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惠
(西部战区总医院干部二科三病区,四川 成都 610083)
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在基于不同护理方法的前提下,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患者占比较大,有35例,女性患者较少,有25例,年龄最大的为82岁,年龄最小的为60岁,中位年龄为71岁;观察组的男性患者同样占比较大,有36例,女性患者较少,有24例,年龄最大的为80岁,年龄最小的为61岁,中位年龄为70.5岁。在研究开始前,已将有关内容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属,征得了他们的同意。通过对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分析、比较,没有发现数据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变化,严格遵医嘱执行每项操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各项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等,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内容:1)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科室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组间一支循证护理小组,成员包括专科医生、护士长、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确保所有成员均掌握循证护理相关知识,护士长指导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监护工作,认真记录各项数据等。同时,成员还需讨论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并通过检索资料论证的方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心理护理: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受病程时间长、病情特殊等因素的影响,其极有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就需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患者的实际需要,并积极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充分发挥亲情作用,不断鼓励、安慰患者,考虑到老年患者极有可能产生孤独感,故就可通过和患者讨论近期有趣事件、丰富患者生活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促使患者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始终保持亲和的态度,对于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并指导患者正确疏导情绪的方法,在基于尊重、理解患者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3)强化健康宣教:科室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防治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且住院期间也需通过视频播放、一对一讲解、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对患者的健康知识进行巩固,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4)用药指导:针对糖尿病而言,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用药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血糖的控制,故护理人员就需不断拓展自身药物知识的掌握范围,对用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 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嘱患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以避免胰岛素使用过量现象的出现。5)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食物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确保膳食营养的均衡性,嘱患者及时戒烟酒,定时定量进餐,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6)运动锻炼:护理人员要进一步对患者的个人爱好运动、病情等进行了解,之后合理指导患者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利于促进血糖的消耗,调节内分泌系统,从而减少胰岛素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需强调不可空腹运动,嘱患者随身携带糖果,以防止低血糖的出现[1-2]。
本研究所涉数据的处理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的检验采用t进行,计数资料的检验采用x2进行,P<0.05表示满足了统计学条件。
观察组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依次分别为(6.15±0.41)mmol/L、(8.65±1.07)mmol/L,而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则相对较差,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依次分别为(7.68±0.59)mmol/L、(10.57±1.32)mmol/L,分析、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
在临床中,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导致,2型糖尿病占比较大,多见于老年群体,药物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知识缺乏、患者依从性差等,治疗期间患者极有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进而出现不遵医嘱等行为,影响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故强化护理干预就极为关键。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及系统性,要求护理人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在合理满足患者内心意愿的前提下,结合护理经验及论证结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治疗效果[3]。
综上,针对老年 糖尿病患者而言,在其护理中循证护理发挥的作用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