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有效引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策略分析

2020-12-08 11:57:04周启玲
魅力中国 2020年30期

周启玲

(安徽省淮北市古城路小学,安徽 淮北 235000)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道出了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实践证明,适时组织学生动手实践,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一、小学数学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独立人格和独立意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数学图形的理解和计算有很大的帮助。

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需要学生在实践当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学生的智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正处在发育成长阶段,很多知识需要动手实践才能够完全理解其真正含义。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符合了学生的客观成长与发展规律,学生相比枯燥、刻板的数学知识,更加喜欢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可以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有所付出、有所收获,转变传统知识教学的枯燥乏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自然、轻松、活泼。

三、小学数学中有效引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动手实践

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提升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成为了一个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进行长方体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运用动手实践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可交互的flash动画或者微课短视频,将一个长方体分成六个面,并且标上序号,由学生直接到讲台上来进行拼接,进行序号的排列,将这不同的六个面拼接成为一个完整的长方体,并且在电子设备上以立体的方式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的理解,这样在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当中,就进行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能够更加的有效提升课堂的效率,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

(二)课后布置动手操作任务

课后对知识的复习是巩固相关知识的绝佳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布置动手实践操作任务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小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教师应该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是学生获得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课后布置动手操作任务,加强了学生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课内外相结合,做好动手实践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内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还要在课外鼓励学生多练习,在不断练习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提升动手实践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各种形状时,可以让学生自带算术小棒和小皮筋,然后让学生组成小组,用自带的材料制作三角形、正方形等。除了在课堂中训练外,教师还将动手实践环节安排到课后作业中,让学生和家长一起配合完成一幅图形画,第二天将成果带到班级中进行展示,做得好的学生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这样课内外相结合,不仅能巩固教学效果,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课后布置动手实践任务

课后对知识的复习是巩固相关知识的绝佳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布置动手实践操作任务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小学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教师应该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是学生获得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课后布置动手实践任务,加强了学生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讲解“水产养殖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边形设计一个水产养殖场。小组件互相交换,计算养殖场的面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写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实践。

四、结语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意义重大。只有在日常教学当中潜移默化地将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融入教学过程中才能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深入理解知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利用自制学具,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高效地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真正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升华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