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模式下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2020-12-07 06:08赵燕
关键词:校企协同休闲体育人才培养

赵燕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休闲体育产业及专业发展现状,提出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标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校企协同模式的作用,通过校企联合设计培养方案、打造市场化师资团队、设置OBE导向下的课程体系、发展校际一校企一国际间合作等途径,加快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育,促进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休闲体育;校企协同;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向着健康休闲的方向发展。2014年至2016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多项体育产业相关的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然而休闲体育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虽然市场较大,但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储备不足,高端人才匮乏,且高校培养休闲体育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实践能力。因此,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高校就必须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改变培养目标。研究表明,校企协同下高校的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创新性复合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以人为本,将高校的教育引导能力和企业的社会实践能力高度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新时期符合休闲体育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

一、现状研究

(一)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2016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积极发展健身运动休闲产业,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培育多元主体。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提升国民体质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据国家体育总局新公布的中国体育人口为中国人口的33.9%。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到4.35亿。体育产业中的体育服务(包括体育组织、场馆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用品服装销售等)产值的增长速度达到81.9%,大幅度地超过了我国GDP20.49%的增长速度。数据表明:中国体育产业已初具规模,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体育服务业已初步具备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雏形。

(二)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度的上升中,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中国体育产业的从业的人员还不到430万,而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年缺口为30万人,专业人才稀缺。因为国家对于休闲体育产业的重视和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稀缺,所以培养专业的休闲体育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广州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最早获准开设休闲体育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全国通过审批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73所。其中非体育类、非师范类的其他综合性大学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比重占总数的60%;体育类专业院校共有13所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占总数的18.1%;师范类院校有16所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占总数的21.9%。对比历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获批增设休闲体育专业的综合类高等院校数呈现明显增加趋势。

(三)休闲体育专业师资现状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休闲体育专业的申办在综合性高等院校中增涨趋势更为明显,新专业的增设必须加强自身专业建设的实力,其根本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各院校的任职教师的最终学历大多都具有硕士、博士及以上学历,休闲体育是2006年才设立的特设专业,因此专业教师团队在教育背景上大多为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体育管理、户外运动等专业。教学师资多为跨专业跨方向,在专业技能课程中也多为社会体育专业教师兼任,师资团队整体在休闲学上的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休闲体育专业起步较晚,在我国的休闲体育硕士点、博士点建设也较为滞后。

(四)“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现状

1.校企协同概念界定

“校企协同”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方针,以多元主体问协同合作,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利用不同教育环境、方法和理念,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

2.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背景与意义

2012年教育部在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中特别强调,落实“高校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的思想,探索校企协同、国际合作等新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因此,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应抓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借助自身的优势,加强与校际、校企间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校企协同模式培养途径

(一)调研企业和市场人才需求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要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培养。高校在进行培养目标制定之前,需要充分调研企业的用人要求和市场急缺的人才类型,了解专业人才就业趋势。帮助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做到有目的、有效率,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核心竞争力,最终帮助提高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率。

(二)校企联合设计培养方案

根据高校自身休闲体育专业办学特色、企业文化和市场需求,与企业协同,校企联合设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企業提供从新人员工至高层管理人员全程所需参与工作具体内容,高校结合企业提供的内容设计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时候,提前进入职业状态,从毕业到工作实现无缝对接,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减少高校培养成本和企业的入职培训成本。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是根据校企双方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计划,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进行方案设计除了特色发展之外,考虑相应的广度,为学生未来获得专业提升提供思路。二是在设置具体课程内容时,结合企业和市场需求,做好课程衔接,充分将理论结合实践,加深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理解与规划。

(三)打造市场化师资团队

休闲体育专业师资力量是培养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基本条件,要建设具有专业性,且实践性较强的休闲体育专业,培养优秀的创新性复合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就必须拥有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实践性的教师队伍。

1.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是在各高校专业教师内部加强交叉学习,实践性与理论性教师组建团队,相互学习提高,避免出现技能型教师不懂產业发展与管理经营,理论型教师纸上谈兵、不了解运动项目的局面,建设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二是在校企协同模式下,鼓励教师在体育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或进行体育行业的创业活动,在具有相应运动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或其他的体育职业资格基础上,支持教师加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参与度,培养教师的体育产业领域复合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2.引进“专业+企业”人才。

高校应结合本校师资条件和社会资源,突出休闲体育专业特色,面向社会或拥有优秀休闲体育专业的院校,公开招聘所需方向的专业教师。同时针对合作单位,引进企业人才作为师资的补充,加强校内外“专业+企业”人才的相互交流合作,不仅可以提升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的教学实力,通过高校内部讲座和教师交流会等方式,也可同时带动整体教师队伍专业化、市场化水平的提高。

3.企业协同“引进来、走出去”,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

在校企协同模式下,安排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在企业的具体工作,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将企业的实践和休闲体育专业教学相融合,增强专业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其次,还能够从学生的角度,体验休闲体育职场,了解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和职场走向,帮助学生完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

4.设立“监督+奖励”的教师评价机制

对高校休闲体育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素质,由学生、学校、企业和教师自身对教师一学年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督促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更新观念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同时以成果为导向,结合学生短期专业学习、竞赛、实践、创新创业的情况反馈,针对教师建立进行相应的奖励机制,促进教师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与创新。

(四)设置OBE导向下的课程体系

OBE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紧扣市场需求的教育哲学,较之于传统教育模式,OBE模式强调从学科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转变。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将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为了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课程之间在培养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内在联系。

1.明确全人教育的通识教育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陈宝生部长也曾提出,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因此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时,要践行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在学生身上产生的成果——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能只看学生学习课程门数的多少和课程分数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坚持“立德树人、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展健全人格教育,培养“会思考、会学习、会动手、会沟通、会生活”的新时代体育专业人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产出为导向的教育体系,正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只有坚持以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宽视野,在为地方体育经济服务中找准学校的定位,才能更好地突出办学特色,拓展学校的发展空间,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2.夯实休闲体育的学科专业教育

休闲体育专业是以体育学和休闲学作为主干的交叉学科,在专业能力培养上,应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增加贴近市场的课程门类,培养学生向应用型人才发展,使学生具备国家对于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在体育学原有主干课程的基础之上,针对各校特色发展加入休闲方向的理论与技术课程,使学生充分了解休闲健身的市场前景,具备休闲体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几项休闲运动的技术指导技能。同时在人们的休闲行为、休闲方式、休闲需求、休闲观念、休闲心理、休闲动机等方面有所了解,夯实休闲体育的专业知识技能。收集学生的职业期望或者由专职教师帮助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学生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加入合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选修课程,使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能够胜任体育赛事策划、休闲体育专业研究、体育旅游等工作。

3.调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互动模式

在基于OBE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模式将从教师强调教学输入的教学过程,转变为注重为实现教学结果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并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给予调整:学生不再被动服从教师的教学活动,而是主动参与进课程教学设计的活动当中,深度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破休闲体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应该在课程目标、教学计划当中以“休闲”的角度来安排课的内容。将相关体育理论课结合实践进行讲解,同时注重增强技术技能课程的休闲性、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进行市场化、企业化的模拟运用,使学生获得具象化的技能和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4.建立三个梯度的实习实践体系

实习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认识社会、适应职场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运用、总结和深化的重要过程。依据OBE教育理念,应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抓手,做到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职业素质协调发展。构建与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关联度较高的“行业一专业一职业”三个梯度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搭建孵化平台以促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休闲体育专业学生能够走进基层,以休闲体育服务乡村振兴、打造体育旅游等产业为契机,开展创新创业与动手实践能力。

(五)发展校际一校企一国际问合作

1.拓宽休闲体育人才就业途径

(1)设立互联网休闲体育人才交流平台,整合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就业信息,在平台上发布各个高校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毕业生人才简历,企业可登陆平台检索符合自身需求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毕业生可通过平台直接与相关用人企业取得联系,各个高校可通过平台交流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经验,互通有无。

(2)加快发展校际、校企、国际间合作,提高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基础面,增加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就业机会。校际间和国际间加强合作,进行交流、游学和合作办学,做到优势互补。校企间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也可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实践经费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增加学生在企业的就业面。

2.拓宽休闲体育人才进阶学习途径

(1)发展“2+2”国内、国外学习模式,两年在国内接受休闲体育专业的基础理论教育,两年在国外接受更为专业化的休闲体育专业知识,同时学习国外对于休闲体育专业的实践方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探索休闲体育专业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大部分高校没有授予休闲体育专业的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能力,所以与国内或者国外有资质的高校进行联合培养,双方合作,统一教学内容与模式,使优秀毕业生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保持一致性,提高人才专业性,拓宽学生良好发展途径,也为中国的休闲体育输送高端人才。

三、结语

在休闲生活方式、全民健身工程,以及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校企协同模式的作用,通过校企联合设计培养方案、打造市场化师资团队、设置OBE导向下的课程体系、发展校际一校企一国际间合作等途径,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全人教育,拓宽休闲体育人才的专业视野,为休闲体育的教学发展开阔思路,为相关体育产业公司提供人才储备与输送的渠道,推动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休闲体育人才培养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咸宁市休闲体育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高职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特征和优化管理结构体系的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