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 赵瑞斌 陈垒垒
摘 要: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提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素质、改革党员课堂教育模式等都是在全媒体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全媒体;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文理学院科研项目“全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引领平台构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2019MK05”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进步,传媒技术的更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是一个新概念,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专门研究。所谓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 来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1]。“全媒体”不仅包含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包含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价值观多元,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永葆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全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机遇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全媒体时代,随着各类信息媒介的日趋丰富,信息传播网络化、快捷化、大众化趋势更加明显,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快捷查找党和国家最新的动态、最新的理论文章、最新的制度文件、各类时事热点。网络空间中浩如烟海的知识和信息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选择有针对性,有时效性的内容融入到大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大学生党员
完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作为课堂教育内容的补充。
教育手段更加多样。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也由单向传输变为双向交流。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选取、加工、融合各类知识和信息,将教学手段变的丰富多彩。这种结合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教学元素为一体的教学方式,能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等弊端,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各种公众号、教学APP的兴起,为线上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载体,让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时时、处处、人人都能接受教育。
教育实效更加凸显。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同步传播,无限输送,这种“‘无界化的信息互动形态改变了传统媒介的‘间断式传输方式,实现了‘零时差、全方位、齐互动的全程传播过程”[2],这极大适应了大学生对新知识的无限渴望和探求。在此背景下,网站、微信、微博、学习APP、各类小程序、小应用以其独特优势有效吸引了大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让大学生党员在润物无声中接受党的教育,春风化雨般提升思想政治水平。
二、全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对大学生党员思想带来负面影响。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快捷的接收来自全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这对大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也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带来负面影响。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快手、抖音、各种网络直播充斥着互联网;信息泛滥、信息爆炸,网络信息真假难辨、价值观多元、内容良莠不齐,网络信息快餐消费,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让大学生党员难以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辨别。尤其需要警惕的是,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部分西方国家始终未能放弃对我国的和平演变战略,他们寄希望于青年一代,依托互联网,“西方开始把网络当成实施‘和平演变的新阵地,并把矛头指向我国”[3],网络俨然成为其实施“和平演变”的工具,这对我国大学生党员主流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严重危害。
对传统党课教学方式提出更高要求。当代大学生党员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拥有较强的学习独立性与自主性。传统党课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大学生党员的学习需求。部分教师、党务工作者在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缺乏创新,对新媒体的知识和技能还不足,习惯采用灌输式、填鸭式、说教式层面,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较多采取PPT、视频等传统方式,教学创新性还不足,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也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缺乏鲜活的事例,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党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全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4],这反映出思想教育阵地的极端重要性,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虚拟的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社交的第二场所,这也预示着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要加强网络监管,建立风清气正,干净整洁的网络生态环境,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旋律和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大学生党员思想舆论,凝聚共同价值和追求。高校应加强官方主页的建设和监管,及时跟进和传播党和国家的思想理论和最新动态,加强 “两微一端”建设,实时推送学习资源和相关信息,还可開发微博、微信公众号、学习APP等,寓教于乐,让大学生党员在润物无声中接收党的教育,增强党性修养。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同时,也不能放弃思想政治教育传统阵地,应加强宣传橱窗、张贴栏、公示栏等更新和管理,继续做好周报、学报、党建、社团刊物等办刊办报工作,加强思想引领,充分发挥党的宣传喉舌作用。
提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素质。全媒体时代,各类媒体深度融合,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力度,严把用人关,配齐建强一支思想素质强、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高水平党建工作队伍。要加强对党务工作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党务工作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要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和媒介素养,增强他们对大学生党员网络思想和行为的把控,增强他们的网络教学、网络思想、网络舆论的驾驭引导能力。打造一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名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明星效应,增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改革党员课堂教育模式。高校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挖掘和整合各类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党员课堂教育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最新时事热点、最新思想理论、会议精神、讲话精神等,做到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广泛吸收各类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探索“互联网+党课”的教学形式,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云课堂等,选取小视角,利用典型案例,制作微短教学视频、教学动漫等,这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又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新华社新闻研究所课题组.中国传媒全媒体发展研究报告[J]科技传播,2010(04)第81-87页。
[2]杨志勇.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审视与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9(12)第97-101页。
[3]傅振宗,郑庆昌.网络和平演变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4)第156页。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