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审计局,云南 普洱 665000)
2018年审计机关提出“四个促进”的新要求,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要求审计机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展好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首当其冲,意义重大,本文对审计机关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思路和对策提出探讨。
自2014年起,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在各地得到实践并不断推广,但当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其本身还存在许多局限和不足,在实践中碰到许多新问题,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薄弱环节。
1.缺少法律保障。目前,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尚处于摸索阶段,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在法律、法规的建设、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都缺少创新和成熟经验。
2.工作机制不健全。目前,有多个部门对同一项目进行管理,参与建设项目各方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尚未从制度上合理界定,各方的权责关系不明晰,容易造成各管理方不到位和越位情况,制约着审计机关的参与力度。
1.审计工作量大,审计力量不足。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内容呈现大量性、广泛性和深入性,涉及各个方面,耗用审计力量越来越大,审计力量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发展的需要。
2.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跟踪审计要求。跟踪审计既要求审计人员懂财务、法律、大数据、联网审计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还需要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各领域战略部署,同时还要兼备协调沟通能力、写作等工作技巧。而基层审计机关大部分人员以财会、审计、工程专业为主,复合型人才匮乏。
1.行政体制对审计独立性的制约。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履行行政职能,而被监督者同时隶属于政府部门,因此,政府极有可能从自身局部利益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公众利益出发来决定审计结果。
2.审计监督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界限难以准确把握。有的地方采取了派驻式的“贴身”跟踪审计,被审计单位对一些应由自己决定的事项,也让审计人员表态,造成了审计与被审计方责任不清,从而引发责任风险。
1.政策执行效果一般具有滞后性,而且影响政策实施及效果的因素很多。一项重大政策的制订出台一般会有很多相关的配套措施,政策执行周期长,导致评估政策效果难度大。
2.存在一定程度的审计质量风险。由于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中,对有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或者是对存在的问题未能做出正确的评价等,都容易形成质量风险。
1.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还处于发展的摸索阶段,其实施办法和程序还不规范。当前,需要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
2.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审计工作要与财政、监察等监管部门相结合,形成监督合力。
1.整合审计资源。一是强化基层审计机关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配合联动,并加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与各专业审计的融合,做到项目同步安排、协同实施、成果共享,发挥审计合力。二是突出重点,量力而行。要区别重点项目和项目不同情况,明确审计目标,抓住重要环节、关键时点和重点内容开展审计,实现资源共享和整合。三是有效利用社会审计资源,对专业性很强的知识领域,可借助专家团队、高校力量等予以解决,对关乎民生的业务领域,可借助媒体等渠道,通过公告等形式获取线索。
2.强化大数据审计,提高审计效率。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积极探索创新审计组织模式、管理方式。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要积极运用大数据关联分析技术方法,不断加大数据分析和运用力度,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3.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一是直接增强审计力量,可以适当增加编制,有选择地引进多学科审计人才。二是培养多技能复合型审计人才。审计机关要积极通过专题讲解、网络课件、视频培训等形式,加强专家型人才培养,并发挥业务骨干和复合型人才的“传、帮、带”作用。
1.不断总结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经验,完善国家审计制度,打破层级壁垒,保障审计独立性,提升审计监督整体效能。
2.科学界定审计监督权,做到“到位”不“越位”。审计人员应在法定职责权限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严格规范向被审计单位索取资料和延伸调查等行为,恪守审计权力边界,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审计方式遵法、审计标准依法、审计保障用法。
审计机关应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以是否符合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否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和重大改革方向作为审计定性判断的标准,历史全面客观看待问题,特别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让审计评价更准确客观、问题定性更令人信服,既严肃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又支持、促进改革发展中的积极探索与创新举措,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