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初探

2020-12-08 04:58
山西青年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王 莉

山西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一、引言

大学生心理教育指的是教育者通过心理科学的方法对大学生各方面实施正面影响,推动其心理健全与发展,维护其身心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当今经济发展迅捷,社会变化愈加复杂,更易诱发复杂多样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其全面发展自主成长的基石至关重要。推动大学生心理教育发展,有利于教育科学化,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安定。

二、当今大学生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

(一)对所接触的大学环境产生排斥

学生经过十年寒窗苦读踏入了大学的校园。正准备大展身手,然而初步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群体,往往产生不安和局促。倘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排解这种不适应,经过长期积淀将转化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一方面体现在不同地区大学生语言习惯和饮食习惯的不同。很多北方人到南方去会不习惯当地清淡的饮食,部分地区大学生也会因为口音而感到自卑。另一方面体现在与舍友同学生活习惯个人理念的不同上。例如生活作息与室友的差异,对待金钱的观念以及家庭情况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与其周遭环境不融合,这样一种排斥力会逐渐转化为一定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本身的认知仍处于发展阶段

很多大学生依旧未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不能将理想的自己与现实的自己统一到一起,不能对自身智力能力,个人素养社会评价形成一个合理客观的认识。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之下,便很难调节好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例如有些同学总是对标各方面成绩都比自己好的人,只看见自己缺陷能力,社交能力都不如别人而产生自卑心理,陷入怀疑的泥沼不能自拔,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部分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仍处于一个不完善的阶段,不能找准合理的评价指标。乏于自我反省,不敢自我批评,导致无法清楚认知自身而危及身心健康。

(三)当代大学生普遍欠缺独立生活能力

一方面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迅速增长,物质条件极大提高,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受到一点磨难,为孩子包办了绝大部分劳动。另一方面,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以及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指标的大环境下,孩子没有机会参加劳动,导致自理自立能力的缺失。孩子在日常生活选择判断的时候严重依赖父母,而当脱离父母来到全新的大学环境之后,缺乏自主能力的后遗症开始显现。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举措

(一)推动教育队伍的扩充与建设

教育队伍在高校心理健康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团队的专业与否直接关系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程度。当今大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仍有巨大的缺口,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也面临着专业化程度不足,引领作用不够的问题。因此各高校应全方位,多层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更多优秀的教师补充心理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优化教师质量,落实教育工作。而在教师层面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心理教师都应重视自身职责,明确所从事的心理教育工作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程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力创新上课形式,通过翻转课堂,一对一沟通,游戏教学等形式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自身扎实的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迎来灿烂的生活。

(二)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容易走入枯燥单调,难以吸引学生的困境。这种状态之下教师很难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状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地落实。通过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新模式新方式下心理教育的吸引力,更便于辅导员及心理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心连心。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下,不妨通过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微信群、QQ群,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线上排解其心理困境,跟进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而在课堂之上,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小游戏增进同学之间的融洽程度,破解部分学生与环境的陌生感。在课上放映心理知识短片,增强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提高其认知自身,了解自身的动力。经过长期多途径的有效辅导,助力大学生成长。

(三)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保证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保障,各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时,不应忽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发挥好校园集体活动对于学生的引领和凝聚作用,推出更多有意义的比赛、宣讲,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社团活动,给予大学生社会交往、情绪排解以及了解心理知识的平台。同时学校定期投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形成全方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氛围。

(四)引导学生转变对于心理健康固有的理念

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着不理解不重视的心态,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个人实践生活产生脱节。因此应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前提。很多大学生产生消极抑郁的心理状态,是因为缺乏合理的生活目标,看不到未来的生活前景,而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帮助其定立合理有步骤的目标,为培养其良好的心态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也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少饮酒,合理饮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保证身体健康。同时要培育正确的消费观。不攀比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避免大学生误入攀比消费的怪圈。将所接触的心理教育知识与个人生活实际相统一。

(五)多方联动共建心理教育预防网络

学校仅作为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端,要想合理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还需要学校家庭学生个人与社会多方联动,形成心理健康预防网络。大学生一旦踏入校园,与家庭联系往往减少很多,无论是课程学习、人际处理、个人生活都很少能依赖家庭。倘若学生在小时候接受的是家中无微不至的关爱,家长为孩子包办了生活中的一切,进入大学之后的落差容易产生依赖心理问题,此时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状态与心态变化。而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在给予孩子经验教导时更合适有效,也更能为孩子所接受。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与协作,及时回馈学生信息,两者携手共进。与此同时,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提升对高校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加大心理健康学术研究的投入,对于社会上一些主张只重视学习而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观念进行合理引导,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多管齐下的局面,共同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呈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分别为推动教育队伍的扩充建设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切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转变固有的观念以及多方联动共建心理健康网络。高校辅导员应当在其中尽到自身应有的职责,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做出积极贡献,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