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萱
摘要: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深受费尔巴哈的影响。在宗教观方面,研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判与继承,对于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重大意义。本文对费尔巴哈宗教观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马克思对其的批判与继承。
关键词:费尔巴哈;宗教观;马克思
一、费尔巴哈的宗教观
“费尔巴哈在西方宗教学说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思想家。”他的宗教理论对西方哲学思想有深远的影响。
费尔巴哈努力以理性揭露宗教黑暗,他尽量收集所有世界各民族宗教史的史实,用缜密细致的哲学推理进行理论验证。费尔巴哈说过,“哲学的开端不是上帝,不是绝对…哲学的开端是有限的东西,确定的东西和实际的东西。”我们从中看到,费尔巴哈所指的有限的确定的实际的东西,是指物质。同时,他对哲学的定义和任务也做了清晰说明“哲学是关于存在物的知识。事物和本质是怎样,就必须怎样来思想、认识它们。这是哲学的最高规律、最高任务。”从中我们看到费尔巴哈清晰的唯物主义立场。
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是以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进一步提出人本主义的观点立场为基础的。在费尔巴哈的著作中,用很多篇章来讲述关于人的宗教观,其主线和根本原则始终围绕人。在《论哲学和基督教》中,费尔巴哈将宗教归结为无限的认识,上帝对人的统治实质是人对自身的统治,即上帝只是人的内在性的向外投射。在费尔巴哈的论述中提出,宗教的心理根源是人的依赖感、需要、思想、感情,这也是费尔巴哈宗教观中始终以以人为本的立场贯穿始终的表现。
除以上观点外,费尔巴哈还认为,宗教的根源是自然;人需要宗教的根本目的是利己主义,寻找幸福。
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判与继承
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局限性。在自然根源部分,费尔巴哈将重点放在了自然方面,较少涉及社会方面,后来马克思在这一方面进行了重点阐发;在宗教研究中,他并没有把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根本原则贯彻到底,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分析宗教产生和演变的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上,而主要是力图揭示宗教的心理和认识论根源,从而使自己走向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在把宗教还原为人的本质后,却没有深入地研究下去,他没有认识到宗教产生背后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更不能把宗教的批判转向对政治的批判,得出任何革命性的结论。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判与继承。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进行了深刻地批判。从费尔巴哈宗教观中,我们看到他把宗教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把人视为类的存在,而且关于类的观念忽视了社会的整个背景。他理解的社会是撇开生产活动和历史进程的日常交往:宗教活动和伦理活动。马克思没有单纯就宗教本质讨论宗教本质,而是在认定了宗教本质后,联系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展开的进一步论述。马克思肯定了费尔巴哈将宗教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将宗教的异化归结为人的本质的异化;批判了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考察宗教,假定出抽象的人,把人的本质理解为抽象的类的共同性。
从实践看,费尔巴哈虽然认为现实中的宗教世界根源于它的世俗基础,但却就此止步,没有继续剖析宗教,因此他没有完全摆脱宗教,没有把世俗的基础从宗教中引导出来。马克思认为这种分裂是世俗世界自身矛盾造成的,解决矛盾只有通过实践手段才能完成。
“要从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转到现实、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作为在历史行动中的人去考察。”马克思、恩格斯从人创造出宗教出发,揭示出人创造宗教的社会历史根源,摆脱了旧唯物主义者和以往无神论者仅把问题放在宗教的狭隘范围的缺陷。
费尔巴哈认为人之所以投靠、求助于宗教,是因为人们依赖它、需要它。马克思、恩格斯却从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中去揭示人们为什么要依赖宗教的原因——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里,劳动者阶级遭受的不幸待遇让他们丧失了现实生活中争取幸福生活的信心。统治阶级利用宗教麻痹人们的意志、削弱劳动者的斗争精神,由此,宗教成为了资本家统治社会的服务工具。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揭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而且把宗教批判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共同考察,找到了宗教的根本途径,更深层地批判了宗教。
三、馬克思宗教观的核心要领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恩格斯还指出:人们头脑中发生的这一思想过程,归根到底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对于各种宗教现象,我们只能是在宗教所处的物质世界里寻找,而不是说到物质世界之外的上帝等虚幻的人类精神中寻找。上帝神灵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才是宗教深刻的本质。
在马克思宗教观中,宗教的产生、发展、演变一直都离不开与其相联系的经济生活条件,同时,宗教都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产物。由于过去生产力低下,人类不能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所以出现了被赋予神秘色彩的古代自然和民间宗教中。后来社会发展,社会阶级性突出,宗教的阶级性也日益突出,宗教成为了统治阶级专有的手段和工具。所以,在马克思看来,要消灭宗教,只有消灭宗教赖以产生和存在的世俗基础和条件后才能实现。这个根本条件是支配人们的自然异己力量和社会异己力量,只有消除了这两种力量,人们才能掌握自己命运,成为自由的人。
马克思主义将对宗教的批判矛头指向产生这种观念的社会基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揭示宗教产生的根源及消灭宗教的途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核心要领所在。
参考文献
[1]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王伟龙,张政.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判[J]社会学研究,2012年10月: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