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赏 共探 共构 共润

2020-12-07 10:52叶琪琳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研学

叶琪琳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理念中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这个活教材里,孩子们能从中學到经验和知识。”而研学是幼儿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研学源于幼儿生活,可以让幼儿的学习随时随地地发生,且蕴含着丰富的生活课程资源。研学为幼儿提供了走进生活的机会,让幼儿共赏生活;它激发幼儿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让幼儿共探生活;它支持生活课程的不断生成与建构,促师幼共构课程;它点亮本土文化的内涵,共同滋润了师幼的心灵。本文将以中班研学活动“探秘红砖厝”为例,从共赏、共探、共构、共润四个方面来谈谈研学赋予生活课程的“活教材”。

【关键词】研学;幼儿生活课程;活教材

一、研学,带幼儿走进生活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生活是一种参与、一种实践,也是一种体验。而研学正是幼儿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的实践体验活动。在研学中,幼儿有机会近距离地与生活中的事物面对面,共赏生活中所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形形色色。或发现生活原型中的规律,或好奇生活中未曾了解的现象,或产生体验的浓厚兴趣。这些都在研学这一社会、生活场景中自然地发生,也自然而然地带领幼儿走进生活课程,走进“活教材”。例如,在中班“探秘红砖厝”的研学活动中,在家长和教师的带领下,幼儿走进了泉州后城、府文庙一带、开元寺,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玩一玩等多种方式,与古厝进行了一场“亲密接触”。红色的砖墙、红色的屋顶、微微翘起的燕尾脊、矗立在屋顶两条赤面青身的中国龙、美丽的花格窗还有古厝里藏着的各种花雕等,吸引着他们的目光,引起了阵阵的发问。在“探秘红砖厝”的研学活动中,幼儿亲临其境、亲身感受红砖厝。近距离的研学体验,让幼儿拥有共同的生活经验。幼儿发现的现象、兴趣的焦点、产生的疑问,这些都是生活中“活教材”的来源,都是有价值的生活课程资源。

二、研学,让幼儿对话生活

陈鹤琴先生指出“做”是儿童学习的基础,他强调要让儿童在“做中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有益经验是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习得的。”幼儿的认知特点、学习特点要求幼儿园课程必须在幼儿的生活中,不断引导幼儿积累探索周围世界的经验。我们开展的研学活动,正好为幼儿提供了在生活中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机会,为幼儿开启了与生活的对话,成为“对话”生活课程的新媒介,成为幼儿生活课程的“活教材”。

在“探秘红砖厝”的研学活动中,幼儿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瞧一瞧、摸一摸等方式,探索发现了红砖厝的颜色美。他们认真讨论并记录自己的寻找发现:“红砖厝的墙壁好特别,红砖、白石有规律地砌成了墙面……噢,原来这就是出砖入石……有的墙壁是黑黑的,摸上去冰冰的,粗粗的。”幼儿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等方式,发现了红砖厝的造型美。“红砖厝的大门有多宽呢?”幼儿自己迈开了腿,发现距离刚好一大步。“红砖厝的大门有多高呢?”幼儿自己伸长手臂,发现手拉着刚好摸到门锁的位置,爸爸伸长手臂,就摸到了门顶。“红砖厝的花格窗真美!我找到了绿色的花格窗!每个格子的花都有四片花瓣;我找到了外面方形,中间圆形,有龙纹的花格窗;我还找到了扇形的窗户,窗户上有5根石竹子。”幼儿发现了各种形状、各种花纹的窗户。美丽的花格窗、生动的燕尾脊,这些无处不在的美充实了幼儿欣赏美的直接经验;各种有趣的浮雕和红砖白石墙面,触手可及的美提升了幼儿发现美的能力。

研学以泉州后城、府文庙一带、开元寺为生活活动课堂,自然地渗透着教育。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共同探究泉州红砖厝,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学会交流……他们收获了坚持、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等珍贵的学习品质。幼儿积累了各种经验,轻松地在“做”中学。

三、研学,引师幼共构课程

幼儿生活课程的内容,并不是严格的学科知识的再现,而是具有生活性、浅显性,随着幼儿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关注的热点是确定生活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

研学成为师幼共同构建生活课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求,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启发幼儿进行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在研学活动后,幼儿带着生活经验、问题、兴趣回归到幼儿园生活中。教师辨析幼儿可能发展的需要和其潜藏的教育价值,生成与之相关的生活课程活动,来回应幼儿研学中所疑——急于想知道、想解决的问题,支持幼儿表现研学中所爱——观察、发现感兴趣的实物,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在“探秘红砖厝”研学中,幼儿对古厝的墙面产生了疑问:“什么是出砖入石?为什么会有出砖入石呢?”针对幼儿的疑问,我们进行了价值辨析,开展了专门的科学认知活动、语言讲述活动、美术表现活动,与幼儿一同深度了解闽南古厝“出砖入石”独特的建筑历史与特征、古今“出砖入石”的异同(不规律与规律),用符号记录、语言讲述、艺术表现等形式表征幼儿感兴趣的“眼中的红砖厝”。立足于幼儿的兴趣“古厝真特别”,我们权衡了幼儿发展需要,以“建古厝”拉开了游戏的序幕。当幼儿提出问题“古厝的屋顶怎么建?建起来的古厝是空心的”后,幼儿尝试提出解决策略,而我们支持幼儿在区域活动、建构游戏、科学活动中一一解决问题,实现幼儿“一起来建古厝”的愿望。

在这样的研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课程内容是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他们能更积极地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去解决,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而他们的兴趣、发现、疑问成为生活课程发展的重要依据,不断推动着生活课程的建构。同时,教师对其潜在课程价值进行判断,准确把握生活课程的生长点,进一步创设区域游戏、领域活动、创造性游戏等教育环境,以问题情境、同伴资源、信息资源等媒介,为幼儿搭建深度学习的隐性支架,以一种响应的、支持的方式富有智慧地推动生活课程的建构。

四、研学,予师幼共润心灵

研学,让幼儿走进生活,以直观的方式与“抽象”的本土文化面对面“互动”,让本土文化触手可及、赏心悦目。师幼在共构生活课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了解本土文化,在传承、热爱闽南文化方面初见教育成效,为本土文化的活态传承注入新动力,师幼心灵得到本土文化的共润。在“探秘红砖厝”的研学活动过程和整个课程的建构过程中,幼儿进一步认识泉州红砖厝的建筑风格与特色,发现探索红砖厝的颜色美、造型美,寻找红砖厝的燕尾脊、花格窗、砖墙,倾听“出砖入石”“红砖厝”的故事等,对闽南本土文化有了初步的认同感。幼儿用各种表征方式表达了自己研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诉说着那份浓浓爱乡之情。爱家乡、爱本土文化的情感悄然在幼儿幼小的心灵萌芽,他们对闽南本土文化也有了初步的认同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官,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丰富而宝贵的古城本土文化蕴藏着幼儿学习和探索的课程资源,而研学激活了古城本土化的生活课程资源,成为幼儿生活课程的“活教材”。幼儿在研学这一生活情景中发现、探索、挖掘本土化的生活课程资源——“活教材”,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季梅,冯晓霞.《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陈鹤琴.活教育(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鲁敏.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J].教师,2013(12).

[4]王月连.关于文化适宜性的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8(6).

猜你喜欢
研学
善思与研学齐驱,智慧和灵动共舞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研学旅行云平台设计探究
高中历史研学方案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拓展视野,规划人生 高中生寒假研学忙
浙江省首批中小学省级研学基地营地授牌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