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怡筠
【摘 要】我们习惯于把学习上不努力,在某些学科上有一定厌学情绪,经常违反纪律,考试效果不理想的学生称为“学困生”。本文不去讨论此称谓是否具有科学性,但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实实在在地存在这样的学生。对于他们的转化,广大的教师一直在苦苦探索,笔者也对班级日常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尝试。
【关键词】学困生转变;班级日常管理;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尤其是班级中那些学习成长困难的“学困生”,有的缺乏学习自信,有的缺乏家庭和学校的关爱,还有的个性鲜明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在心理上,后进生觉得现实对他们不公平,前途一片茫然,看不到希望,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和同学打架或者发脾气,总是害怕被身边的人欺负。但笔者却惊奇发现他们并没有完全放弃学习,没有完全丧失自尊。他们需要的是公平的对待,是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是教师的宽容和爱。
一、个别教育:“爱心感染,以尊重换取尊敬”
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成长困难的“学困生”,而造成他们身上出现各种不良行为与不良学习习惯等问题,很多情况都是因为缺乏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爱的缺失,没有感受到父母、教师的关爱,所以不懂得如何关爱别人,从而使得诸多问题行为及问题心理的产生。以往的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得的批评太多,而关爱和鼓励太少,甚至连最起码的尊重可能都微乎其微。
例如,笔者班上小黄,由于家里的过分宠爱,导致他的个性张扬,做任何事都散漫无纪律,最大的特点是喜欢听好话只接受表扬,而面对教师的批评则是消极对待,甚至毫无道理地进行反驳。
记得在一次自习中,笔者因为他抄写作业而在班级中严厉训斥了他,当时他低下头一声不吭,还流下了泪水。但是马上笔者就意识到,他与之前的反应截然不同,他没有消极对待,更没有直接跳起来与笔者对峙。起初笔者还以为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过分的行为而流下了忏悔的泪水,可事后笔者经过跟他耐心的交流和谈心,才了解到是笔者冤枉了他,伤害了他的自尊。可在第二天,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笔者会放下架子在全班面前向他赔礼道歉,并宣读了致歉信,恳请他的原谅。这一举动深深地触动到了他。这件事情之后,他对笔者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不再那样排斥笔者,更把笔者当作大姐姐一样看待,在学校的生活中他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班级管理:“两大原理”
(一)刺猬原理
作为班主任,近几年笔者接触过许许多多风格不同的班主任,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为了与学生拉近距离,百般“讨好”学生,过分亲近造成管理中丧失原则;一类是为了树立在学生面前的威信,过分疏远学生,甚至让学生感觉没有安全感。
笔者在利用“刺猬原理”管理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没忘了亲身体会与实践这一理论。既与学生保持一定的亲密关系,又在班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画前保持一定的原则性。在这原理的支持下,学生反而感受到了班集体的公平和民主,这更利于今后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的意思为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学困生”一般都讨厌上学,有的甚至恐惧学校,所以他们之中经常会有用装病的方式不来学校的现象。因为在学校他们找不到一点成就感和被需要的感觉,在学校他们没有自信。但是,其实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各种天赋。
记得班级中有位同学小W,跟很多“学困生”一样,只要一谈到学习,他就像是瘪了气的气球,永远提不起劲来,每次成绩出来,笔者看到的只有他失望的脸和缺乏自信的眼神。甚至有一次他还在日记中提到了对学校的恐惧和无奈。
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教室电脑出现了一些问题(开不了机),在语文老师一筹莫展时,小W熟练地拆开机箱,不一会儿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机箱内CPU拆件松动),经他几下操作,竟然顺利开机了。同学们都被他的举动所折服,而笔者也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为此,笔者让他精心准备了一堂特殊的班会课——“我对电脑的认识”。小W在这堂课中完全成了小专家,他一步步讲解了电脑的发展史,电脑各组件的装备顺序,还给大家普及了一些常见的电脑软硬件问题和解决方法。在下课铃声响起后,同学们还意犹未尽,都缠着小W问东问西:“原来重装系统那么简单”“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原来区别那么大啊?”显然,此时的小W成了他们心中的“男神”。而笔者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久违的自信和快乐,似乎他也发现了笔者,转过头与笔者对视的那一刻,笔者看到了他的感谢和一丝丝羞涩。
有了小W的先例,笔者对那些“学困生”又有了新的认识。其实在这类学生中,他们有的身体素质很好(体育运动),有的动手能力超强(车模、模型制作),有的可称得上是动漫专家,等等。因此,每学期笔者都会根据班级中学生的特长以及爱好组织各类活动,并鼓励那些“学困生”参与其中。无论是体育运动项目,还是模型制作、班级小小动漫展等,在活动中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长处,在让其体验成功、被需求和关注的同时还帮助他们找回了久违的自信。你想,能有机会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展现自己,他们怎么会不爱学校呢?
三、团结协作:有效沟通,家校互动
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背后就是一个家庭。所以要想教育管理好学生,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尤其是大多数“学困生”的家庭,有的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有的家庭甚至都是不完整的,而这些都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而在以往的家校沟通中,似乎正因为教师熟知学生家庭教育的不足,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总带有指正错误、居高临下的优势感。而这恰恰造成了不良的沟通效果,其教育收效微乎其微。笔者认为与家长的沟通更应该在平等、尊重、互相信任的前提下共同探讨教育引导学生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在班级中,如有个别学生不仅在校行为习惯偏差,有的甚至还有违法犯罪的倾向,为了能更好地做好校外预控,在每年的寒暑假和节假日,笔者都根据班级中同学的不同情况制订出详细的家访计划,并一一登门拜访。了解学生在家作息安排,同时还掌握他们校外的交友情况。这样,笔者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了信息,增进了情感的交流,还更有效地做到了假期间校外的预控工作,并能给予家长一些家庭教育的建议。
四、以身作则:积极进取,争先创优
作为班主任,在面对班级中个性张扬的“学困生”,往往被他们各种“违规事件”所烦扰。有时仅仅停留在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让他们形成主观意识地去自我反省,改正完善自我。究其原因,才发现学生有时是班主任的“一面镜子”,如果身为教师都不能以身作则,却不停地要求对方,那么镜中的“你”,自然不会“服气”!更谈不上教育成效了。
例如,在每次要求学生文明就餐的礼仪规范养成教育中,笔者首先坚持每次凳子摆放都轻拿轻放,饭菜每顿不留残余,全部吃完。在每次的出操、听讲座等集体活动中在要求学生安静有序的同时,笔者也克制自己不与其他教师交头接耳。这样的行为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当你在严格要求学生要做到同样的行为时,可能以“身教重于言教”的方法更能来得事半功倍。
總的来说,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虽然很难,但只要我们用宽容的态度,真诚的关心与诚挚的爱来感动,感化学生,用宽容和爱心换取学生对我们的理解,使学生在思想上真正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就能使其在行为上发生转变。只要我们多一点宽容和爱心,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蔡回宁.班集体的经营策略[J].贵州教育,2016(17).
[2]夏明霞.朋友·导师·旗手[J].江苏教育,2017(39).
[3]吴娟.在挑战性目标中“各美其美”[J].江西教育,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