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政务新媒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特点与策略

2020-12-07 06:10周一杨
传媒 2020年13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

周一杨

摘要: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工作突飞猛进的新方法和新突破。在科技强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科技政务新媒体作为新型传播方式,成为新冠肺炎疫情中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人们获取疫情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科技政务新媒体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特点及传播影响力,探讨科技政务新媒体传播的创新策略,希望有助于推动科技政务新媒体工作更科学、更顺畅、更高效地开展。

关键词:科技政务新媒体 疫情报道 科技传播 创新策略

2020年春节期间,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举国关注。作为社会大众了解政府政策、最新科学信息的重要平臺,科技政务新媒体在此次疫情报道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用大众浅显易懂的传播方式在疫情中更好地服务广大受众,是科技政务新媒体应该思考的命题。科技政务新媒体应科学地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发挥科技政务新媒体的优势,强化宣传阵地作用,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科技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

从互联网和新闻舆论的整体格局上看,我国已经步入新媒体时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政务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政务新媒体所发挥出的作用不仅是为政务机构提供了更为优化的信息传播工具与科学的传播手段,也是为了打造人民满意的“指尖上的网上政府”。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31个省(区、市)均已全部开通微信服务和政务机构微博,经认证的政务机构官方微博达到13.9万个,微信城市服务累计用户数达到6.2亿。为了满足服务社会公众的需要,目前,国内大多数科技管理部门也都开设了本部门的政务新媒体,包括科技部的“锐科技”“锐动源”、北京市科委的“科技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市科技厅的“上海科技”、省级的“创新浙江”“广东科技”、地级“广州创新”“成都科技”、区级的“创新南沙”“石家庄长安区科技局”等。

纵观这些科技政务新媒体,在此次疫情报道中做了不少的努力与探索,从政策解读、疫情信息发布、科学辟谣、防疫科普等方面发布了不少文章,其中不少文章产生了可观的社会影响,在疫情防护中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截至2020年3月,“锐科技”官方微信公众号共发表275篇疫情相关文章,总阅读量超10万次,总点赞量超1万次。其他省、区级科技政务新媒体也均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二、科技政务新媒体疫情报道特点

科技政务新媒体由于专业性较强,其用户也多是科技行业从业人员,有着较强的专业素养。这类用户对于媒体内容的质量要求较高,由于其所处领域在各自的社群中有着较高的话语权,如果内容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与转发,那么科技政务新媒体就可以获得更大的传播声量,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1.聚焦“防疫”需求,科学发声服务用户。纵观各类科技政务新媒体,其内容题材都很好地聚焦了用户需求。在疫情期间,科学防疫与最新疫情信息是大众关注的热点。“锐科技”“科技北京”等新媒体账号中的报道,一半以上是防疫科普、新闻速递、最新政策解读等方面的内容,这类内容可以直接给用户疫情期间的生活起居做出指导,增加用户对疫情防控知识的了解,缓解用户的疫情焦虑。如“锐科技”开辟“科学防疫”与“要闻”专栏,并及时对防疫谣言进行辟谣;“科技北京”对口罩难买、疫情相关政策、疫苗进展等引发大众关注的问题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创新浙江”则关注“战疫”过程中的科技助力,许多报道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科技北京”微博发布的文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促进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品及早进入临床》获得超93万次的阅读量。这些文章在科技类政务新媒体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转换思维,专业性与可读性兼顾。新媒体时代,报道风格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俗易懂、直击痛点的报道风格能够极大地提升阅读量与传播影响力。在疫情期间,通过对标题、字体、用语、排版等多方面的精心设计,科技政务新媒体在保持内容专业性的同时,也兼顾了可读性,增强了用户的阅读兴趣。

一个好的标题能够在第一步吸引用户的兴趣,增加用户点进报道进行阅读的转化率。通过调查发现,科技政务新媒体的标题具有简洁、具体的特点,结合网络用语,能够让用户一眼抓取文章主题。如《有用!如何区分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病毒肺炎》使用了网络流行的感叹词前置式标题形式,对用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阅读量的提升有显著效果。同时,由于新媒体时代是一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用语平实幽默能够增加文章的易读性。通过对比各类科技政务新媒体,其文章篇幅大多不长,多为1000~2000之间,字体多选用简单的黑色或灰色,重点内容标黑标红,使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报道中的重要信息。同时,报道用语上尽可能地生动直白,排版上则很少使用大段文字,而是采用多图结合的形式,降低阅读门槛,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如科学防疫类的《【实用】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国疾控中心发布6份指南》采用图片为主、文字讲解为辅的报道方式,简洁明了、生动直观。

3.联动发声,发挥矩阵式传播作用。疫情期间,由于出入限制,互联网传递信息的功能被最大化呈现,多类型的新媒体交织的传播渠道百花齐放,所达到的传播效果无疑是空前的。在此次疫情报道中,微博、微信成为科技政务新媒体主要的传播平台,同时各大客户端、网站也成为重点传播平台,包括后来居上的短视频直播类平台。通过差异化传播,科技政务新媒体形成了“一网两微多平台”的发展格局。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中文网站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科技北京”微博联动发声,搭建防疫专题,自疫情爆发以来每天发布疫情相关文章,关注疫情进展,形成多方位、立体化的科技传播矩阵,集中策划、多渠道分发、多形式展现,根据不同平台特性及时将信息传递到用户手中,打破了单一平台的受众局限性与信息壁垒,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科技传播服务。

4.表现生动,打造“硬科技、软包装”风格。过去,各大平台科技政务新媒体的内容一般都是隶属于“硬新闻”范畴,题材严肃,多侧重于科技新闻宣传来开展。在媒体融合促动下,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助力,科技政务新媒体正将严肃的报道,通过多种表现形式,以不同侧面和角度满足用户需求,从H5到短视频、VR、直播,全面革新政务内容传播方式,形成了“硬科技、软包装”的政务新媒体传播新风尚。从用户获取方式、用户阅读偏好、用户增值服务等方面寻求差异化的用户体验,实现公众和政府部门的“零距离”沟通,科技政务新媒体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亲和友好,传播效果倍增。如科学防疫类的《总是担心自己被感染?防控新冠肺炎,这些事你要知道》采用漫画的形式,从11个方面对防控新冠肺炎中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普及宣传,通俗易懂,用户接受度大大提高,对阅读量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三、科技政务新媒体在疫情报道中的策略

科技政务媒体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取得突出传播效果,主要依赖的是专业队伍在内容制作、传播方式、技术应用等方面不懈努力。

1.需求为纲,强化内容为王。新冠肺炎疫情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显著相关性,获得了广泛关注。因此在进行疫情报道时尤其要注重实用性与时效性,科技政务新媒体也不例外。在疫情期间,对大众具有指导意义、能够带来信息量增长是受众首要关心的因素,在选题时要注重大众疫情期间的实际需要,关注疫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问题并进行集中答疑,提高读者对报道的认可度,增加报道被阅读、收藏、转发的可能性。

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同样的内容,谁能够抢占报道时间点,谁就能获得更大的传播效果。由于科技管理部门往往是科技政策的第一生产者,科技政务新媒体在时效性上具备其他新媒体不具备的资源优势,在疫情信息每日更新的情况下,能够率先为读者报道重大相关资讯,既能促使读者立即阅读传播,也能够提高平台在读者心中的权威性。如北京市科委官方微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在疫情防控初期发布《致在京工作外国人员的一封信,关于疫情防控这么做》,用中英文双语对新冠肺炎病毒防控注意事项作出温馨提示。

在满足实用性与时效性的基础上,趣味性也是提高政务新媒体差异性的重要一环。传统的科技政务新媒体一直有着严肃刻板的印象,如何在传统政务新媒体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鲜题材,在科技政务活动中发掘新奇有趣的新闻,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是吸引受众阅读的重要方面。

2.去中心化传播,实现分众化服务。在过去,“中心化传播”是传统媒体的典型特征,因此科技政务媒体更注重专业化、说教式表达,忽略了受众的接受意愿;而新媒体诞生在“去中心化”的网络时代,天然表现出开放、共享、多元“去中心化”等特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其中第10~39岁的年轻一代人群占67.8%。作为“网络原住民”,这一代年轻人群更喜欢趣味化、接地气的传播方式。科技政务新媒体要提高疫情报道的传播效果,就必须转变思维,积极探寻讲好科学疫情故事的方式,真正用新媒体的语言体系发声。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要照顾到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中的群体如老年群体的需求,减少“数字鸿沟”,实现分众化服务。

3.强化技术融合,落实技术赋能。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新的展现方式层出不穷,科技政务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运用最新传播技术为内容赋能。目前科技政务新媒体已经在H5、VR直播等方面做出了尝试与努力,还可以尝试更多创新融合方法,让技术不断增进服务质量。如嵌入音频技术,实时播报各地疫情信息,用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随时随地收听节目,实现疫情新闻与生活的融合统一。再如,使用大数据技术,动态更新各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治愈病例等重要数据以及抓取各地人流动向为人们的生活出行做出指示与建议。

4.注重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新媒体时代用户体验为王,增强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性近年来成为不衰的话题。用户体验满意度越高,则对平台的信任度越强,也就越有可能实现多级传播。而要想与用户保持长期良性、稳定的关系,则需要不断从用户端汲取养分,了解用户需求,这就需要增强与用户的互动,及时了解用户不同时间段的信息需求。目前,各大科技政务新媒体已经在增强互动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有了不少互动功能,但是仍有可以发展的空间。如加大文章的评论回复力度、策划互动话题引导用户讨论、开辟答题专栏等。

5.加强内容监管,及时发声。新媒体低门槛、免费化、传播速度快等的特征一方面大大提升了用户量,提升了信息传播的覆盖面,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信息良莠不齐的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伪科学、假新闻在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流传,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恐慌。科技政务新媒体一方面要严于律己,依靠科技职能的专业性与专家人才资源做好平台的内容监管,确保报道的准确性、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要关注社会上出现的虚假疫情信息,及时对谣言进行“拨乱反正”,避免造成社会危害,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公信力。

6.多方合作,打造专业人才队伍。与非科技政务新媒体对比,科技政务新媒体运营人员面临更大的挑战,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新媒体宣传技巧,具备新媒体思维,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因此要打造优秀的科技传播人才队伍,需要整合各方力量。一方面,可以扩大招收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摆脱对外包服务商过度依赖,打通业务交流屏障。另一方面,由于科技传播涉及领域广,专业门槛高,需要建立自己的智库专家团,联合科学家、科普达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社会公众等多方力量,通过相关机制鼓励他们对前沿科学、热点问题进行创造和传播,合力打造“媒体舰队”。

四、结语

科技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务新媒体的重要分支,在新媒体时代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科技部门传递信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自疫情爆发以来,科技政务新媒体一直牢牢把握自身的专业优势,辅以新媒体思维,助力疫情期间的多样化报道,致力于为用户传播更多的有效信息,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自身。未来,科技政务新媒体仍然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不断利用新技术,丰富传播内容与传播手段,从而提升整体的传播影响力。

作者系北京市科技传播中心新闻部主任

参考文献

[1]朱慧,徐静休.科技政务微信传播现状与策略研究——以“创新浙江”微信公众号为例[J].传媒,2017(21).

[2]陳丽敏,王鸿飞.科技政务微信传播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以“广东科技”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9(14).

[3]白杨.融媒体时代下政务新媒体发展路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21).

[4]李啟东.探索政务新媒体创新传播新路径[J].新闻前哨,2019(12).

[5]栾轶玫,张雅琦.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信息呈现与媒体表现[J].新闻战线,2020(03).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
电力企业党建科学化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中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策略分析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网络环境下烟草企业营销创新探析
基于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创新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