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琦
(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化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着眼“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成就,创造新经验,有效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鼓舞和激励着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是必然要求,我们文化馆要成为打造群文精品的积极实践者。下面就如何打造群众文化精品谈一下个人意见:
群众文化精品,一般意义上说,是指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各种文艺作品。从展开的意义上说,我们不妨把各种格调高雅、社会效益显著的群众文化活动也列入精品的范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群众文化事业得到极大的发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都在蓬蓬勃勃的展开。在这种形势下,要求文化馆组织开展新创意、新内容、新形式、高质量、群众参与面广的群众活动,来发挥其在社区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从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好形势,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人们在活动中得到美的享受,为本地区乃至全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在文艺作品的创作上(这里包括文、音、美、舞、戏等)都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指导思想,要创作出具有强烈时代感,讴歌主旋律的文艺精品。
在现阶段,不管是文艺作品,还是群众活动,我们需要的群众文化精品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征:
1.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讴歌时代的主旋律;
2.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
3.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4.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
以上四点,是我们打造群文精品所要遵循和努力实现的。
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求知、求乐、求美、求健,已经成为新的社会时尚,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的文艺、文学作品和一般的文化活动。渴望着那些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文化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社会上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文化精品,又是社会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文化上的精品,不仅是社会上的亮点,而且是社会前进的号角,更是动员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去的动员令,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作品的产生,我们文化馆肩负着历史的使命。
面对着人民群众的寄托,时代的呼唤,文化馆要不辱使命。精品就是文化馆的名片。没有自己的精品,就没有自己的特点和品牌,文化馆也就失去了活力。
打造群文精品,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一定要精心策划,精心实施。要知道一件文艺作品和一项群文活动能否成为精品,它的基础在于创作和策划。从作品及活动的内容、形式都要力求紧跟时代,贴近生活、能出新意。规模、质量上档次,要有高起点,高标准。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也要狠抓到底。一定要有响鼓,也要重锤敲、不成精品心不甘的精神,防止本来是想炼真金,到头来却炼不成金子成了铁的结局。
实践证明:群文精品的生产要有策划组、组织者、指导者等,这就要求我们有一支政治思想过硬、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及组织能力的群文干部队伍,这支队伍在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奉献精神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要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要有甘当人梯的精神。能否出群文精品,不仅是衡量一个文化馆工作成绩的硬指标,也是衡量一个群文干部水平的硬指标。文化馆要通过出主意、压担子、想办法、定指标等各种办法,锻炼干部,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
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投入就没有更好的产出,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打造群文精品,经费上也要得到相应的保障。我们在组织实施精品工程使,也要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要花。尤其是我们群众文化。绝大多数用的是义务骨干,也是一个对他们引导培养的问题。
毫无疑问,群众文化的精品文化将在我们今后工作中占主导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的任务,出人才、出精品、是发展群文工作的硬道理。群文精品的打造,也是涉及到文化馆工作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十分现实的问题。我们要拿出更大的精力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
我们呼唤着更多更好的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群文精品的实现,我们要奋力拼搏,为打造群文精品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