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宁 李双伶 龚科源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藏 850000)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因地处高原,平均海拔达到4000米以上,故有“世界屋脊”之美称。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据2019年8月29日交通运输部消息称:到2020年,西藏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也将达到1300公里,进出民航航线航班进一步加密,基本建成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服务体系。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我区地广人稀,大多数人居住在偏远地区,交通相对不便,物流运输成本高,物流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的现象较为明显。
我区331万人口,分布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区,生产、流通和消费服务的物流需求小且分散。
与我国其他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相比,我区的物流产业具有发展缓慢、设施滞后等特点,加之我区公路、铁路密度严重不足,导致我区的物流成本高、生产要素成本高、市场总体物价水平长期居于高位,进一步增加了物流供给成本。大量的单向物流使得物流资源无法有效利用,导致区内物流成本比内地高80%以上。迫于区内物流的高成本,导致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极其有限。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我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主干物流网络不发达,综合物流园区、快递园区、分拨中心、仓储配送中心不健全,分级物流体系尚未建立,全区74个县区中有63个县和55个乡镇没有覆盖非邮快递,邮政递送距离远、数量小、成本高、时间长,难以满足现代服务业供给需求。又因我区物流业起步较晚,从事物流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而物流企业经验的不足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管理粗放、服务单一、实力薄弱,至于物流流通与仓储的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更是与中东部地区有着天壤之别。
“一核”,即以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为核心,充分利用它便利的交通,把拉萨着力打造成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圈。
“三轴”,即沿拉日铁路、318国道,联动日喀则,形成面向南亚国家开放的国际物流产业,同时以“一带一路为基础”,实现与南亚国家之间更加深度的合作,对我区对内对外的物流产业提供有力保障。
“三区”,即重点建设日喀则、林芝和藏青工业园物流产业集聚区。其中日喀则工业园区主要对接吉隆边境,承载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核心功能。林芝工业园区则有的放矢,着力打造面向四川、重庆等区域的联动发展。藏青工业园面向青海、甘肃、新疆等区域联动发展,打造面向甘青新开放的平台。
“四中心”,就是集中力量把阿里、那曲、昌都、山南等四地建成四大物流中心、骨干物流网点,为切实形成覆盖我区物流服务网络格局提供更大的保障。
现阶段,实现我区物流服务体系高效运行的最好办法,就是发挥好“三干、三支、多边”物流运输网络。“三干”以拉萨为中心,围绕三条物流产业发展轴,实现三个方向的物流主干线通道。“三支”沿着“三轴”物流主干线通道,依托公路、铁路、航空通道,畅通昌都、山南、阿里等地区的支干线物流通道,实现我区城乡物流联动发展,构建覆盖城乡物流体系。“多边”以一核心为中心,以三轴、三区为辅,畅通面向新疆、甘肃、青海、四川以及周边国家的多边物流通道。
我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是: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牧区,城镇居民占比不足20%,且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多数人集中生活的南部和东部的河川谷地,西部和西北部人烟稀少。就阿里地区东部和那曲地区西部而言,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3人,就全区人口密度而言,也不过每平方公里2.26人,这一数据与全国人口密度相比,仅为六十分之一。结合我区人口分布情况,应精准施策,积极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依托村级综合服务社、便利店、居民社区、乡镇学校、乡镇政府机关、乡镇农村客运站、邮政网点等多种业态服务机构,设置微小型标准化快递服务点。只有让这些微小型标准化快递服务点与逐渐发达的交通运输行业联动发展,与相关的物流企业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可完善覆盖我区城乡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