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李化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作为新时代的职业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者;发扬积极的劳动精神,提升创新的劳动技能,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但是就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劳动教育现状而言,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基本概况。职业学校的学生认为职业学校培养的就是流水线操作工,学习的专业不受社会重视且枯燥乏味;对班级日常的值日工作多为例行公事,对寝室卫生也是敷衍了事;部分学生缺少坚持与奋斗的劳动精神,缺乏实干创新的劳动技能,缺失成为大国工匠的劳动信仰。
2.具体表现。劳动认知的浅显:认为劳动是体力活,做事怕苦怕脏,学习怕难怕累,追求舒适安逸,向往“短、平、快”的工作,缺少坚持和奋斗的精神。劳动技能的薄弱:主要体现在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工作不屑做,复杂创造性的工作不敢做,导致能做的工作也做不好。劳动精神的缺失:认为职校生就是“搬砖工”,一方面想改变现状,另一方面又消极懒怠;自我评价过低与自我期待过高相互矛盾,造成激情消退和梦想乏力的不作为现象,学习与生活成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混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4月30日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回信中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坚定信心、保持干劲,弘扬劳动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习总书记曾强调,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因此,按照“劳以健体、劳以启智、劳以养德、劳以立志、劳以育美、美以化人”的劳动教育路径,具体理念设计如下:
1.体验生活之乐——提高“爱劳动”的思想品德。坚信以劳成人,通过自然实践、社区共建等活动,体验劳动带来的健康生活,体会劳动创造的历史文化,体悟劳动产生的人生乐趣,激发学生愿意劳动的情感、想要劳动的兴趣。
2.学习匠心之技——提升“会劳动”的专业素养。坚持以生为本,通过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实训实习等活动,深入企业行业一线,树立岗位典型,培养学生主动运用劳动技能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实践劳动技能的热忱,明确新时代劳动形式的多样性,自觉维护劳动成果,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勤练劳动技能。
3.创造文明之美——提倡“善劳动”的技能创优。坚定创新创造,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创建创卫等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点燃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激情,挖掘学生创新性劳动的潜能,树立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信心,用智慧与专业创造美好生活。
4.共建礼仪之邦——提升“爱劳动”的思想品德。 坚守初心使命,通过党团课、班会晨会等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正确认知劳动的价值,尊重劳动人民,培养积极的、热忱的劳动的态度,养成爱祖国、爱生活、爱创造、爱劳动的“四爱”职校学子。
根据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特性表现,将劳动观念与职业道德相结合、劳动精神与岗位准则相结合、劳动技能与专业特长相结合、劳动行为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以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日常规为评价载体,将学校德育文化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正确认知,培养技能宝贵的勤奋态度,实践创造伟大的积极行动。
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改革,其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真正价值,更应侧重劳动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活动、实训实习、技能训练中体会到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中国精神的实践魅力,感悟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的劳动态度,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劳动成果来创造自己的幸福人生,为建设美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