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手机依赖行为探因及应对

2020-12-07 06:10段玉珍吕欣
传媒 2020年9期
关键词:银发族手机依赖

段玉珍 吕欣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手机的使用技术门槛不断降低,手机上网行为已深深嵌入进银发族群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深刻改变着他们的媒介使用习惯与生活方式。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沉迷于社交網络、网络新闻、网剧、短视频、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等,甚至有很多人还出现了无意识、高频次、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的成瘾行为。银发族群的手机过度依赖行为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需要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本文拟从主体动因、媒介效力和社会推力三个层面,深入探究“银发族”手机依赖行为的形成原因,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银发族 手机依赖 原因探究

提起手机依赖症,人们头脑中更多浮现出的是那些沉迷网络、吃饭走路都“机不离手”的年轻“低头族”。然而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智能手机使用门槛的不断降低,手机上网行为已深深嵌入进银发族群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深刻改变着他们的媒介使用习惯与生活方式。据研究机构QuestMobile在2019年3月发布的《银发人群洞察报告》数据显示,我国老年群体在移动互联网上每月使用时长已经超过118小时,平均每天有将近4个小时活跃在网上。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沉迷于社交网络、网络新闻、网剧、短视频、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等,不少老年人为了上网不惜放弃出门锻炼和线下交流活动,甚至会经常熬夜。“银发族”的生活空间正越来越多的被手机所占据,他们和年轻人一样,也不知不觉患上了手机依赖症,甚至有很多人还出现了无意识、高频次、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的成瘾行为。

然而,依赖手机会酿成许多不良影响,“银发族”各项身体机能处于退化状态,长时间沉迷会引发或加重身体疾病,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甚至影响到老年人家庭生活的和谐。随着老龄化趋势逼近,“银发族”的手机依赖问题愈加不容忽视,发掘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尤为重要。

一、引发“银发族”手机依赖的主体动因

根据媒介依赖理论,受众需求是引发媒介依赖行为的关键原因,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度以及对媒介的接触和使用度决定了媒介的影响力。“银发族”的手机依赖症,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满足自身社会生活的需要并受到需求特点的影响。但当一个人越依赖媒介满足需求,而忽视或缺乏其他替代性方式或资源时,就会对媒介产生更强的依赖。

1.“银发族”个体需求的发展变化,激发了对手机特定信息的渴求。媒介依赖理论认为,个人基于生存和发展的动机,主要对媒介产生三种依赖性需求。理解(自身与社会)、定向(行动与交往)和娱乐(独自与社交)。“银发族”与其他群体一样,既有满足个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需要,也有获得交往、成就和他人认可的社会需要。但老年人需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因其生活境遇和身心状况方面的发展变化而具有的一些特定需要上。例如,随着年岁增长“银发族”生理和心理机能的退化,会对健康、亲情、娱乐、受人尊重、社会稳定产生更多需求;退出职业场域后,再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对跟上时代步伐和融入子女圈层的需求往往比其他年龄段群体也更为强烈。在这些需求动机的激励下,“银发族”对实现这些目标的资源会更加渴求。而手机上丰富的应用即能很好地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当“银发族”为获得特定满足而不断使用手机时,也就不可避免地对其产生了依赖。

2.“银发族”的老年生活日趋孤独,转向手机寻求替代性满足。人们除了从媒介那里获取信息以外,还与工作生活上密切的人际关系相连。一般来说,“银发族”的人际网络主要由家庭成员、朋友、同事、邻里等熟人关系组成,他们的直接经验和社会认知为老年生活需要提供了可靠保证。然而时下“银发族”的生活结构却发生着巨大转变。家庭生活中,子女越来越追求独立和关注自身发展,不再与父母同住,使得很多“银发族”沦为空巢老人;还有一些老人为照顾下一代,随子女搬迁至陌生大都市,脱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内心的孤独感更加强烈。退休后,“银发族”不再承担社会的功能角色,与同事的关系逐渐疏远,而回归到日常生活的社区,邻里关系也不如过去紧密,被社会边缘化的感受日益增加。在这种“孤独的群众”情形下,“银发族”身边缺乏有效的人际网络支持,很容易将他们的目标转移到功能丰富的手机媒介上,以寻求替代性精神满足。

3.“银发族”自身媒介素养不足,更易受到相关网络信息影响。在接触特定媒介和接收具体媒介内容的过程中,受众对媒介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媒介所能产生的最终效果。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很多“银发族”网龄较短,在使用手机媒介满足自我需求的过程中,面临着自身媒介素养不足所带来的问题。他们对手机的本质和价值缺乏理性认知,只看到媒介的便利性和带来的精神快感,而忽视了使用手机的目标与过度使用可能带来的危害;并且他们对手机的使用能力不足,所掌握的媒介技能十分有限,对信息的获取整体上还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加上“银发族”继承了传统媒体时代养成的媒介惯习,对媒介的忠诚度较高,当他们面对手机上不间断输送的纷繁驳杂、难以计数的相关网络信息时,缺乏筛选和辨识有效信息的能力,以致于极易陷入“标题党”“养生保健党”“家庭感情党”等虚假信息所构建的网络信息场和情感场。

二、助长“银发族”手机依赖的媒介效力

媒介依赖具有双向性特征,是受众与媒介之间所形成的行为张力,它的形成除了人自身因素外,处于关系另一端的媒介也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媒介的价值首先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可通过传播内容控制着用户认知与行为。“银发族”之所以依赖手机而非其他媒介,与手机上的内容满足人的一种或多个需求的超强能力密不可分。但同一种媒介也并非对所有受众都具有相同效果,媒介所能提供的信息与受众关联度越高、数量越多、密集程度越大,受众对媒介依赖的倾向也会愈加明显,具有受众可参与、可互动特征的媒介也会对受众产生更强烈的行为吸附效果。

1.功能丰富的移动应用迎合了“银发族”多层次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不断拓展,适用于各种场景的移动应用竞相出现,人们使用的手机已经变成了一个集各种服务和功能于一体的全能媒介。对“银发族”来说,手机不仅是其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还成为了便利生活的工具助手。通过手机,他们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新闻网站、自媒体等获取各种健康知识、社会时事和娱乐信息;可以与不在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等用微信语音或视频聊天,分享生活;还可以在需要看病时,用手机提前预约挂号,避免排队的麻烦……手机强大的功能,在为“银发族”提供各种实用性满足的同时,也为其搭建了一个虚拟的生活空间,供他们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缓解精神层面的空缺。“银发族”在这种多层次需求的吸引下,对手机的使用频次也不断增加。当“银发族”出于习惯把手机当作一种重要的日常生活工具时,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对它的深度依赖。

2.海量多元的聚合信息增加了“银发族”对手机的注意力。经过信息技术赋能的手机,在信息的数量和集中程度方面具有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优势。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生活中的各种服务和功能均以信息的方式上傳到了移动互联网中,加上手机的多媒体属性,极大程度增加了手机媒介所控制的社会信息数量。积极寻求信息满足的“银发族”,通过搜索引擎、RSS订阅等技术即可在手机上的海量信息中快速查找或筛选出符合他们需求的内容。手机可随时、随地、随身携带的便利性也增加了“银发族”接触媒介信息的可能性,老年人形成高频次、无意识浏览手机的行为情况越来越多。手机上普遍应用的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技术,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与关系,也在源源不断地推送出符合受众兴趣的个性化内容。随着智能手机硬件与软件性能的不断提升,手机提供给“银发族”所需信息的数量、密度以及相关性不断增强,手机获取和维持用户持续注意力的时间也在不断延长,从而导致受众不断对手机产生更高强度的媒介依赖。

3.即时互动的参与机制增强了“银发族”与手机的情感连接。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型媒介,不同于以往传统媒体的单向线性传播方式,构建起了一套全新的参与式传播机制。这种机制是随着Web2.0技术的应用,去中心化的、扁平式的网络结构的建立而出现的,并在移动互联网中不断得以增强。首先,即时通讯、网络直播、短视频分享等新的媒介形式出现,为受众参与媒介内容的生产、消费和传播提供了更为便利的通道。其次,媒介的参与越来越强调受众之间的互动性,社交渠道的打通让个体与其他成员之间的信息分享与交流成为常态;最后,手机媒介特有的即时互动优势,为受众营造了一个自然、灵活、共同在场的沟通氛围。在这种“参与式文化”的语境下,“银发族”不仅拥有了自媒体平台来创作和发布个性化的原创内容,也实现了与好友、圈子成员的聊天讨论,转发和分享信息的互动。这一输出-反馈-调整-再输出的正向激励机制,使“银发族”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手机已作为老年族群人体的延伸参与着他们的感官、肢体、情感与认知,从而也促使银发族群与手机的情感连接被不断强化。

三、加剧“银发族”手机依赖的社会推力

在媒介依赖理论框架中,受众与社会、社会与媒介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仅需要利用媒介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也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资源和保障来支持自身发展。当代社会的急速变迁,以及对于老年族群社会支持度不足也是“银发族”对手机产生依赖的重要原因。

1.社会的复杂变化与支持不足,促使“银发族”不断使用手机来获得情感补偿。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和社会风尚变化越来越迅速,孤独的“银发族”仅仅依靠个人及其零散的人际网络,越来越难以把握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这时手机则成为了老年人们用于监测社会环境与延伸认知的主要媒介工具。此外,“银发族”步入老年后,能够亲身接触的社会范围逐渐缩小,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依赖社会提供相关的资源和保障来支持自身发展。然而我国城市和农村社区所提供的文化娱乐设施并不充足,根据《2018年老龄蓝皮书》对我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老年人户外活动最多的社区广场覆盖率为45.0%,公园则为27.3%,很多地方文化娱乐设施滞后、形式单调,户外文化生活不抵手机内容对“银发族”的吸引力。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国养老体系还不够完善,针对老年群体的社群文化娱乐与教育内容不足,“银发族”对如何度过老年生活缺少科学规划,从而促使银发族群不断将日常生活嵌入进虚拟网络空间之中。

2.移动互联网嵌入社会运行系统,改变了“银发族”的手机使用习惯。在社会系统中,媒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社会政治、经济、娱乐目标的渠道。近年来,随着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快速发展,移动应用的商业模式广泛兴起,移动互联网平台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支持下,传统行业纷纷利用移动终端来发展业务和提供服务,社会中的餐饮、出行、旅游、医疗和城市服务等行业发生了颠覆式变革。各级政府也积极推进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如开通政务微信公众号、上线政务服务APP等提升管理和服务效率。如今,移动互联网已经深深嵌入整个社会运行系统之中,从外卖、打车、扫码支付,到网上挂号、网购火车或机票、网上缴水电煤费、网上办事等覆盖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熟练操作手机的用户更能够便捷地获取生活中的各种服务,而不使用手机获取的成本则不断增加。在周围环境的强力推动下,“银发族”也开始主动加入或被迫依赖于手机移动终端工具的使用。

四、结语:应对策略需要深入研究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步入了“微”时代,过上了“潮”生活。然而,我们在关注手机对丰富“银发族”老年生活、排解孤独情绪等正能量的同时,也不应忽视过度使用手机行为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银发族”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手机使用行为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健康发展,还与社会中的另一个时代命题——老龄化紧密相连。当下如何防范和规避手机依赖问题的产生,让“银发族”在健康上网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享用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从促成“银发族”手机依赖的原因来看,老年人作为手机媒介的使用主体,应当立足于努力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并通过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提高自我效能感。媒介组织要保持社会责任感,优化媒介工具与信息管理机制,针对老年群体输出更具有品质的优质媒介内容。此外,也应给予“银发族”更多的社会支持,从子女陪伴、数字反哺、社区建设、养老保障入手,构建健康和谐的老年群体生活生态,从而有效消解手机依赖乃至手机成瘾行为给老年人所带来的身心危害。

关于“银发族”手机依赖的应对,除了上述建议,还需从加强对老年人关爱的角度,进一步做深入研究。

作者段玉珍系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互联网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

吕欣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美]梅尔文·德弗勒,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大众传播学诸论[M].杜力平,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

[2]张咏华.一种独辟蹊径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系统依赖论评述[J].新闻大学,1997(01).

[3]谢新洲.“媒介依赖”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02).

[4]林莹,房敏.“银发低头族”现象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J].新西部,2019(08).

猜你喜欢
银发族手机依赖
从健康码浅析中国“银发族”的数字鸿沟现象
理财机构盯上“银发族” 老年人如何不被“算计”
公共图书馆开展老年人阅读服务研究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及干预分析
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银发族”理财“稳”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