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影响

2020-12-08 13:09:43杨智君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全身死亡率股骨

杨智君

(鞍山市中心医院麻醉手术中心,辽宁 鞍山 114001)

老年人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常见人群,由于患者年龄偏大,身体机能出现退行性改变,脏器功能不断降低,所以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实施麻醉时会有诸多风险。目前临床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选取哪种手术术式存在争议,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镇痛和预后效果尚无定论。本研究比较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影响,具体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神经阻滞组(55例)和全身麻醉组(53例)。神经阻滞组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为61-88岁,平均年龄为(71.4±3.8)岁,左侧骨折者28例、右侧骨折者27例;全身麻醉组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为62-90岁,平均年龄为(71.7±3.4)岁,左侧骨折者26例、右侧骨折者27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全身麻醉组:患者取平卧体位,予以血压、脉搏、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经静脉通道依次予以0.03-0.06mg咪达唑仑、2.5-3.5μg/kg芬太尼、0.2-0.3mg/kg依托咪酯和0.5-0.6mg/kg罗库溴铵,肌松药发挥作用后,经口置入合适气管插管实施机械通气,予以0.6-2.0μg/(kg·min)和0.6-2.0μg/ml丙泊酚维持麻醉。神经阻滞组:患者先选取平卧体位,常规检测与全身麻醉组相同,经静脉通道予以芬太尼和咪达唑仑适度镇痛和镇静,随后选取侧卧体位,屈膝屈髋,选取两侧棘突最高点连线以及棘突连线正中线的交点偏向患侧4.0-5.0cm处作为腰丛阻滞穿刺点,选取患侧股骨大转子与髂后上嵴连线中点的中垂线偏下4.0-5.0cm处作为骶丛神经穿刺点,神经刺激仪起始电流为2mA,频率为2Hz,诱发腓肠肌和股四头肌收缩致使足屈曲,再调节针尖电流至0.3-0.5mg对应肌肉收缩以及0.2mA肌肉收缩停止,回抽未见脑脊液和血后,将5ml罗哌卡因(0.5%)注入,60秒后明确有无相关不良反应,随后调节电流至1mA,若肌肉仍然可见收缩则再注入5ml罗哌卡因,通常情况下骶丛神经注射约15-20ml罗哌卡因,腰丛神经注射20-30ml,操作完毕后每隔5分钟对肢体运动和感觉进行评估,直至满足手术需求;手术中予以0.3-1.5μg/ml丙泊酚维持轻中度睡眠。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和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情况。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住院天数。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死亡率。

5 结果

5.1 2组患者麻醉前后生命体征比较:麻醉前,2组患者收缩压(130.9±22.4)mmHg、(131.2±20.7)mmHg相近,P>0.05;舒张压(73.5±12.2)mmHg、(73.2±12.6)mmHg相近,P>0.05;心率(88.7±12.2)次/min、(86.8±13.5)次/min,P>0.05。术中,神经阻滞组收缩压最大变化(22.4±8.9)mmHg,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的(33.4±7.7)mmHg,P<0.05;神经阻滞组舒张压最大变化(12.5±7.0)mmHg,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的(21.5±6.4)mmHg,P<0.05;神经阻滞组心率最大变化(12.4±7.0)次/min,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的(18.8±7.4)次/min,P<0.05。

5.2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92.2±25.8)分钟、(100.7±43.6)分钟、术中出血量(128.9±110.3)ml、(137.6±98.8)ml、术中输血量(1.80±0.10)U、(1.77±0.13)U和住院天数(7.2±3.3)天、(7.5±2.9)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中补液量(799.2±378.0)ml,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的(1038.0±454.4)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比较:术后3个月,全身麻醉组患者死亡率0.0%(0/53)和神经阻滞组死亡率1.8%(1/55)相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全身麻醉组患者死亡率1.9%(1/53)和神经阻滞组死亡率5.5%(3/55)相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老年人群较易发生跌倒,同时又伴随多种系统疾病,所以股骨转子间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文献报道[1],麻醉方式的选取与提高老年骨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近几年麻醉技术和麻醉学科的快速发展,麻醉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全身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常见麻醉方式。研究报道[2],神经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变化小、术后镇痛疗效佳、无需机械通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获得外科医生的广泛关注。本研究结果显示,神经阻滞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程度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神经阻滞组与全身麻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补液量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12个月,2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罗勇等研究报道相类似[3],分析得出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为神经阻滞麻醉仅作用于神经区域,对交感神经影响较轻,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与全身麻醉相比较,神经组织麻醉对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血压和心率影响更小,术中补液量更少,其值得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全身死亡率股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石榴全身都是宝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1:56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7:02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05-22 01:32:38
老鳖全身都是宝
基层中医药(2020年9期)2020-11-27 01:55:26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科学之谜(2020年6期)2020-08-11 07:37:21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当代水产(2019年8期)2019-10-12 08:57:56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