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强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银行理财经理将发展客户的目标放到广场舞大妈身上,其中不乏金卡客户,甚至有大妈在其所供职银行存了数千万元存款。消息或属个例,但手中有闲钱、心里有理财想法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银发族”也成为理财公司极力推销的对象,理财人员力劝中老年人把钱放进第三方理财公司进行投资,声称收益高、安全可靠。业内人士提醒,理财机构为拉拢客户,往往对投资产品风险警示不足。
理财机构专挑“有钱又有闲”的老年人
现在不少小区的中心广场上,有这样一群“金融从业者”,他们看上去并不具备太多专业知识,工作场景极其简单:一张小桌子、一沓宣传册,配上一套普通的西服。他们的主攻客户通常不是资金雄厚的商务人士,也不是年轻人,对中年客户也不冷不热,惟独对“有钱又有闲”老年客户异常热情,力劝老年人把钱放进他们所谓的第三方理财公司进行投资,并声称所获得收益高并且安全可靠,而现实却是此类公司的财富产品无法兑付、老板跑路的新闻被频频曝出,许多以老年人为主的投资者其实置身一场非常危险的投资游戏之中,甚至直接陷入骗局,损失惨重。
理财公司销售人员称,年轻人一般没有太多的资产,而且文化程度比较高,不太喜欢这种推销方式;向中年人推销产品成功的几率也并不高;老年人时间相对较多,可以详细地了解一款理财产品。
老年人理财为何总被“算计”呢?
在综合分析多个案例之后认为,这是由老年人群体特征所决定的。首先老年人在奋斗一生之后,或多或少会有一笔积蓄,容易被骗子们盯上;其次老年人缺乏收入渠道,有意愿通过投资理财增加收入;最后,老年人局限于见识,往往对理财不够了解,缺少风险意识,易被迷惑。上述三个原因,决定了老年人是理财中的“高危人群”。
那么,老年人理财如何不被“算计”呢?
一方面,老年人理财一定要听人指导。不少案例中,当老年人子女发现父母购买理财产品,出于风险考虑阻止时,部分老年人往往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无疑这种态度是极其危险的。老年人在选择理财产品前,不妨多听听子女们的意见,他们对理财更了解,也容易识破骗局。当然,老年人也可以去咨询专业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比如嘉丰瑞德,在资深理财师指导下投资理财,这样也就避免了理财中的陷阱。
另一方面,选择稳健的理财产品。骗子们用高收益“算计”老年人,怎么破局呢?很简单,就是我不相信。任你吹得天花乱坠,我自“岿然不动”。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收益背后可能就是高风险,老年人承受风险能力弱,风险是不能承受之重。因此在理财策略选择上,宜以稳健为先,稳健的理财产品,它的收益可能不那么吸引人,但却是实实在在的。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不仅是家庭,也是全社会的财富,我们要保护好老人,也要保护好他们的财富,而不该“算计”他们辛苦一辈子赚来的血汗钱。
如何辨别街边“投资专家”?
1.此类公司往往会派人到街头给老年人发便宜的旅游券,然后行程中进行推销,劝诱老人拿钱投资。
2.网上调查可发现,此类公司经营范围中没有“股权投资”项目,却公开宣传“私募股权融资”。
3.此类公司承诺低风险、高回报,但一旦资金链断裂或老板跑路,投资者的损失将难以追回。
提醒:除了“理财讲座”这些招数也得警惕
1.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养老公寓投资等名义进行非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2.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等权利凭证或者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吸;
3.通过认领股份、入股分红进行非吸;
4.通过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进行非吸;
5.以商品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商家联盟与“快速积分法”等方式进行非吸;
6.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者地下钱庄进行非吸;
7.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造的“虚拟”产品,如“电子商铺”“电子百货”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吸;
8.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分割,通过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非吸;
9.以签订商品经销合同等形式进行非吸;
10.利用传销或秘密串联的形式非吸;
11.利用互联网设立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非吸;
12.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形式进行非吸;
13.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谎称已经获得或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虚构民营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14.以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为旗号,假冒或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群众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
15.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然后携款潜逃。
老年人理財应以稳健为主
“老年人理财首先考虑的应该是避免风险,建议以稳健的理财方式为主,如果要买理财产品,应该优先考虑保本型的。”清远某资深金融从业人员介绍。
据了解,退休后,老年人资金来源较退休前变窄,资金经受不了激烈的波动,风险承受能力也会逐渐减弱,所以应该优先考虑既能防范风险又能确保收益的理财产品。
股票、期货、黄金等理财产品具有风险较高、收益不稳定等特征,并不适合老年人投资。
而目前很多银行推出了多款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比较适合老年人。一类是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经了解,该类产品在保障投资者本金100%安全的基础上,投资低风险、高信用等级的金融资产和各类债券等,安全性高、投资稳健,比较适合保守型的中老年人购买。
另外,货币基金、国债等产品由于收益稳定,安全性较高,也成为老年人投资的一大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投資理财的前提是要预留一定数额的应急备用金,灵活支配。一般来说,以月收入为单位,最好先预留几个月的流动资金以备家庭支出,这部分资金可以活期形式存在银行。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出现问题的频率逐步增大,受到意外伤害及身体创伤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得到经济上的补偿,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商业医疗保险作为补充。
闲置资产少于十万元
不建议购买理财产品
对于老年人来说,购买理财产品确实不失为一个好的理财选择,但对于产品的流动性,老年人应有充分的认识:与定期存款可提前支取的情况不同,理财产品必须在到期日后才能提取资金。因此,兴业银行长春分行零售部汪淼建议,老年人一定要在定期账户内留有足够的应急资金,60岁以上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定期存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如果老年人手中的闲置资金仅为十万元或不足十万元,则不建议其购买理财产品。对于这部分老年人来说,切忌盲目追求高收益,定期存款仍是其最适合的理财方式,为避免利息损失,可将资金分成几个不同期限分别储蓄。
60岁以上优选保本产品
确保本金不受损失
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许多老年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到底哪个产品是比较稳妥的?对此,兴业银行的汪淼告诉笔者,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主要以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两种理财产品为主,建议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尽量选择保本型理财产品,家庭比较富裕的老年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低风险的非保本型产品。此外,近期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理财产品,以兴业银行的“智盈宝”为例,其在保证本金的同时,可保证部分固定收益(固定收益按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计算),在此基础上,还可获得一部分浮动收益,也较为适合老年人投资。
营销介绍不可轻信
一切信息以说明书为准
实际生活中,也不乏一些老年人因轻信营销人员的介绍而受到损失的事情发生,因此,银行工作人员告诫老年人,即使是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也不应该轻信工作人员的介绍。其实,对于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及风险等级等相关信息,在理财说明书上都有清晰的列示,老年人购买时,一定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确认工作人员介绍的“保本”、“保证收益”等字样在说明书上是否有明确列示。
优先考虑附近网点
产品发行应当连续
虽然各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但从整体服务来看,仍然存在许多差异。在挑选银行时,银行工作人员给出三点建议:其一,为方便老年人办理业务,应该优先选择离家近的银行网点;其二,为避免出现理财空档期,应该了解该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是否具有连续性;其三,很多银行都纷纷推出老年人理财配套服务,可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体检、法律顾问等增值服务,因此,选择此类银行可让老年人获得更好的业务体验。
老年人理财误区
只选择收益高的产品
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是不是只要看收益率就可以了呢?银行理财产品真的没有什么风险吗?这还真不一定,因为在之前就曾出现过银行理财产品负收益的情况。
因此老年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慎重选择,需结合产品投向、产品风险等级等多个因素来综合考虑,最好选择保本型理财产品。除此之外,其他如产品到期期限、客户整体资金使用情况等都需考虑在内。一味追求收益高的产品并不可取。老年人更应该明确投资理财的目标及心理预期,忌激进和盲目跟风。如果老年人自身具有较为丰富的投资理财经验,可自行整理确认投资理财的目标。经验欠缺的,可考虑寻求子女或者银行专业人士的帮助。
投资期限长不留流动资金
年轻人需要做一些长期的理财规划,包括退休规划和子女教育规划,从投资收益来讲,年轻人投资亏损了,还有时间、有机会赚回来。但老年人退休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一旦亏损较多,想赚回来的时间成本太高,另外老年人容易生病,常常会有急用钱的时候,医疗费用的支出会占到相当大的比重。所以,老年人不要把太多的钱用于期限较长的投资产品。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投资理财的同时,一定要预留一部分资金作为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