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堃 方 耀 赵月菡
1.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2.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中国女排在2019年第13届女排世界杯上以11战全胜的骄人战绩夺冠,“女排精神”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女排精神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具有相通性,能够有效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途径。
“女排精神”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冠军。《人民日报》用整个头版庆祝中国女排的胜利,并提出:“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这被认为是“女排精神”的最早提出。
从1981年到1986年的5年时间中,中国女排先后五次获得世界冠军,成就了五连冠的辉煌伟业,从此,女排精神广为传颂。据资料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的前几年,《人民日报》刊登的有关女排事迹和学习女排精神的报道超过500篇,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辉煌成为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1]。随着夺冠功勋老一代女排队员的退役,世界排球发展格局的改变,欧美国家排球的崛起,中国女排也经历了一段低谷期。但女排精神依然激励着一代代体育人不断奋进拼搏,终于迎来了凤凰涅槃。陈忠和挂帅女排主教练,这位昔日女排队员的陪练、助理教练上任后大胆启用新人,认真规划设计每次的训练任务,成功组建打造了中国女排新的“黄金一代”。在2003年第9届女排世界杯赛中夺冠,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绝地反击,逆转战胜俄罗斯女排,时隔20年,奥运会赛场再次升起了五星红旗[2]。
雅典奥运后,中国女排再次面临队员新老交替问题,出现了一段无冠时间。进入新时代,郎平指导的强势回归,再度为中国女排带来了新的风貌。通过自己在国外执教与学习的收获,结合中国女排的技术特点,融合老一代女排队员的“女排精神”为中国女子排球国家队重铸辉煌。2015年第12届女排世界杯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冠军、2019年国庆前夕以一波11连胜的骄人战绩获得了第13届女排世界杯冠军,女排精神也成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
女排精神包含着多层意义,在不同年代,社会发展的不同背景下所传递给人们的精神也有着多层内涵。它不仅仅是比赛获胜带来的情感上的振奋,更重要的是能够带给观众,带给国人精神层面荣誉感的震撼。对于女排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基本内涵:“爱国、团结、拼搏、创新”。其中,“爱国”是中国女排精神的核心与灵魂;“团结”是女排精神的制胜法宝;“拼搏”是女排精神的永恒追求;“创新”是女排精神的不竭动力[3]。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品质,是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迈步向前的精神力量。中国女排始终怀有一颗排球竞技的中国梦,体现的是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爱国之情。中国女排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精神在一代代队员身上得到传承。郎平指导在接受采访时曾讲到“只要穿上印有国旗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战,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每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正是这种纯粹的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的精神品格,中国女排队员们在面对物质诱惑,个人利益时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在为中国女排胜利欢呼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内心中澎湃的爱国之情。
团结协作是女排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国女排多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最为仰仗的法宝之一。中国女排每次获得胜利不仅仅是场上的6位队员在奋力拼搏,而是一个集体融汇在一起相辅相成共同努力的结果。从1981年首次夺冠到现在一路走来,38年的时光中,中国女排团结协作的拼搏精神一代代传承,体现的淋漓尽致。郎平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开学典礼的讲话时曾讲到:“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4]。”每一次的胜利都需要团队中每位队员的密切配合,顺境中不骄不躁,共同分享喜悦;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心往一块儿想,劲儿往一块儿使,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融入到每位队员的心中,同时也将荣誉感和使命感深深地印刻在每位队员心中。
顽强拼搏一直是中国女排精神的主旋律。每一位女排姑娘都不是天生的强者,而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刻苦训练中成长起来的。从曾经的三从一大训练指导思想到现在的科学化训练管理理念,女排队员们始终兢兢业业,认真完成各项训练任务。陈忠和教练在回忆指导女排国家队的感受时谈到,刚接手国家队时自己的信念就是埋头苦干,扎扎实实搞好每一堂训练课,做好每一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女排姑娘们正是在一次一次训练的打磨中练就了过硬的实力。赛场上,女排姑娘的拼搏精神体现在:尽管对手实力强大,明明知道不会赢但也要竭尽全力。一路即使走的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你可以战胜我,但不能打倒我。一分一分的拼,一场一场的赢,正是赛场上下日积月累的沉淀与磨练,才塑造了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女排精神的创新体现在: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求新求变三方面上。中国女排在中国体育发展进程中积极解放思想,是最早一批聘请外国教练的一支队伍。1965年中国排协经周总理批准邀请日本功勋教练大宋博文来华对中国女排进行协助指导训练。他的训练思想、训练方法和训练作风给中国体育界带来了极大的反响,奠定了中国女排成长腾飞的基石。打破常规,敢于启用年轻队员,为队伍融入新鲜血液,带来活力。创新性地提出“大国家队”概念,把国内联赛优秀运动员召入国家队,每个位置保持在3-4人在竞争,扩大了后备人才的选择途径,增强了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大胆求新求变,将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采用大数据理念训练方法,提升训练效果,真正做到将执教艺术和生活哲学的有机融合。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国女排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新时代的爱国责任与担当。奥运会、世界杯、锦标赛,当国歌一次次奏起,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的时候,女排姑娘们泛红的眼眶印证了她们对于祖国深深的爱意,也带给广大青年学生无尽的感动。女排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情怀顺应了新中国发展和历史发展潮流,把握时代旋律、融入时代实践、契合时代要求。
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国女排姑娘们赛场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风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一环。女排精神从历史走来并走向未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今时代,高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需要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责任与担当意识。女排精神所体现的爱国、团结、拼搏、创新等精神体现了中华传统品德,并与时代的发展共同进步。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作用,与立德树人的理念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