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中药热敷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中的临床观察

2020-12-08 09:44牛琼琼樊晨璐
关键词:盆腔炎低温有效率

牛琼琼,樊晨璐*,刘 静,韩 丽,刘 波

(陕西省中医医院外妇眼病区,陕西 西安 710003)

盆腔炎性疾病(PID)在育龄期妇女中属于多发性疾病,其发生原因为女性上生殖系统感染和周围组织感染,长期反复发作的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为主要特征,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1-2]。中药热敷是临床中医常见的外治方法之一,但目前热敷温度主要以患者主观感受为衡量标准,缺乏统一的理论依据[3]。故为探索最佳热敷包温度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11月~2019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74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温组和高温组各37例。低温组年龄(31.4±2.9)岁;病程(12.5±2.3)个月。高温组年龄(31.6±2.8)岁,病程(12.4±2.3)个月。2组基础资料相近(P>0.05),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知情且符合医学伦理。

1.2 方法

2组均给予中药保留灌肠,采用复方红藤颗粒主要成分(甘草、香附、红藤、丹参、桃仁等),每晚睡前进行灌肠,保留4小时以上。同时给予中药热敷治疗:透骨草、艾叶各250 g,柴胡、败酱草、当归、川芎各25 g,桂枝、茯苓、丹参各20 g,香附、白芷、红花各6 g等,放入18 cm×14 cm布包中,隔水蒸煮30分钟,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在患者下腹部,每次2包,隔天治疗1次,每次30分钟。以皮温仪测量中药热敷包的温度,高温组为39~45℃,低温组为35~38℃。2组均治疗20天。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症状包括盆腔内肿、白带、腰骶部疼痛以及下腹部坠痛;(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0 d后临床效果:痊愈:患者症状体征均消失,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指标均显示正常。显效: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盆腔积液或包块缩小<1/3,炎性指标显著好转。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炎性反应指标有所改善,盆腔积液或包块缩小<2/3。无效:各项指标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高温组患者盆腔内肿块消失时间、白带正常所需时间、腰骶部疼痛消失时间、下腹坠痛消失时间分别为(20.01±6.13)d、(15.23±2.35)d、(15.00±1.97)d、(15.34±2.12)d,较低温组(25.65±4.88)d、(18.54±3.32)d、(17.54±3.87)d、(18.76±3.66)d短(t=4.9447、5.5867、4.0098、5.5646,P=0.0000、0.0000、0.0001、0.0000<0.05)。

2.2 治疗有效率

高温组治愈10例、显效2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29%(36/37);低温组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3.78%(31/37);高温组治疗有效率较低温组高(x2=3.945,P=0.047<0.05)

3 讨 论

中医理论认为,PID主要是因女性自身体质湿热瘀组、气滞血瘀所致,因此,中医在治疗PID时,常采用扶正祛邪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提高治愈率[4]。而西医在治疗PID则主要应用抗生素来消除炎症,可能会增加细菌耐药性,导致菌群失调,无药物疗效,患者也会因局部炎症粘连,使药物吸收率降低[5]。近年来,中医在治疗PID中多采用联合治疗的手法,其中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

中药热敷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将具有活血止痛、温经散寒的药物进行相应加热后敷于患病处,在药物及温热效应下,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使药物渗透皮肤,起到镇痛、抗炎及加速炎症物质吸收等功效。此次试验结果显示,高温组(39~45℃)的中药热敷治疗患者盆腔炎肿块消失时间、白带正常所需时间、腰骶部疼痛消失时间、下腹坠痛消失时间结果较为理想,有效率97.29%。而低温组(温度在35-38℃)的有效率为83.78%,各项数据相比较,对PID患者进行中药热敷治疗时,将温度控制在39~45℃,疗效较好。

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了防止烫伤事件的发生,该研究在温度选择方面将温度高限设定为45℃,而是否在45℃以上温度时能否取得更好的疗效且又无烫伤事件值得进我们一步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盆腔炎低温有效率
浅析鱼类在低温环境下暴死原因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妇科千金片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浅析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很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