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培养模式 构建课程体系

2020-12-07 10:03侯宏业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成就模式历史

侯宏业

内容摘要: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是基于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对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开展的适应性教育工程,其培养目标的实现既要关注各地的实际需求,又要解决培养模式和课程方案的改革方向。围绕课程模块构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实践探索,是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初衷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鼓励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研究和课程教学,既是对我国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的传承,也是新形势下培养途径的创新。

关键词:小学全科教师  历史  模式  课程  成就

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学院,具有70年小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历史积淀,为河南省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单位,小学教育专业为河南省一流专业并在河南省专业评估中位居榜首。2016年河南省正式启动公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项目,重点解决乡村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并将项目执行办公室设在郑州师范学院,作为“省长工程”项目统筹安排全省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进行专项调研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通过五年的全面探索,逐步形成了“全科培养、分科选学、多能发展、个性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独特的专业课程新体系。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明确提出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针对河南近2万所小学(含教学点)60%分布在农村的教育现状,受河南省教育厅委托,郑州师院多次组织调研小组,充分调查全省18地市小学师资结构和课程开设现状以及存在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方案,在全省率先招收本科层次小学全科教师实验班,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的有效途径,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编办等部门联合发布《河南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提升为政府民生工程项目,并于2016年在全省正式招收1000名公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开创了小学教师培养的新途径,实现了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本位回归。

为适应河南基础教育发展对师资培养的需求,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由分向培养到全科培养的模式转变,学院充分总结了十几年“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技能、培养一专多能小学教师”的分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果。根据学校“根植郑州、服务河南、辐射全国”的地域发展目标和“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定位,结合河南省小学全科教师公费培养“定向、定岗、定编”的新形势,逐步明晰培养思路,形成了“全科培养、分科选学、多能发展、个性成长”的新模式,并通过对应的课程体系和毕业要求,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实现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二、明确“产出导向”目标  构建小学全科课程新体系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初衷,是基于地方基础教育教师结构性缺编的现实需要,其政策支撑是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对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实践探索。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相关要求,2018年国家开始对包括小学教育在内的师范类专业进行认证,而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就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其中作为重点评价内容的“产出导向”实施则需要通过“培养目标”的明确、“毕业要求”的确定和“课程体系”的支撑等得以实现。因此,构建适合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内涵的课程体系既是“OBE”教育理念的基础,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2016年郑州师范学院教师团队研制的《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能力培养标准》由河南省教育厅面向社会公布,其中最受关注的即为适应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需要的“6+1”课程新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分别通过“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发展课程”六大课程模块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分别对应学生不同方面的培养目标,突破过去“重教育理论、强学科知识、轻实践”的限制,充分体现课程体系对学生践行师德、全面发展和广阔视域的基本要求,并在各个课程模块中突出对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宽基础、活模块、重实践、强技能”的整体性培养理念。

学院充分发挥“三系两室一中心”(小学语文系、小学数学系、小学英语系、教育心理教研室、艺体教研室、小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六个基层教学组织的师资及学科优势,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文科”“理科”和“艺体”等课程选修活模块,通过不同模块课程的选修,助力学生实现“分科选学”的专业发展需求。2017年国家开始设置“小学全科”教师资格,为帮助学生在职后专业发展中既能引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和教研方向,又能因地制宜地開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活动,学院在“活模块”专业选修的基础上,增加拓展性特长课程,涵盖国学和地方文化、小学科技与创客活动、小学艺体活动编排等课程平台,逐步形成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班级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特色文化,将原有“6+1”课程体系扩充为“6+1+1”,使课程开设范围覆盖到课前准备、课上指导、课后训练的整个教学过程。

三、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实现师生全科型共同发展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是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发展而做出的教育模式的积极改革,也是陈宝生部长在“六卓越一拔尖2.0”启动大会上提出的打造高等教育“质量中国”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创新一招。河南作为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基础教育的体量巨大,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途径有着鲜明的地方特点,对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研究也有高校自身的不同优势。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理解为“以项目促成长,以项目带发展”,凭借学院师资和学科优势,通过不同层级的项目研究和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和专业自豪感。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一是专业标准的创新改革业内领先。小学教师实施全科培养是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没有先例可以遵循和参照,本专业教师团队对河南省的18个地市进行实地调研,完成了小学全科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培养指导标准。标准体系涵盖了基础教育小学段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全部课程、班队管理、师德等共计11项。标准体系对每一个学科教学能力要求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标准表述,为小学教师培养提供具体参照。这一标准填补了河南省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指导标准的空白,在全国也颇具实力。

二是专题研究和课程开发成就显著。基于多年的师资团队建设,教育心理教研室和小学语文系成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教师依托所在系(教研室)组成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小组,围绕“小”字做文章,“小”处做成大事业。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委托项目十多项;开发建设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门、市级课程2门、校级课程7门,部分选修课程和特长课程入选精品在线课程建设项目,成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大特色。为加强课程建設,学院与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系列教材,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形成教材体系。

三是学生专业发展和技能展示独树一帜。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学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申报课题和项目,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和资助政策,调动师生合作的积极性。围绕学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竞赛,学院给予指导教师充分的支持,并取得显著成效:学院近五年参加全省教学技能大赛的本科学生全部获得一等奖;在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科协主办的四届全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初等教育学院比赛团队作为全省唯一的文科队伍获得一等奖5项;在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一等奖2项;在河南省“蒲公英”杯艺术比赛中获得管乐项目一等奖;在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儿童诗文创作”中获得一等奖8项、书画比赛一等奖6项;儿童音乐剧《魔幻森林》获河南省教育厅编剧、演出、创作一等奖……

小学(全科教师)是众多高校专业类别中的一个小分支,却关系到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大格局,更是落实新时代乡村教育发展的新举措。人才培养的质量既关系着学生个体的成长,又涉及到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一个“小”教师的“大”事业,值得每一个具有深厚小学教育情怀的高校教师付出自己一生去探索,也需要每一位关心基础教育改革的小学教师和研究人员给予关注。

猜你喜欢
成就模式历史
了不起的成就
失恋“成就”的CEO
回顾五年成就
新历史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