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兰
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在小学劳技教学中,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就现阶段的小学劳技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级阶段,身心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心理素质还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各种因素影响,从而产生挫折心理。因此,小学劳技教师应当理清导致学生心理受挫的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疏导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成长环境的影响
大多数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被家长捧在手心里,备受家长的宠爱。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动手操作以及经历挫折的机会,实践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然而小学劳技教材中具有大量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由于不认识和不会使用工具造成操作失败的情况,这种情况会让学生体验到挫败感,从而产生消极心理。
2.教材难度的影响
就当前使用的小学劳技教材来看,有部分内容难度确实较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难以满足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这就很容易让学生怀疑自己,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也随之而来。
3.纠错指导的不足
在小学劳技教学中,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时,教师就应当细致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的指导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及时予以指正。然而在实际的小学劳技教学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指正,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学生的成功率,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信心造成影响。
1.个体差异,产生挫败
不论是学生的能力,还是体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等。然而这些差异是十分正常的,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逐步改善[1]。但这类学生并不能正视自我,很容易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比不上他人,时间一长,必定产生挫败感,丧失对劳技教学的兴趣。
2.重视不足,产生厌学
小学劳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般没有书面考试。这就使得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可学可不学,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另外,由于小学阶段的作业较多,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劳技学习。
在小学劳技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足够的归属感与安全感,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受挫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能够及时地进行引导。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学“泥片制笔筒”这一课时,对于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通过开门见山的形式进行沟通,并适当的增加难度,让这类学生担任班上的“小老师”;对于较为胆怯、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并降低一定的难度,让这类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
小学劳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合理设置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做好相关的课前准备工作。此外,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当给学生空出活动的时间,顾及到每个阶段的学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真正的实现自我价值,使其感受到活动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2]。例如:在教学“心锁环”这一课时,制作心锁环,学会上锁和解锁,处理弯杆和圆环,制作心形环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相关的制作比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游戏,随后指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制作的最巧妙、最好玩。以这种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效缓解学生的受挫心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小学劳技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巡视与指导,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应当及时地给予指导和纠正。教师应当保证语言的简洁、语气的亲切,让学生能够听懂,减少学生由于操作失误或失败产生的心理压力。例如:在教学“平结手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很容易在压线的方向和顺序上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具体的操作步骤录制下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正确的方向和顺序,将看似繁杂的步骤直观化,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点。这样一来,学生都能够学会编织平结手链,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总而言之,成长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而挫折正是一味“苦口良药”。在小学劳技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学劳技教师应当从课程特点出发,适当的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诚挚的爱心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使其树立起学习信心,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