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机关幼儿园,河南 商丘 476900)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他们通过游戏认知物质世界,了解外界信息,因此游戏对幼儿来讲蕴含了大量信息,是他们对外交流的一种方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其生活、学习均离不开游戏,游戏的参与能激发幼儿思维,改变幼儿行为习惯和亲社会行为,有助于他们了解新鲜事物。它融合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作为学前教育的教师,有必要将幼儿数学的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让他们在游戏中受到感染,从而自发的进行数学学习。相比于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游戏数学更受小朋友们的青睐,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数学知识,也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大多采取传授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幼儿来讲是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是对幼儿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所以幼儿的数学教学要摆脱传统教学方式,将数学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不要将超前的教学理念引入到幼儿的数学教学中,要制定适合幼儿数学教育、符合幼儿智力和心理发展的教学方法。而游戏能让幼儿集中注意力,也是激发他们大脑的钥匙,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有利于他们正确认知数学这门学科,从而让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
1.数学游戏的趣味性。主要目的是吸引幼儿注意力,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幼儿在这一时期爱玩是天性,让他们适当的放飞天性,可以让他们获得开阔的视野和大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加快数学知识转变,促进数学知识吸收。2.数学游戏目的性。数学游戏的目的是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所以数学游戏的设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在开展数学游戏之前做好相关准备,保证数学游戏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3.数学游戏的可实施性。无论做出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设计,最终目的就是让小朋友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对数学有所了解,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数学游戏的选择一定结合课程进行设计,并且选取合适的教学素材,保证幼儿的学习。
数学游戏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氛围相对轻松,幼儿可以主动发言,并且受到鼓励的次数明显增加。幼儿在欢愉的环境中学习,思维会非常开阔,大脑细胞处于高度放松状态,与紧张的氛围相比,思维运转的速率会更高,有效思维碰撞也会更高,从而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而数学游戏的引入也增加了幼儿之间的交流频率,让他们学会如何交流,掌握交流技巧,从而快速掌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间接地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教学不仅是教他们学习知识,更多的是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些收获,体会成长乐趣。在教学游戏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如何克服困难、面对突发事件、怎样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获取信息等,通过数学游戏培养他们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能力,增加师生间互动,使其快速放下戒备心理,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在学前教育中需要准确把握对幼儿的干涉尺度,既不能过度照顾幼儿,也不能对幼儿太过严厉。传统教学课堂让幼儿无法适应,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没有兴趣,不利于教学活动开展。数学游戏是将两个极端中和,打造新型师生关系,开展新式教育课堂,将游戏与学习两个对立角色融合在一起,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在课堂秩序和注意力集中上花费大量时间,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而情景教学需要游戏进行维护,将数学游戏引入情景教学中,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促使幼儿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实践操作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引入实践操作的数学游戏,这类数学游戏可以和生活进行紧密联系。教师一方面可以进行教具的使用设计,另外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感受数学的应用,进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分别扮演消费者和商家进行交易,培养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
这一方法主要强调通过幼儿的感官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发展幼儿对数、形的感知能力。如在认识圆形、三角形时,采用“玩变魔术”这个游戏。它是通过触摸感觉让幼儿感知几何图形。在整个游戏中,幼儿对于魔术箱中的东西充满了神秘感,也充满了向往。我们还可以用口头语言游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巩固。它对发展幼儿数子的抽象能力和思维敏捷性作用有较好的效果。
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有效途径。幼儿就是在游戏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欢,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游戏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游戏的童趣、充满了想象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