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国杂技剧的发展策略
——在“杂技剧创新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2020-12-08 13:10大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
杂技与魔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杂技本体跨界

文︱(大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

2019年,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在河南濮阳举办。本届艺术节上,杂技剧首次被大规模纳入展演,成为真正的“重头戏”。这一全新举措与近年来全国杂技剧创作的发展态势相呼应,传递出国家对杂技剧的肯定和重视。杂技剧是当代杂技人的创新,是进入新世纪后诞生的全新艺术样式。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笔者与全国杂技同仁共同见证了杂技剧的最新发展成果,在此将对中国杂技剧的观察与思考作以分享。

一、杂技剧的创作回顾

2004年,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推出了首部杂技剧《天鹅湖》。如果以此为时间节点,中国杂技剧至今已走过15年的历程。以五年为一个时间周期观察,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中国杂技剧的发展。

从创作数量上看,经历了摸索、探索和发展的三个时期,诞生了百余部作品。第一个五年,正是杂技剧的摸索期,剧目这一新样式为中国杂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创作方向,也引发了大量跟风创作,全国大型杂技院团几乎都在这一时期推出了自己的首部杂技剧;第二个五年,是杂技剧的探索期,期间杂技剧的创作数量有爆发也有缓冲,许多作品在创作手法,如叙事语言、跨界融合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较上一个时期取得了较大进步;第三个五年至今,则进入杂技剧的发展期,全国每年新创的大型杂技剧均维持在十余部,2018年达到了20余部,作品的整体质量明显提升,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品,逐渐形成了杂技剧的艺术特征。

从创作题材上看,作品不仅丰富,且有三个特点:一是对童话、神话故事进行改编和再创作,长期以来此类作品较多,如《天鹅湖》《胡桃夹子》《百鸟衣》等;二是挖掘地方文化、讲述地方故事的创作,逐渐兴起并形成了规模,如《岩石上的太阳》《江湖》《梦回中山国》等,还有很多讲述城市故事的作品;三是由虚构走向真实,近年涌现出多部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作品,特别是《战上海》《渡江侦察记》等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是杂技剧创作的一个重要进步。

从创作手法上看,杂技和戏剧的融合走过了三个阶段:一是处理杂技节目与节目间的关系。早期的创作重点主要在于通过营造意境串联好节目与节目间的关系,使其完整、流畅地为主题和剧情服务;二是处理杂技与剧情间的关系。在用杂技塑造人物性格、推进事件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三是创造杂技剧的艺术风格。近年已逐渐走出了意图再现、重现故事场景的“讲故事”思维局限,转而阐释故事精髓、加强编排创意和构建审美风格,这一变化的轨迹在杂技界几位多产导演的作品中不难觅见。

二、杂技剧的发展策略

这15年来,杂技剧的跨界特性和蓬勃态势深刻影响着整个杂技行业的生态,在艺术创作、管理方式、演出市场、人才教育、理论研究等领域都发生了观念和行动上的革新,对杂技事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新事物,全领域的进步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周期,但纵观近年情况,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要区分主题晚会和杂技剧。杂技剧是在上个世纪杂技节目和主题晚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下演出的所谓“杂技剧”中,其实既有主题晚会也有杂技戏剧,这正如歌舞剧和大歌舞晚会的区别。从长期持续性发展杂技艺术、提升杂技创作能力的方向看,未来在作品性质上势必要细分,不能混为一谈。

二是要确立杂技剧的创作章法。当下,杂技剧已成为大范围跨界融合各种姊妹艺术的作品样式,但这种跨界尚未形成自己的规范,是创作者随心所欲的跨界。杂技以“杂”著称,杂技大类中的杂技、魔术、马戏、滑稽和杂技小类中的形体、耍弄、平衡、高空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节目和技巧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层次、规则和流程构建出一部剧?目前没有答案。这是留给创作者最重要的思考题,未来应逐步明确和建立起杂技剧的规程和格式。

三是要用杂技本体“演”剧。记得杂技剧诞生初期,杂技界曾有多年针对“本体”的研讨。那时,讨论的重点在于坚持技巧本体的发展思路,某种程度对剧情化的方向有所担心。这十余年来,杂技剧“技”与“剧”两层皮的情况始终大量存在,“本体”依然是个大问题。杂技剧的本体是什么?她的本体是杂技,不是戏剧、舞蹈表演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展现。因此,杂技剧要用本体去“演”戏,要学会且必须用杂技去塑造人物、发展行动和完成剧情。此是杂技剧这一艺术样式诞生、存在和发展的本质性意义。

四是要控制杂技剧的舞台节奏。在传统的大型杂技表演中,“冷场”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惊险刺激、高潮迭起、目不暇接才是杂技的特征和节奏。但在杂技剧中,这种观念需要改变。相当数量的杂技剧中,舞台上始终贯穿高涨的情绪、激烈的音乐、集体的调度,加之杂技技巧的超常视觉冲击,它们相辅相成,经常让观众难以入戏、瞬间出戏,传递给观众的情绪不够丰富,感情不能共鸣。一切要为剧情服务,剧情的发展变化,必然是有急有缓、有冷有暖、有情有义、张弛有度的。杂技剧的节奏,也应如此。

五是要加强演员的综合表演能力。从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杂技演员,普遍存在着不理解剧情、听不懂音乐、不会表演的问题,自身很难完成角色的再创作。有些剧团会在排练前对演员进行短期训练,但这只能一定程度突击缓解,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杂技剧已经成为大型杂技创作主流的今天,必须从杂技教育的基础环节着重对演员的综合表演、文化水平和音乐感受力进行培养,使其具备深度理解作品、诠释作品、升华作品的可能性。

六是考虑组建杂技剧的创作、演艺联盟。在当下杂技剧已经全面纳入国家展演并早已被观众认可和接受的基础上,鉴于杂技剧创作需要集合各类技巧演员和创作人员、巡演受制于剧场条件限制,以及各方面成本控制的困难,未来可以尝试由院团和剧场组建杂技创作、演艺性质的联盟,搭建相关组织和协调平台,加强杂技剧创作和演出的便捷性和流动性。以组团的方式,打通合作渠道,解决各方所需,谋求最大发展。

七是要加强杂技理论研究。杂技理论水平的提升和研究群体的建设,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受困于许多现实问题,却成了长期以来杂技最薄弱的环节。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杂技的所有表现,无论是超越与滞后,还是困惑与前行,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离不开理论和研究的进步;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我们只需把目光投向戏剧和舞蹈等其他表演艺术领域,就可以看到大量的研究成果、从业人员、教学院校和研究机构所带来的公众影响、政策倾斜和艺术便利。创作,是艺术的表现力;理论,是艺术的发展力。杂技理论研究的建设是未来杂技最重要的功课。■

猜你喜欢
杂技本体跨界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基于MFI4OR标准的本体融合模型研究
眼睛是“本体”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老鼠演杂技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