统文化等作为作品的立意出发点,在极具特色的主题下编创发挥。在这样繁荣发展的态势下,不得不说艺术表演舞是国标舞发展的新方向,它不仅仅关注于国标舞的训练体系,以全方位提高舞者的力量、柔韧、速度、灵敏和耐久能力,更加注重舞蹈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力量,不忘内心才是力量的源泉。这也正是国标舞艺术表演舞的发展态势如雨后春笋,像星星之火的原因。我们可以相信艺术表演舞能够走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