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点”而设,因“点”施教

2020-12-07 10:03崔新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有效途径小学语文

崔新平

摘  要:语文素养是现阶段语文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但因各种因素导致其沦为语文教学的“口号”。本文结合文献资料与实践经验,探究了语文素养由“空中”到“落地”的有效途径循“点”而设、因“点”施教,以期为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素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定程度上推动新课改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途径  语文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已经不局限于字、词以及句等基础知识,而是逐步将目光投向于语文素养。然而,语文素养并非朝夕就可形成的,其培养必须经历真诚交流、真实互动以及真正实践的过程,潜移默化地进行培养,否则语文素养会沦为“空中楼阁”,更遑论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循“点”而设、因“点”施教,真切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一、整合素材,在真正交流中理解

教材的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但在日常的课堂上,并非要机械地按照教材设定施教,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注重整合教材中素材,精准把握教材中各部分之间的“衔接点”,充分体现单元的整体性,进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作为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性,并能够引导学生就“新词”“新句”进行交流,促使学生完成“单篇文本”到“单元整合”的转换,保障学生通过真诚交流理解掌握知识。这样一来,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课堂的“主体”,且大脑始终终于“思考”的状态,使学生在交流、思考过程中理解知识和拓展思维,进而真真切切地落实培养语文素养目标。

《大青树下的小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代表文本之一,其中不乏新颖的语句,为此在课堂上,笔者较为关注课后练习,并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标记出新颖的语句 “留白”,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与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新鲜感”对于小学生来讲较为陌生,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做到“多扶少放”,有效消除学生与“新鲜感”之间的“鸿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此课堂上,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与感悟,标记出“有意思”的语句,并结合学生回答,进行生成性的课堂点拨。如“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让学生感觉“有意思”的原因——绚丽多彩,笔者就会点拨:非常好!‘绚丽多彩一词确实较为‘新鲜,见面的机会较少。”这样就有助于学生主动发现“新鲜、新颖”,主动“积蓄、聚集”,更能够使学生通过真诚交流获得进步,更好地理解语言。

二、集思广益,在真实互动中增效

有意義又真实的互动,能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于互动过程中培养语文素养。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学情组织课堂真实互动,使学生实实在在参与互动,促成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与思维能力都较为薄弱, 不能够满足“互动”的内在需求,甚至会出现“表面热闹,内在杂乱”的现象,导致课堂互动沦为“生动而无效”,进而与高效课堂失之交臂。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现身于语文课堂建构“互动”,能够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行思考与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获得高质量的收获。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教师要始终处于“指导”位置上,确保“互动”的有效性与方向性,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避免“参与却无收获”的尴尬,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就词语理解来讲,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轻松、高效地完成记忆任务,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规避“死记硬背”,使学生在“互动”中理解记忆。在《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课堂上,笔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班级学生分为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且明确地告知学生小组学习的任务——“绚丽多彩”的用法。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于理解词语的方法已经有所累积,而这里通过组内讨论、组组探讨、师生探究等“互动”活动,能够强化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词语,更能够使学生在真实“互动”中了解、掌握多种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实践,使学生亲身感受“同词不同用”的奥妙与魅力,体会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方法理解的价值与意义。这样一来,既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交流总结,使学生认识到“他人的长处,自身的不足”,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与实践,又能够使学生亲身感悟到“实践”的魅力与功效,进而明了总结就是为了更好地实践。

课堂上,教师要精准地把握学生学习中生成的内容,并能进行有效、合理的拓展,使学生学习走向深入。如《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主要内容是“小学”,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小学”进行讨论,但是花费的时间不宜过长,而是要有组织、有方向地进行真实的互动,确保讨论内容的丰富性、精彩性,使学生能够有所收获。总的来讲就是,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有序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落实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

三、学中变序,在真正实践中内化

现阶段,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都能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但却有部分教师不能精准地把握“交流”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更遑论依据学生课堂学习生成内容随机应变,保证实践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学中变序”,提高实践的真对性与有效性,促成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内化知识,形成语文素养。就语文教科书来讲,任何一个单元都会有独特的“主题”,而该主题就是单元独特“语文要素”的器皿,所以作为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明确单元的“主题”,并结合单元“主题”找出“中心句”进行针对性的实践,促使学生实践中完成有效内化。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以及《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时。教师要有秩序、有目的地渗透“中心句”相关的内容,点拨、引导学生认识到围绕“中心句”写的好处与方法,更要了解、掌握“中心句”的位置。而为了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我们要认识到习作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运用文本中学习的“方法”——围绕“中心句”展开“写”。同时教师还要认真地讲评每个学生的习作,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他人优点”,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在现有基础上获得进步。讲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利用自己或者同伴的习作“作品”进行提炼与总结。如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同伴“作品”的“中心句”,理解同伴的“作品”,这样以来,既能够赋予“交流”的有效性,又能够避免“交流”犹如“空中楼阁”,赋予了“交流”真对性,使学生在真正“实践”中获得能力的提升,最终完成知识内化,培养、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交流”“互动”以及“实践”,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贯彻“以生为本”理念,从“真诚交流”“真实互动”以及“真正实践”三方面进行探索,寻求具有班级特色的教学途径。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培养、发展语文素养,为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林辉.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交流平台”板块的教学价值和策略[J].辽宁教育,2019(5).

[2] 朱小娟.“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建构路径[J].语文知识,2017(18).

[3] 陈玮.基于小组合作“共生”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3).

[4]黄德初,刘哲.整合 思维 实践——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一节好课”应有三大意识[J].语文月刊,2019(4)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有效途径小学语文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