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挑战杯”看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0-12-08 09:20魏京祥
山西青年 2020年8期
关键词:挑战杯创新能力科技

魏京祥

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业类竞赛,被称作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近几年,在“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

一、“挑战杯”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它是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挑战杯”竞赛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简称“小挑”,现在已经改名为“创青春”;另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二者均隔年举办。“挑战杯”作为科技创新与各大高校人才的连接桥梁,影响力和号召力越来越显著,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期待能在“挑战杯”上取得好成绩,以此来增加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知名度。

(二)它是促进高校大学生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桥梁。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挑战杯”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它的一个直接作用是就把高校大学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现实的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高校与社会的衔接,同时也推动高校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高校为了能够在“挑战杯”赛事上取得较好的成绩,必然会改变已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而逐步建立起能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思维的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建立更多的产学研基地等等,这都无形中使得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

(三)它提供了展示当代大学生创新风采的舞台。大学时代是学生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过渡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每个大学生都迫切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激发自身潜质的机会,然而“挑战杯”正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它不仅能够提供一个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的舞台,而且可以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有机会磨练自我、发展自我。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最美好的时光,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他们知识丰富、时间充裕、创新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处在创新能力最强的时期。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社会背景、周围环境对大学生自身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当前,社会发展节奏略显失调,经济发展过快,而文化建设却相对迟缓,这直接导致人心普遍浮躁。加之与生俱来的惰性,使得崇教尚学的优良风气在大学校园里变得日渐衰萎。打游戏、上网、逃课,这些已经成为一些大学生的常态生活,而学习则成为他们的“业余爱好”。没有一个平静、淡定的心态去面对充斥着诸多诱惑的生活,没有一份真正的对知识的渴求,怎么去学习,更何谈创新。

2.知识面窄、获取信息途径单一,大学生有心创新却无创新技能。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在自习室与教学楼间辗转的同学,他们刻苦勤奋,积极进取。但循规蹈矩、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似乎打磨了大学生创新的“棱角”,学习前人的知识固然是重要,但不应“死学习”,要将知识转化为创新的能力。目前,虽然是信息时代,但不少高校由于扩招仍存在图书馆、网络阅览室资源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的问题。没有新信息、新思想的滋养,没有一个了解外界、交流外界的窗口,学生们即使想创新却也只能闭门造车。

3.大学生们通常有创新的热情和兴趣却缺乏创新的毅力。大学生们思维活跃,常常可以诞生新奇的点子与创意,但他们的灵光往往是昙花一现,并不稳定。如果不能“趁热打铁”,将自己的想法立即付诸实践,创意很可能被荒置。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普遍缺乏坚定的信念,没有信念的支撑,他们往往会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甚至放弃最初的追求。

(二)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1.强调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传统的说教式的知识传授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这种授课方式仍占据当今课堂的主流位置,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师生间缺乏灵活、有效的互动。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大都安排在课上,课内学时多,课后实践少,即使有课后实践的作业,一般也难以被学生正视。这种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学校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近年来,诸多高校为走“综合性”道路,一味的扩充专业,开设时兴课程。而多数院校师资、经费支持并未达到相应标准,这就限制了学生对知识更深的挖掘,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成为学生创新之路上的一道鸿沟。

3.校园多文娱活动,但创新实践类活动偏少。大学校园里,各类学生社团层出不穷,但科技创新实践类社团较少。社团举办各类活动也多是老套路、旧模式,甚至是“为了举办活动而举办活动”,学生接触科技学术活动的机会很少,参与创新类科技活动的比率低。

(三)家庭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存在的不足

个人的整体素质受整个家庭的文化素质所影响。当前,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在家庭中,家长普遍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创新意识的教育,不求子女在创新事业上有多大的贡献,只希望能有一份安定的工作,这样的教育造成了现在的年轻人习惯于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延续前人的道路,享受着他人的创新成果,而不愿意花时间去寻找新思路、新途径、开拓新境界。盲目跟风、盲目追随,而做不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四)社会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存在的不足

创新需要营造一个开放、宽松而有序的环境,让每个人都可以放飞梦想,敢于实践;创新创造需要包容失败、直面挫折的宽容精神,社会应肯定大学生的创新行为,并加以鼓励与引导;创新需要广阔的群众基础,创新的习惯与能力也是相互感染的。而现实中,上述正是我们缺乏的,尽管近几年提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口号,国家也为大学生创造创新制定了很多鼓励措施,但在全社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大环境。这些都限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纵观国际大势,大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生产力之争,其核心是科技创新能力之争。”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教育。因此,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使他们发挥自身能力,积极创新进取,就成为新时期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创新是民族之魂,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取得的,它是一个漫长的累积过程,需要全民族的努力,而社会和学校应该首当其冲。

(一)加强文化建设,回归传统。学校应多举办类似“读书日”“孔子文化节”科普讲座等活动,让同学们接受优秀文化的熏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同学们喜爱读书,乐于求索。在社会中,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文娱室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各企事业单位、乡镇、社区也应多举办科普宣讲、书画比赛等活动,让全民文化素养得以提升,为创新奠定基石。

(二)营造尊师重教、弘德尚学的风气。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投资教育的力度,提高教师待遇。但仅此,笔者觉得尚且不够。我们应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提高教师地位,给教师优越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物质保障,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质量。同时,强化教师队伍素质培养与监管力度,使他们以坚定的职业操守换取学生和社会的尊重,不追逐市场的铜臭味,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三)加强共青团建设,提升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共青团的职责之一就是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团干部、学生干部往往是学生中的佼佼者,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给他们创造更加优越的创新条件,鼓励、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创新。然后发挥干部的先进性,以点带面,从而在全体学生中形成强劲的创新势力。学生会、各类社团则要多举办形式新颖、意义深刻的创新实践活动,并吸纳那些有创新精神的同学参与活动。

(四)将资金用于实处,不搞形象工程。学校应将建设资金更多的投入于图书馆、网络阅览室、实验室建设和科研立项项目、学生创新、科研活动,而不是搞形象工程。并且加强对外联系、拓宽融资渠道,争取更多社会力量对校园建设和学生创新的支持。

(五)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大学的管理模式相对于中学来说比较松散,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但过分宽松的授课模式也会助长学生们的惰性,学生们往往懒于思考,不积极回答问题,使得听课效率极为低下。我们应变传统的以老师为核心的授课模式为以学生为主,多增添互动环节和实践环节。另学生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参与,多给他们一些空间,包括课题的设计、材料的引用等等。

(六)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考评纳入其中。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知识,更应广泛涉猎,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宽度。因此,新的评价标准的建立显得尤为迫切。尽管,当今我国高校都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测评也不只是关注学生的专业成绩,但通常是形式大于内容,现实操作中难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应探索建立一套合理的测评制度来鼓励大学生积极创造、大胆创新,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七)应该自觉养成创造性的心理品质。有意识地学习、掌握思维技巧和方法,把握创造思维的一般规律,进行专门性的训练。(例如,经常参加创意大赛、创意设计等)注重个性的发展、培养广泛的兴趣、善于自主学习、掌握广博的知识。(只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从中提炼、创新出更精华的东西。)加大信息储备,关注时新信息。(经常关注新思想、新学术才能保证我们不僵化,保持思维的活跃程度)最后,大学生应培养问题意识。生活中,大学生应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锻炼自己在众多解决方案中寻找最佳和更佳方案的能力。

猜你喜欢
挑战杯创新能力科技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大学生创新人才“三级”培育体系探讨
科技在线
暨南大学第八届新浩“挑战杯·创青春”开赛新浩爱心基金会捐资20万为该赛事助力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