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费尔巴哈“实践”概念及启示

2017-04-22 15:13朱静雅胡文远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7期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费尔巴哈启示

朱静雅 胡文远

摘要: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存在的问题,开创了新唯物主义,也就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对于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一定的启示,只有坚持实践观点,才能真正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马克思;费尔巴哈;实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启示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50-03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起点,也是其理论的精髓。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马克思将自己的理论称之为“新唯物主义”,实际上就是要将自己的理论同过去一切的唯物主义区分开来。而马克思所提出来的“实践”概念,则是使自己的理论与旧唯物主义存在明显的关键。

作为旧唯物主义的代表,费尔巴哈的思想曾是马克思十分推崇的。费尔巴哈以其唯物主义观,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做了一个了断,给予了马克思强烈的冲击和启发。但费尔巴哈的理论也是存在着缺陷的。于是,在《提纲》中,马克思明确而深刻地对费尔巴哈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从而树立起了自己全新的理论体系,这个有关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至今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不断指导着我们工作的前进和发展。

《提纲》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文件。恩格斯认为这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从《提纲》开始,马克思的思想,和过去一切旧唯物主义做了了结,其实践唯物主义思想在此处初步展开。“(在提纲中马克思)已经是从主体的、对象性的、活动的和社会历史意义的方面去把握实践。”[1]

《提纲》短短的十一条却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第一、二条为总论,闡述了实践的观点。第三至七条为分论,从不同的角度、具体的问题来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第八至十一条为结论,提出了新唯物主义。这样总-分-总的结构,即在揭露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上,论述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即是新哲学的最根本的观点——革命的实践的观点。

从内容上来说,首先我们知道,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于马克思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因素进行了继承和吸收,然后对费尔巴哈的哲学观,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从而论述了他的“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即是阐明了实践的观点。其次,马克思解释了自己的历史观。最后,马克思指出了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区别,旧唯物主义是直观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而新唯物主义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立脚点时整个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在哲学研究中,往往存在着对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进行“费尔巴哈化”理解的倾向和现象。但事实上,马克思虽深受费尔巴哈思想的影响,但其思想与费尔巴哈仍然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个本质上的区别,就是实践。

费尔巴哈的思想建立在一定的历史情景中,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他的唯物主义没有摆脱18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未能历史地看待唯物主义。正如恩格斯认为,“上一世纪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2]机械唯物主义有着有着极大的片面性,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是不彻底的,虽然他们在自然领域内是唯物主义的,但是在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中,被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于是在《提纲》中,马克思开宗明义地表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存在着缺点。这个缺点就在于,这些旧唯物主义忽视了实践。也就是说,费尔巴哈没能正确认识实践在重要作用,他将认识看成是一种消极的直观,就没有意识到积极地改变世界的实践的作用。

马克思在《提纲》中,针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提到了“此岸性”问题,马克思认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3]这种此岸性,就是认为人的思维是可以对客观存在真实反映的,同时,真理性和现实性是能够通过人的实践得到证明的,“此岸”就意味着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其中的桥梁就是实践。而实践是马克思哲学观区别于以往一切唯物主义的最根本的特征,也就是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最本质的区别。彻底的唯物主义应当不仅承认存在的第一性,而且也相信世界的是可知的。

费尔巴哈放弃排斥了实践,把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对立起来。可事实上,人们的认识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客观活动。在历史观上,马克思明确地表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实践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人与自然之间产生联系,人与社会之间产生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人们的本质。而费尔巴哈仅仅只是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人类不仅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也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人所生存着的社会环境是在一定的历史活动重创造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费尔巴哈“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5]因此,费尔巴哈没有将视野从自然环境中转移到社会环境中,也就曲解了实践,而且对于人实践本身的理解,就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

在《提纲》的结尾,马克思提出了其唯物主义的任务是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来对我们生存的客观世界进行改变,以期满足人们生存发展的客观需求,使得周围世界更符合自然与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形式,认为“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6]。对单纯的认识而言,必须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为丰富、进步的社会模式,实践事实上是认识中的一个环节,通过实践,抽象出理论,再由理论来指导实践,由此反复,进而达到对真理的看齐和靠拢。

马克思唯物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不断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之中,无产阶级的力量开始发展,但还没有达到能够推翻资本主义的目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产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无产者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因为其具有科学性,也是因为它与现实相联系,具有强烈的实践性。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提出了革命实践的观点,提出了“改变世界”的问题,因而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哲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出实践的概念,认为人们不单要解释世界,更是要改变世界,就是要在解释世界的基础上,做出实践活动,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曾经的解释进行确认和再理解。这些观念,对于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一定的启示,只有坚持实践观点,才能真正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

1.重视实践。实践作为马克思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其重要性就在于其肯定了人在改造客观世界以及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实践的概念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统治提供了革命指导和依据,也为无产阶级建设新世界提供了发展指导和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几十年来,所取得的一切都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将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才成就的。没有实践,社会建设发展就是空谈。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这个啃硬骨头、涉险滩,就是强调的实践活动。只有重视实践,才能将我党建设方案切实地与社会需求相联系,真正实现发展之路,也正是马克思所言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同时,落实到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实践也是考验其工作能力、意识思想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切实地动起来,将每一件小事做好,才算是真正参与到实践、参与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之中。这些小事构成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大事,只有将这些小事做好,将这些小事当作大事来践行,才可能更好地发挥每一个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确保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目的。

2.重视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一直都非常重视通过实践获得经验,再将这些经验总结发展为新的理论,以使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党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获得、不断总结、不断深化而来的。

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了解一项政策是否能够真正达到应有效果,了解一项工作能否有价值和意义,由此可以为下一步的决策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实践,可以更好地把握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一是能够减少工作过程中不必要的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能够增强对未来工作的预见性,在已知的规律的指导下,可提前知道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谈到,在面临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时候,也要总结规律,“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这些规律,正在是实践的基础上得出来的。重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实践的进步。

3.重视群众路线,重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我党的事业而言,人民群众在其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是在具有不同阶层属性、地域来源、教育背景等的人们的共同合作、交流、沟通下,才得以蓬勃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人与人之间是依靠着实践来联系的,只有实践,只有社会活动本身,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才能让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股力量,共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而对党员干部而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正是马克思实践理论所提出来的要求。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告诉我们,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4],是存在于社会联系之中的。群众生活在社会最广泛的环境之中,必然能遇到社会生活中更多的问题和情况,也就产生了更多的在实践过程中处理问题的经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群众路线就要求在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时候,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这所谓的首创精神,也正是一种通过实践得出来的经验,也正是党员领导在日常工作中所需要不断吸取借鉴的新方式、新方法。重视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

4.树立理论自信,加强思想建设。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些理论成果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观念事实上是一脉相承的,是建立在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理论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来进行的本土化发展。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的一种丰碑,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指南。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即是以最为先进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我们的事业取得的丰硕成就,也是得益于建立于实践基础上的正确的理论指导。因此,党员领导干部需要树立起强烈的理论自信,不断地发展我们的理论,使其更符合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实现理论创新,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与此同时,党员领导干部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新的观念,不断地加强思想建设,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改造和克服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和党的先进性。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观点,从而开创了他的哲学思想的新领域,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新唯物主义,带来了实践的观念,这对于真正理解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对于真正理解人类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因此,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坚持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这一理论基础不动摇,避免费尔巴哈似的忽视实践的功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将党的政策方针落实到实处,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为人民群众的需求服务,促进党的工作更具实效性,更具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邹诗鹏.马克思实践概念的现代性质[J].马克思主义与实践,2007,(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4]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5]萧焜焘.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18.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3.

猜你喜欢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费尔巴哈启示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