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究

2020-12-07 10:55高勇
时代人物 2020年26期
关键词:模式探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高勇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这一新形势新任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成为一种必然。铜仁幼专创新“3+3模式”(即三个紧扣、三个着力),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有着100年办学历史,主要以培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美术教育、英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人才为主的师范类院校。近年来,铜仁幼专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脉搏,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传承性、现实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家至上的报国情怀、倡导勤学笃实的实干精神、遵循情理兼修的学习路径的新时代阳光青年,真正培养热爱教育、热爱乡村,立志“献身教育、回报山乡”的高素质应用型师资。

一、紧扣爱国教育和生命教育主题,着力培育青年学生有理想有追求。学校围绕爱国教育和生命教育为主题,以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为根本,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以弘扬国家至上的报国情怀凸显大学使命。一是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既涉及学校自身的内涵建设, 也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大局[1]。学校瞄准乡村振兴、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国家级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等战略目标规划,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幼有所育”“弱有所扶”、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把农村需要的人群纳入特殊教育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培养青年学生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教育报国的精湛技能和家国情怀,让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有担当、有作为,使大学生自身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同频共振。二是坚持知识传递与核心价值教育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2]。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进校园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同时,通过邀请扎根乡村教育近40年的知名校友、全国优秀教师刘恩和举办敬业精神讲坛,每年开展“中国梦 幼专梦 我的梦”主题征文及演讲比赛活动,组织“爱国主义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鼓励青年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积极扎根武陵山区学前教育最薄弱的地方,培育青年学生把立志“献身教育、回报山乡”的理想目标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是坚持把中国梦融入学生生命教育。将新时代的新思想融入生命观教育应做到与时俱进,利用中国梦引领生命价值教育[3]。学校将每年的3月确定为“生命教育活动月”,将中国梦融入生命教育,结合“学习雷锋活动”,扎实开展“四好”教育—安全卫生好、运动好、劳动好、心态好,努力让青年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生命责任感。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科学疏导,营造起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不断深化学校实践性人才培养,为武陵山区培育身心健康、技能过硬的应用型师资人才。

二、紧扣成才教育和责任教育主题,着力培育青年学生有担当有作为。学校围绕成才教育和责任教育为主题,将每年的5月确定为“成才教育活动月”,创新开展“四勤”教育---勤学习、勤动手、勤比武、勤创新,通过课堂学习、实践动手、社会服务、才艺展示、技能竞赛等方式,使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成,为学生的成功就业及未来发展夯实基础。一是强化校风学风建设。“好的校风和学风, 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 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润物无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4]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培养学生有健康、有爱心、有文明、有智慧、有责任和有诚信的“六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学生晨练、晨读、学习、自修、卫生、就寝“六项自觉”意识,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构建起“乐教乐学,求真求新”“快乐学习,成就梦想”的立体化校风学风体系,培育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观念,引导和激励青年学生潜心读书、务实求学。二是强化“第二课堂”管理。学校从完善“第二课堂”管理长效机制入手,出台《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关于“第二课堂”实施意见》《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课堂”管理实施细则》,构建普及性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参与机制。同时积极开发活动课程,有效连接理论和实践两大体系,贯通教学与活动“两个课堂”,以理论指导活动,以活动深化理论,将入学教育、公益劳动、毕业教育等活动,以及学生校外实践、见习实习实训设计为学生的必修课,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规范教育、领悟职业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三是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指除了课堂教学之外,通过大学生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在实践中真正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学校开展以“争做责任青年”实践活动为载体,将每年的10月确定为“责任教育活动月”,扎实开展“四讲”教育---讲守纪、讲诚信、讲团结、讲奉献,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勇于担当的精神,教育学生做到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负责。

三、紧扣感恩教育和文明教育主题,着力培育青年学生有品质有修养。学校围绕感恩教育和文明教育为主题,不断增强青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将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以遵循情理兼修的学习路径,书写“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的青春年华。一是加强党史国情民俗教育。党史国情教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学校通过整合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将党史教育寓于专业课程学习中,将国情学习寓于各项主题活动中,将地方民俗寓于日常教育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党史国情民俗学習了解的主动性、针对性与有效性,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认知,使广大青年学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二是推动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融于职业,合于实践”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方面进行同步改革,根据专业特点,提高相关人文课程、通识课程比重,加大知识交叉课程,推动课程整合、知识交融,构建契合专业发展需要的人文课程与凸显人文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从而培养青年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与人文思维方式。三是营造生态文明建设氛围。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大学生正处在自然观、价值观、生态观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把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校思想教育全过程,对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和行为养成以及自觉践行生态道德行为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6]。学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以开展“争做文明青年”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文明幼专人”主题教育活动,将每年的4月确定为“文明教育活动月”,创新开展“四美”教育---礼仪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把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理念和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品质修养。

参考文献

[1] 刘炯天.新时代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N].中国高教研究, 2018,(04),9-11+54.

[2]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25.

[3] 邬焱兰.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4]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 (1).

[5] 袁金祥.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9(Z1):49-51.

[6] 王继新、董莉.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探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9,21(04),66-70.

猜你喜欢
模式探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三维摄影摄像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