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威 尉京红 宋雪菲 董殊妙
[摘要]技术集成与示范类项目作为国家科技部新设立的重点专项,其社会效益难以进行量化评价。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该类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不同评价指标对社会效益的影响,建立了物元评价模型,以河北省小麦-玉米节水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为例进行应用研究,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可操作性,旨为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类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类项目;社会效益;指标体系;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9
1 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简介
(1)项目特点。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类项目作为一类重在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效果的农业科技项目,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与一般项目相比,该类项目的特点主要为综合性强、参与主体多、目标多样性。(2)项目建设背景。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作为“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国家“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而设立的一类项目。2016—2018年,该专项已累计设立项目40多项,涉及中央财政资金15亿元。2020年年底首批设立及后续各年设立的该类项目将进入结项验收阶段,对该类项目社会效益的评价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2 河北省项目区基本情况
2.1 河北省粮食生产基本现状
河北省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各种地形,是我国地形最丰富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2019年河北省全年小麦产量为145.48亿kg,占全国全年小麦产量的10.8%;全年玉米产量198.65亿kg,占全国全年玉米产量的7.6%,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居于重要地位。
2.2 河北省小麦-玉米节水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实施情况
2018年河北省实施的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根据自然资源状况,分别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燕山山麓平原区和黑龙港低平原区三大生态类型区实施。
太行山山前平原系冲积扇平原,该地区在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优于其他两个生态类型区,但该区域水资源供需严重不平衡,需求远高于供给水平,使得该区域水资源严重匮乏[1]。2018年开展了优质麦区强筋麦品种与玉米品种合理接茬试验,研制了优质强筋麦搭配中早熟玉米优种提质增效品种组合,针对区域内的差异情况,分别集成研究玉米光热资源高效利用、分层立体平衡施肥等关键技术。
燕山山麓平原地处河北省东北部,降雨量与日照时数均优于其他两个生态类型区,但由于其纬度相对高,属一年两茬积温不足地区。2018年,通过实施该项目,在燕山山麓平原区对优质抗逆小麦示范品种进行了鉴定,并集成玉米短农耗生产、小麦高效施肥丰产关键技术。
黑龙港平原位于河北省东部,由于缺少泄水河道,地表径流排泄不畅,因此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的严重缺水地区与地下水漏斗区[2]。2018年,通过实施该项目,在黑龙港低平原区开展了优质抗逆品种和早熟抗逆玉米品种接茬技术集成,研制了高产抗逆小麦品种和适宜机械化高效玉米品种合理接茬增效组合技术,并集成研究浅层微咸水补灌、玉米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
3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及方法
3.1 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相关参考文献频次汇总经本文整理后结果如表1所示。
3.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由于运用熵权法测算时,仅依赖数据本身的离散型,因此属于一种客观赋权法。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对综合评价的影响(权重)越大[3]。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ωj的数值越大,表明第j项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权重越大。
4 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评价
4.1 评价指标权重测算
根据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权重测算公式,测算项目实施后农业升级、农民发展和技术推广3个二级指标,以及7个三级指标的权重。社会效益三级指标权重值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4-5]。
4.2 社会效益综合评价
根据计算公式,建立欧式贴近度的复合物元矩阵Rρ如下:
由此得出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黑龙港低平原区和燕山山麓平原区三个生态类型区欧式贴近度复合物元值分别为0.931 3、0.545 6和0.774 8,反映出项目实施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社会效益存在一定的差别。
4.3 结果分析
(1)评价指标权重分析。经计算,本项目7个三级指标在社会效益中的权重如图1所示。在7个指标中,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对社会效益影响最显著,项目实施带来的社会效益最终体现在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示范、辐射区建设规模排在第二位,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关,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依赖推广面積,推广的范围越大,越能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排在末尾的是培训人员覆盖率,这主要是因为农民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短期内效益不显著,但是从长期来看是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的。
(2)社会效益评价结果分析。由物元模型评价结果分析可知,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社会效益最优,并且远高于其他两个生态类型区,其次是黑龙港低平原区,最后是燕山山麓平原区。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社会效益最优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该区域在资源条件上比其他两个生态类型区更优越;其二,该区域所覆盖的县(市)大多属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相对来说具备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属于人才、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地。黑龙港低平原区社会效益比燕山山麓平原区表现稍好的原因是,在小麦-玉米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黑龙港低平原区的建设规模远高于燕山山麓平原区。据此,同时也验证了物元模型应用在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类项目社会效益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石晨阳.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种植业高效用水技术路径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
[2]尹宝重,张永升,甄文超.海河低平原渠灌区麦田深松的节水增产效应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7):1311-1320.
[3]刘琼峰,李明德,段建南,等.基于GIS的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益时空变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9):142-147.
[4]李昕,郭丽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玉米秸秆离田利用效益评价:以河北省为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6):110-113+145.
[5]张红艳.开发优质小麦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