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敏
摘要:立足生活经验,让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站在学生立场,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的选材宗旨。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学情基础就不同,学情视角下的过程化写作训练,更应该尊重学生的经历和独特体验。用心观察生活、热爱课外阅读和坚持记录摘抄,是积累作文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是我们过程化写作训练的基础和前提。拓宽选材思路,在比较中筛选材料,围绕中心剪裁材料,是选择作文材料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生活经验;选材训练;积累;选择
培养学生积累作文材料的意识,并使其掌握选择作文材料的方法,是基于初中学生生活经验的过程化写作训练研究的第一步,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无话可写、无从下笔”的问题,应该作为作文教学的最初始、最基本的内容,并应该坚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独特体验,进行选材训练。
一、广泛积累 建素材库
建造房屋,首先得备足砖瓦木石,建一个材料库,然后才能构架搭建;作文也像建造房屋一样,只有准备好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建立素材库,而后才能根据需要选材构思成文。
清代作家蒲松龄家门口有两棵老柳树,他把炕席揭下来铺到树底下,旁边安了一口缸,然后煮了几锅绿豆汤倒在缸里,缸里头扔了一把瓢。走道的人乏了,就坐在席子上歇脚,舀绿豆汤喝解渴。不过可有一条,不论是男女老少,歇过解乏以后,都得给他讲一段稀罕事儿。常言道:“一人一把土,堆起万丈山。”正因为有了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素材,也就是生活经验,他写文章就可以随手拈来——这是蒲松龄建立的素材库。
怎样建素材库呢?用心观察、热爱阅读和坚持记录,是学生建立素材库的主要途径。
有人认为,作文难是因为学生生活单调,没东西可写。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里或社会上,学生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那样的事情,这些都是学生宝贵的生活经验,只是由于学生缺乏细心观察的习惯,让这些生活经验都从身边溜过去了,所以到写作文时感到没东西可写。乡镇的孩子有乡镇的独特经历和体验,城市的孩子有城市的独特经历和体验,这些素材都是写作中的宝贵材料,应该好好用心观察,筛选运用。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文亦如此,学生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用心观察,就不愁没有写作材料。观察也需讲究方法,观察不能光靠眼睛,还要调动耳、鼻、舌、手、脑等一齐工作。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就应从指导学生观察入手,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而积累起丰富的写作素材。
当然,我们说生活经验除了亲身经历的,也可以借鉴别人的经历,完善我们的经验和感悟。热爱阅读也是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古人说:“多读书胸中有本,勤写字笔下生花。”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思想活跃,“胸中有本”,才能使自己厚积而薄发、旁征博引。阅读贵有“新得”,要有“新得”,就要在理解词语、把握材料、理清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这样才能使阅读的收获得到加深和拓展,使积累的材料得到丰富和完善。
坚持记录,就是对写作材料进行采集和摘录,即在日常观察、感受、阅读、思考的过程中,坚持对那些有价值的材料进行搜集、归纳、判断、分析和整理。坚持记录是对生活经验的尊重。记录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要求:一要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无论天文地理、体育卫生、时事新闻、数理物化等都需要广泛涉猎;二要多占有生动新颖的材料,尽量避免“嚼别人吃过的馍”;三是对占有的材料加以分析鉴别,使自己真正掌握材料,为今后选择使用材料打下基础。记录的主要方法是写日记和记读书笔记,更快速简便的方法还可以每天用一句话将今天最新奇、难忘或动情的一件事写在素材本上,每天积累一件,写作文前再来翻阅素材本提取素材。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烂笔头。”即使是留心观察过的生活、精读过的文章,时间一长,还是会忘记的,只有养成坚持动笔记录的习惯,持之以恒,广泛积累,才能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素材库。
二、思维导图 拓宽思路
选材要广泛,思路就要开阔。学生常常是望着作文题目不知从何写起,因为他们急于想确定“写什么”,却又素材贫乏,因而一下子就进入了狭窄的死胡同。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特点,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选材的广度,引导学生去想“可以写些什么”,指导学生扩大选材范围,拓宽思路,尽可能多地罗列材料供挑选。这一个阶段是材料积累由少到多的过程,想得越细,摆出的材料越多,选择材料的余地就越大,学生也才能够从多中选优。
下面就以《学在课外》为例,介绍基于“选材思维导图”策略。
本图借用坐标形式,摆清选材范围,注上信息点,时空感增强了,学生的视野也被拓宽了。学生往往能从中检索出供自己写作的最佳材料。图中箭头指向是一个学生最后确定的写作内容:端午节他在家里向母亲学习怎样包粽子,学到了包粽子的技能,感受到过传统节日的意义。
“选材思维导图”实际上是选材时的一种开放式的、发散式的思维方式。经常如此训练,定能提高学生独立选材的能力。
三、综合比较 筛选采用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货比三家,才能够选到好货。作文的材料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够分出优劣。当然,优劣并不是绝对的,它是相对于具体学生而言的。例如,写《我最崇拜的人》这篇作文,甲乙两个学生各写了同是医务工作者的父亲,罗列出来的材料中都有以下两个素材:①父亲在抗疫关键阶段经常半夜被安排到高速路口驻守测温,又冷又累,直到天亮才换班;②父亲长时间在医院加班工作后回到家中,脸上总是印着护目镜和口罩的勒痕,让人心疼。甲学生认为,材料①给自己的感受深,是好材料;而乙学生却认为,材料②给自己的感受深,是好材料。其实,材料孰优孰劣,只能是小作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感受深浅,比较各材料是否适合自己写作的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典型程度,是否新颖生动、是否具体等各个方面,才能筛选出来。因此,这一过程应该是属于学生自己的,他人不能替代。
比较作文材料时,要强调一个“严”字,要像质检人员检查货物一样,只有严于比较、精心挑选,才能够获得最有用的写作材料。
四、围绕中心 剪裁材料
材料选出来了,但即使是同一个材料,考虑的角度不同,表现的中心、写作的重点也就不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向分析,选择新颖的角度确定主题写作。
例如,同样是选择了“爬山”这一材料,有的学生要表现“坚持才能胜利”的道理,有的学生要表现“勇于挑战,战胜自我”,有的学生要表现“和父母一起进行户外活动温馨而有趣”,还有的学生要表现“遇见不一样的风景”“遗憾也是一种美”……又如,同样是选择了“体育中考遇上大雨”这一材料,有的学生要表现“同学老师冒雨加油,雨中见真情”;有的学生要表现“不怕困难、克服困难、争创佳绩”;有的学生要表现“超水平发挥,收获意外惊喜”;还有的学生要表现“突发天气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自我鼓励”……不少学生从老材料中提炼出了新颖的主题,再选择可以突出表现中心的材料来详写,舍去或略写那些与所确定的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这样,闯出新路写文章,使人耳目一新。
基于初中学生生活经验的过程化写作训练研究,立足生活经验,夯实选材训练,让学生不再“无米可炊”,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给学生搭建从“生活经验”到“写作实践”的桥梁,给予每个学生写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