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贤
(长江航运总医院手术室,湖北 武汉 430000)
急性失血引发因素可能是消化道大出血和异位妊娠等,需要及时纠正血容量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急性出血患者很容易出现低体温症,还应该针对低体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1]。本院对急性失血患者应用手术室综合保温护理时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效果和护理影响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将本院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的64例急性失血患者按照出生日期的方法进行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为20例和12例,年龄25~64岁,平均(43.52±4.29)岁;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为18例和14例,年龄26~65岁,平均(42.69±4.89)岁。两组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可以进行比较。
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后均需要进行手术抢救并全身麻醉。利用不同的保温措施。
给予对照组常规保温护理,将手术室的温度调节到25℃左右,湿度为50%。进行手术时需要给予患者保温毯,输入液体也应为常温液。
给予观察组手术室综合保温护理:(1)在对照组的常规保温护理基础上,需要在为患者输血和输液时应用电子加温仪,温度设置为37℃,保证患者输入的液体温度维持在36℃左右。
(2)手术床上应该为患者垫上恒温水毯,温度为38℃。如果是短期大量出血的患者,应该同时应用热风机。在棉被当中放置出风管道,保证温度维持在42℃左右[2]。
(3)在手术中冲洗体腔的时候,冲洗液应该在39℃左右。消毒时应该将碘伏加温,当其温度达到20℃~40℃的时候,可以将杀菌的作用加强,并不会出现变性。
(4)如果手术中在等待病理结果或者是因其他原因需要暂停手术时,应该将以温盐水浸泡过的纱布覆盖在切口当中,不要让患者在等待时流失太多的热量。
(5)清醒的患者,应该给予相对的安慰和疏导,帮助患者降低对手术的恐惧感和焦虑情绪。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中、后体温变化和低体温症发生率。
使用SPSS 20.0分析,使用t和x2进行检验,(±s)为计量资料,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术前体温为(36.08±0.50)、术中体温为(35.85±0.82)、术后(36.24±0.43),对照组患者术前体温为(36.12±0.48)、术中体温为(34.26±0.65)、术后体温为(35.06±0.87),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前体温无明显差别(P>0.05),而术中和术后,观察组体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术前0.326,P=0.745、术中8.596,P=0.000、术后6.878,P=0.000)。
观察组共出现2例低体温症患者,占比为6.25%,对照组共出现10例低体温症患者,占比为31.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x2=6.564,P=0.010)。
急性失血患者伤情变化比较快,死亡率比较高,如果没有及时抢救,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并且急性失血患者很容易出现术中低体温这种并发症,体温长时间过低会将患者肝肾等功能抑制住,同时导致麻醉药在患者体内缓慢的代谢,很容易出现患者长时间无法苏醒的情况,甚至增加死亡率。所以对急性失血的患者应该给予相对的护理措施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出现,减少低体温症的发生[3]。手术室综合保温护理是一种在常规保温护理上加强保温的护理模式,主要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利用电子加温仪为患者输液和输血,并应用恒温水毯和热风机等方法为患者保温,从而有效预防急性失血患者出现术中低体温的现象,减少低体温症的出现,提高安全性和疗效。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前体温无明显差别(P>0.05),而术中和术后,观察组体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护理中,观察组共出现2例低体温症患者,占比为6.25%,对照组共出现10例低体温症患者,占比为31.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为在为急性失血患者应用手术时综合保温护理的时候,对预防术中低体温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并降低低体温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为急性失血患者应用手术室综合保温护理时,可以对术中低体温症有效的预防,从而将手术安全性提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