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舰博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能够弥补传统治疗方式中的缺陷,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此中诊治方式中某些项目具有较高的风险,一旦在诊治中出现失误便会对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因此对介入诊疗医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介入医师在培养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学徒式的培养方式,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后,便让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教师从旁进行指导,但是此种培养模式存在较大的缺陷,若是学员在操作中存在失误现象,便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创伤。在新时代背景下,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此种教学方法难以为继。
模拟医学教育是在培养过程中通过模拟患者、模拟诊疗方法并设定相应的情境进行培养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真实性,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复操作,弥补了传统培养方式中存在的缺陷,降低诊疗效果错误的频率,现已经成为介入医师培训的主要方式。
介入模拟训练系统模拟真实的人体功能,用塑料外壳代替人体的皮肤,并在里面架设机械感应装置以及计算机显示器,并放入脚踏板以及注射器等相关配件。该系统模拟人体内部构造的各个板块,其中包括脑动脉、心血管以及肝肾动脉等,并在不同的模块中涉及临床医学治疗中常见的病症,并随时根据临床医学发展导入新型的病理特征,以供学员进行学习和实践[1]。举例来说,模拟心律失常、动脉狭窄等病症让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其基本要点。与此同时,操作者还可以根据不同病症的特点和发展程度在模型中置入相应的介入器材如导管等,在此种情境模拟实践中,通过真实介入器材在触发模拟人体中的感应装置以及触觉、力度反馈等信息作用下,在X线显示屏以及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实践操作。借助X线显示屏操作者能够清晰感知模拟系统所反映出现的生命体征以及内部构造,若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操作者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模拟系统便会出现心律下降以及血压下降电能现象,对操作者进行相应的提示,操作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准确地给予相应的处置,系统生命体征等便会恢复正常。另外在每次实践结束后,系统还会对操作者的实践进行打分,并形成完整的评估报告,上面一一标注了诊疗操作时间、X线透视时间以及其他临床手术措施所应用的时间等等[2]。
在介入医师培训的过程中合理应用模拟医学技术能够提升医师学员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具备临危不乱的医师数字以及专业的技术能力。并在真实化的模拟情境中让他们了解人体的构造,准确掌握病变部位的构造,能够熟练操作相关手术器材,如导管、路图等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员面前是高度模拟的人体结构,能够让学员形成良好的记忆,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反映能力,保障诊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此种培训的介入医师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介入模拟训练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显著提升了年轻学员的自信心和操作能力,通过此种方式培训的医师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介入模拟训练过程中年轻医师能够在反复练习中学会多种病症的处理方法,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在正式进入医院工作时,能够有效减少在患者身上的适应时间,减少或消除医学诊疗中的错误操作概率,大幅度提升了患者诊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外,介入模拟训练在培养过程中还能提升年轻医师对病症以及手术器材的掌握程度,有效缩减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器材不必要的消耗数量。举例来说,将手术患者的真实数据导入介入模拟训练系统当中,医生在手术前进行反复的模拟训练,能够大幅度提升手术的成功率。
介入模拟训练系统在医疗行业医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真实的情境模拟中对“患者”进行反复的练习和操作,能够有效提升介入医师的综合水平和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应变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介入模拟训练系统必将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医师的能力,帮助更多的病患解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