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哲
(宁夏地质工程学校,宁夏 银川 750000)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企业经营结构面临各方面挑战,势必对技术型人才有更高的需求。培养适合企业所需技术型人才是离不开中职学校,关键还是要看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水平。因此,具备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评价模式是衡量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水平的标杆。中职学校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虽然推崇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但是在实际教学落实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瓶颈,如评价主体对教学质量评价不够重视、评价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评价指标可行性并不高等问题凸显。本文就“理实一体化”评价模式的现状进行剖析,针对研究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电子技术在中职教育中属于基础实践课,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电子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一直本着理论为基础的前提下教学,将实践排在后面,这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点,更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在新增加的实践课时中无法合理安排课时,从而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学习负担。
评价主体对教学质量评价意识薄弱,除了受自身因素影响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职学校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没有准确定位好。首先,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其次,有些中职学校自行设立考评方式,但评价标准设计还是参照以往旧的评价模式。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中职学校普遍关注当前的发展所需,对理论知识模块的评价较多,而对学生学习成效、职业素养、实践能力等方面评价较少,并未形成系统性、科学性、规范化的教学管理评价模式。因此,教学管理制度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
在当前的中职院校中,电子技术教师虽然配备非常充足,但是大部分为理论方面的教师,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者较少,这样就无法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当前的中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安排上应当根据中职的技术培训的特点加强具备非常强的实践能力的教师走上教学岗位,以便于完成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由于中职院校所用电子技术教材更新较慢,无法与实际机械器材相匹配,所以学校应该根据当代电子技术专业所使用的主流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性能进行编写,使教材与器械相匹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知识的时候不会感到混乱和迷茫,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由于教材是由本校教师编写,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较为深刻,所以教师再通过改变教学模式的方法,将教学内容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并让学生应用到实践中去。
科学的考评标准,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自我,这也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然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通过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目标,来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就有基本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在考核标准的制定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教师可以用传统考试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理论学习状况,通过设置合理的考核试题,了解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才能分析学生理论学习的弱点,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2.教师要通过实践的方式去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领入实操现场,让学生结合理论去进行实践。教师随机抽取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并进行分析,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操作成果,从而扬长避短,做好自己的学习规划。3.教师还可以以课题探究的方式去检验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合作分工完成课题的考察、研究、报告等工作,这样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就会提高,与此同时,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等都可以得到很好锻炼。
相比其他的学习活动,“动手”操作类的学习活动最为耗时耗力。因此,在开展学校教育活动时,很多教师会减少“动手”操作的学习比重与关注度。中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它设置的每一个学科都有极强的专业性、实践性。不管是为了落实教育目标,还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都需要让学生多“动手”试一试,让学生全部的感官都融入学习中来。例如,二极管的正负极检测、三极管三个电极的判断;对于有的任务,教师可先让学生学习知识,后实施任务,如设计三人表决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拥有理论,还需要拥有完成学习任务的“想法和做法”。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空白与空间空白,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填补这些空白。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所以需要中职院校选择良好的教育模式,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改善中职院校学生错误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让学生可以独立自主的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上不依赖教师,通过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对实践课上所出现的难题进行解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更多中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被培养成为优秀的技术型人才,被社会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