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过程中文化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以《道德经》英译本为例

2020-12-08 14:29
时代人物 2020年33期
关键词:奈达道德经译本

张 玥

(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 山东威海 264200)

导致文化流失的因素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认识到造成文化缺失的因素,才能充分表达每个文化负载词的含义。本文试图从语言差异、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找出影响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语言差异。众所周知,英语是印欧语系的一个分支,汉语是汉藏语系的一个分支。不同之处在于语音、构词等特征。英文字母是拼音字母,与汉字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汉字目前不是图形书写系统,但它仍然是一种复杂的通过形象生动地传达思想的手段 (Chen:1998:259) 。汉字“天”包含两个部分:从底部到顶部,“大”(象征一个人伸展手臂和腿),和“一”(代表地平线以上的人)。从而形成汉字“天”的意思。而在英语中,这个字总是被翻译成“heaven”(天堂)、“sky”(天空)或“the world” (世界),而没有进一步解释这个字的含义。

第二个因素是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在不同语言社区的人们由于生活经历的重叠,对某些事情可能有相似(甚至相同)的理解。奈达(Nida)认为:“人们的语言文化有足够的想象力和经验来了解另一个语言文化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行为和价值观。”(Nida.1993:106) 理雅各(Legge)是伦敦著名的汉学家和苏格兰传教士传教的社会背景,一些宗教基督教的概念就会对他的译本产生影响,如“天堂的儿子”(如“天子”在中国); 韦利(Waley)是一个伟大的汉学家,他从来没有去过中国,这会使他误解一些典型的中国词汇,如“everyone under Heaven”就是由他翻译的“天下”的译本;而林语堂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因此他可以理解原文,并提供更准确的翻译。

最后一个因素是不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就成为社会内部人们共有的精神特征,并作为人们文化传统中最稳定或最核心的因素代代相传。(王平,1994:67)英语国家的人的思维模式偏向逻辑和分析,而中国人更倾向于整体的、意识形态的思维模式。因此英语语言始终具有显性的特点;而汉语的表达则相反,更加含蓄。因此,像理雅各(Legge)和韦利(Waley)这样的英语国家的译者在保存原文含义方面存在困难是很自然的。

因此,对于译者来说,注意上述影响翻译的因素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含义。

文化损失的补偿

谈到翻译中保留含义和内容的重要性,奈达(Nida)和泰伯(Taber)指出:“在将信息从一种语言传递到另一种语言时,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存的是内容:形式,特殊情况除外,如诗歌……因为在每种语言中,将内容与形式联系起来的规则是高度复杂的、任意的和可变的……当然,如果巧合的话,有可能在接受者的语言中以与原文极其相似的形式传达同样的内容。这样更好:我们尽可能保留形式,但更多时候为了保存内容,形式必须进行精确的转换。过分的努力去保持形式,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信息的严重丢失或扭曲。(Nida & Taber, 2004: 105-106)

20世纪90年代,奈达(Nida)提出了一种弥补翻译过程中文化缺失的新策略:著名的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的缺乏可以用未能提供同构限制来描述。为了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可以引入对同构缺失的补偿。”(Nida,1993:124)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我们可以将补偿定义为弥补背景信息或意义缺失的一种方法。这就要求译者在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

贝克(Baker)认为,“补偿策略并不局限于习语性或固定的表达方式,可以用来弥补任何意义、情感或文体效果的缺失,而这些缺失可能无法在目标文本中直接再现。”(Baker, 2000:78)

补偿技术可分为注释、释义、放大、替代和适应。应根据原文的具体重点采取相应的补偿手段。有些原文强调形式,有些则强调意义。众所周知,《道德经》以形式简短而意蕴深刻而著称。因此,应重视文化负载词的意义或隐含意义。

至于《道德经》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补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释异化(或文化根源)。

首先,下面的例子可以采用带注释的异化方法: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虛;服文彩( 第五十三章)

(作者译本:)

The Court① is in order

The fields are left untilled

The granary of each family is empty.

The officers wear embroideries.

Note:①“朝” mainly refers to the government or the government office, which in ancient China was the national office or palace for the ruler and officers to deal with national affairs.

该译本采用注释异化的方法,为译文读者提供了“court”(朝廷)的背景信息。这样就弥补了文化流失,保留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原貌。

其次,另一种方法是对于具有深厚文化渊源的术语,作者提出音译加标注的建议。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 第五十章)

(作者译本:)

“There is no more place for the SI① to thrust its horn,nor the place for the tiger to fix its claws.”

Note: ① The character "兕" is pronounced as "si" in Mandarin, a kind of animal in ancient Chinese legend.The record of this animal (兕)could be found in another Chinese classic Shan Hai Ching in which this animal was described as following:兕在舜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角,(Anonymity http://baike.baidu.com/view264084.htm)The sentence means that the animal Si lives in the east of the Emperor Shun's grave and south of the River Xiang.The animal SI, having only one horn, was born with the appearance similar to cattle, with the color of lividity.

汉字“兕”的翻译可以翻译成SI,另附上这个汉字背后的传说。因此,目标读者的理解可以接近中国古代的文化信息和传奇故事的“兕”。

简而言之,弥补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缺失,需要译者在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之间保持平衡。在作者看来,翻译《道德经》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可采用的补偿方法有加注释(或增译)的异化法和对有深厚文化渊源的词语加注释法。

猜你喜欢
奈达道德经译本
道德经
《邓小平文选》日译本的回顾与思考——著名翻译家吉田富夫先生访谈录
《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德译本《牡丹亭》赴欧演出考论——以1936年奥地利“六幕”演出为中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敬业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生活大爆炸》汉语字幕翻译研究
这些成语都出自《道德经》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