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在于高素质人才的不断涌现,近期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政会和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一脉相承,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会上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在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2018年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习总书记这些重要论断为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奋斗目标。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使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符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变得更具生动性、实践性、操作性,成为高校育人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3]。近年来,教育部实施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2018年、2019年分两期培育建设25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在“三全育人”逐步启动建设的大背景下,把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内在统一起来,同提高大学生培养效果内在统一起来,不断落实和优化实践育人工作,对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赋予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广阔天地,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更急迫、更高远的时代要求[4]。当代大学生更应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新时代的需求紧紧结合起来,将自身的职业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建设加紧协同起来,将自身的成才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交融起来。担当起历史责任,坚持知行合一、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学以致用,把“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当做自身进步的内在要求,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才。
在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是将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实践相结合的有效举措,是在大学生中开展第一课堂教育的发展延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完善[5]。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实践育人“润物无声”的作用,围绕理想信念、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是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社情国情、实践和锻炼才能本领的有效方式方法,使大学生思政工作更具生动性、实践性、操作性。
开展实践育人工作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中关系着“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6]。一直以来,高校始终重视教学等“第一课堂”,对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认识相对不足,没有充分挖掘实践育人工作中的育人价值,缺乏对实践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实践育人有着“润物无声”的作用,将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到“一二三课堂”之中,能有效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求真务实的作风、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家国情怀、主动求索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本领。
囿于实践育人效果的长期性、终身性,不像“第一课堂”育人能以短期成绩等为评价标准,导致当前的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现实中存在着实践育人资金投入不足、实践育人活动不多、实践育人工作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等现象,无法有效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培养的需要,无法有效发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效果。
当前全球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碰撞交锋日趋激烈,这些都深刻影响着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而作为高校思政工作主体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思想活跃、视野广阔、个性鲜明。从社会外部环境到新时代大学生的内在意识的激烈变化都为高校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的简单说教、理论灌输等育人方式方法不能紧跟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潮流,不能满足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需求,迫切需要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时效性。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者在新时代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以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工作的开展,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老师”[7],做大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大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工作中,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学校发展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在新时代深刻认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局面和新问题,深入调研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创新实践教育的工作模式和工作载体。加强对青年思想的引导能力,将主题教育融入实践育人工作的全局,紧抓各项重大活动契机,以重大时间节点开展活动,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顺应时代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和鼓励新时代大学生将专业学习与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社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带入课堂进行思考和钻研,开展专业技术学习应用、行业发展变化调查、寻访老校友、追寻红色足迹、社会民生热点问题调研、知识宣讲、公益志愿服务、“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大力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从思想上引导每一名学生参与到各类志愿活动中去,弘扬志愿精神;另一方面,重视在志愿服务中发扬校训精神,广泛联系各类基金会、敬老院、小学,开展以支教、敬老、扶残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务实进取的态度面对工作艰苦的志愿活动,不断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志愿精神。通过把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到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中,更加切实有效的开展实践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