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新闻:重大主题报道的微观视角

2020-12-07 06:10王正友喻言
传媒 2020年18期
关键词:微博短视频

王正友 喻言

摘要:Vlog作为视频传播的一种新形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2019年大火的“两会Vlog”和以“大国外交最前线”为主题的“康辉Vlog”开创了“Vlog+新闻”这一新兴的新聞传播样态。本文结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大事件中央视新闻发布在微博平台的Vlog报道实例,探讨“Vlog+新闻”的内容传播形式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创新与发展,以期对新闻报道如何在宏大叙事的框架下从微观视角向受众呈现事实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Vlog 短视频 “央视新闻”微博 重大主题报道

Vlog即视频博客,作为舶来品在国内的起步相对较晚,并且由于Vlog带有明显的个人化倾向,其受众往往局限于某一垂直领域。直到2018年,以欧阳娜娜为代表的演员开始涉足Vlog,并在微博、哔哩哔哩等平台上生产优质的Vlog内容后,Vlog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新浪微博中搜索显示,“Vlog”超级话题阅读量高达89.4亿,每天都有大量不同题材的内容产生,创作者包括不同领域的专业博主,更多的则是素人博主。在短视频抢占用户碎片时间的快节奏消费时代,Vlog更是一种潮流和生活态度。因而在重大主题报道中,“Vlog+新闻”模式能够从微观角度出发,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进行叙事创新。

一、“全民化”Vlog时代来临

Vlog个人化的表达、趣味性的创作及更加生活化而带来的慢节奏和真实性,体现了如今年轻用户对充斥大量同质化内容的短视频平台的反抗。资本的推动、媒体的转型和用户对新内容形式的需求,三方力量加持催生了“全民化”Vlog的时代。

1.资本的推动。在国内一批优质Vlogger的带动下,Vlog从小众慢慢走向主流,且视频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如美食、数码、旅游、生活记录、经验分享等。这离不开资本即平台的助力。短视频行业巨头抖音曾发布“Vlog十亿流量扶持计划”,针对优秀Vlog作品予以流量扶持。此外,诸如一闪、VUE等应用于移动终端的视频剪辑平台为用户的自由创作和经验分享提供了低门槛环境。VUE甚至更名为“VUE VLOG”,将自身定位于原创Vlog平台,用户可在APP中自由创作展现生活日常,分享吃喝玩乐和生活经验,利于用户感知平台价值、增强黏性,点赞、评论、收藏等功能则充分保持平台的活跃度。

2.媒体的转型。5G时代的来临,为媒体转型提供了更多可能。更高的网络传输速度和更低的资费能有效化解制约短视频发展的瓶颈,而4G限制下短视频新闻时间短、信息量低的局限,可通过“Vlog+新闻”这一新的内容形式解决。该新闻报道模式有效结合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和新媒体的年轻化、社交性。2019年11月9日-15日,央视新闻推出的“大国外交最前线”——“康辉Vlog”系列报道,在微博、哔哩哔哩等平台上受到一致好评。据统计,该“Vlog+新闻”上线数小时就在微博平台收获150万次点赞、8.4万次转发,在抖音和哔哩哔哩的播放量也突破200万次,网民纷纷表示此举让他们有了看新闻的欲望。

3.用户的需求。如今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主流短视频平台内容输出乏力,平台更像一个才艺展示的舞台,爆款多是迎合大众娱乐需求的无营养内容,并且容易引起其他用户的模仿,若不加以管理和创新,抖音等将会沦为同质化泛滥的秀场。如今的网生代大多有自己对内容的取舍标准,“去同质化”显得更加重要。而Vlog的人格化特征彰显了用户对千人一面的反抗,凸显用户厌倦抖音填鸭式喂食后产生的新需求——新鲜感和意识流写作般呈现出的随性美。Vlog在新闻中的运用是彰显官方媒体思维转变的转折点,打破了受众对官媒固有的刻板印象,也契合了用户新的需求。

二、“Vlog+新闻”报道模式创新

根据新浪微博数据显示,“央视记者武汉Vlog”话题阅读量高达4亿次,可见其热度之高。结合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重大热点事件中,央视新闻微博账号发布的系列内容“央视记者武汉Vlog”可以发现,“Vlog+新闻”模式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微观视角的应用创新。

1.传播主体个性化,凸显人格化属性。相比传统新闻千人一面的报道方式,“Vlog+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是对记者能否颠覆其在受众心中形象的一次考验。在“央视记者武汉Vlog”系列报道中,记者以自拍的形式向观众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缓解观众因疫情产生的恐慌心理;而“奥利给”“钢铁直男”等网络热词的运用,更改变了主流媒体与大众生活想象中的形象差距,给观众以深刻印象——这种差距越大,不可复制性便越强,记者的人格化IP打造就越为成功。

官方媒体可在网络时代先发制人,凭借其在传统媒体时代构建起的传播优势与社会知名度,打造具有人格化与个人品牌效应的知名主播,为受众呈现更具个人符号属性、更有温度的报道内容,而非仅仅冰冷地罗列事实信息。

2.叙事视角微观化,体验、事实、情感并行。在央视新闻的微博Vlog报道中,记者叙事大多从受众所关心的某一微观角度切入,或人或事,如医护人员、雷神山医院等,记者通过亲身参与其中并对所见所闻进行记录,向观众传达最前线的事实信息。此外,记者在视频中用大量篇幅采访他人并记录与其的互动,将焦点落在疫情中不同身份的个体上,以鲜活个体来展开叙事,医生、护士、建筑工人、外卖小哥、街头的武汉市民都是记者的聚焦点。

记者以第一人称视角把受众带到疫情下的武汉街头乃至医院,和观众一同感受武汉人民的情绪。从事实体验到个人感受,宏大主题下的微观叙事不仅为受众带来沉浸式的观看体验,更展现了报道中记者流露出的人文关怀与共情力,将表达的内容蕴藏在质朴的言辞和镜头语言中,而非故作煽情或强行向观众灌输某种价值观,给观众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3.内容表现感性化,真实展现人文关怀。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各行各业的逆行者们奋战一线,全国人民全力协助武汉共渡难关。“央视记者武汉Vlog”的系列报道在深入武汉防疫一线的视角下,以接地气的切入点进行叙事,镜头所记录的是疫情中的某一群体——医护人员、建筑工人、外卖员及其他行业通过各种方式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的志愿者。视频将报道的目光投向普罗大众,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需求,并以对话参与的方式进入对象的生活中,所展现的是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注而产生的情感共鸣。

报道内容的感性化与真实性是并不矛盾的,内容的真实性是感性化的基础,感性化寓于真实性之中,二者的结合展现出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在“武汉抗疫一线医生是如何休息的”这期Vlog中,记者的镜头记录了一个护士妈妈在休息期间和儿子视频通话的场景,二人的对话极具生活化气息,让观众同这位母亲一起感受她对孩子的思念和孩子对妈妈的牵挂与担心,情绪借助朴实的镜头语言向观众的心中蔓延。

4.传播渠道节点化,提高受众传播意愿。彭兰提出,连接是互联网的基本功能,个体在互联网中作为节点生存,而人与人的连接是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核心。如今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大多是19岁~37岁的“千禧一代”,他们有更加敏锐的网感与审美情趣,对网络中庞杂的内容有独特的价值标准,对符合自己偏好的信息会更倾向于主动传播。

社交媒体网络中的用户都是一个个超级节点,“央视新闻”微博系列Vlog虽然在宏观上属于重大主题报道,但内容的生活化、表达的趣味化、叙事的真实性更贴近如今年轻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从标题到内容,无不凸显年轻化的属性,如第八期的“基建狂魔”,第九期的“护士小姐姐”,网络热词在标题中的运用首先便抓住受众眼球,吸引其主动关注。针对用户关注的热点与评论内容,记者在下期视频中会进行反馈,满足受众的互动需求,提高主动传播意愿。

三、5G时代“Vlog+新闻”发展前景

在5G技术的加持下,传媒业生态将发生重大变革。用户将最大程度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移动终端能够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传播内容方面,视频新闻将取代文字报道成为5G时代新闻报道的主流模式。此外,5G时代将更注重内容的社交属性,传统的新闻叙事模式逐渐边缘化。视频新闻与社交属性的融合,为5G时代“Vlog+新闻”报道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技术赋能强化现场感与感染力。4G时代,4K、AR等技术受制于流量和网速等瓶颈,无法发挥其本领且用户体验欠佳。5G技术普及后,数据传输的带宽问题将迎刃而解,4K成像技术将重新定义新闻的真实性,提升新闻报道的感染力。

央视网在2019年两会期间推出多视角的“VR Vlog”视频报道,多层次、全方位展现两会全景,带领受众亲临两会现场。而Vlog与AR技术的结合,则在Vlog本已具备的良好代入感的基础上,为用户带来360度的沉浸式体验。同时Vlog特有的对话属性也有利于镜头下的记者牵动观众的情绪,营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感氛围。

2.技术更迭对新闻专业性的坚守。5G技术的普及使全民创作成为可能,这必将动摇新闻媒体专业性与权威性的根基。技术的更新迭代是媒体格局重组变革的动力引擎,然而无论技术如何改变,内容永远是支撑媒体长久发展的根基。

在技术加持的背景下,新闻媒体如何在良莠不齐的互联网信息洪流中形成有客观、有价值、有温度的清流;如何坚守新闻专业性并保证其权威性,不断发挥舆论监督与引导的作用,使有价值的信息不会被淹没在网络海洋中,这些是新闻媒体已经在面临的挑战。

3.“Vlog+新闻”构建报道矩阵。Vlog作为舶来品,目前在国内尚处于启蒙发展的阶段,相较国外题材多样的Vlog如搞怪、趣味挑战、亲子记录等,国内Vlog题材相对集中,以日常分享为主。

不同的文化土壤培育了具有差异的文化属性,国内的Vlogger多是将Vlog作为印象整饰的渠道,将经过精心修饰的私人领域置于公共领域的前台,令受众产生虚拟的陪伴感以及替代性满足。而在国外,Vlog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凭借其中个人主义的文化内核,该领域已形成相对稳定完善的商业盈利模式。

4.“Vlog+新闻”彰显本土化特色。Vlog与新闻的结合,已经成为我国媒体构建报道矩阵、创新报道形态的积极尝试。从“两会Vlog”到大国外交最前线——“康辉Vlog”再到新冠肺炎疫情系列报道“央视记者武汉Vlog”,我国的主流媒体积极布局“Vlog+新闻”,使這一新兴的内容传播形式从小众走向大众,从UGC拓展为PUGC。摆脱了欧美Vlog多以迎合受众娱乐需求为首要目标而形成的浮夸风格束缚,创造出兼具官媒公信力、权威性又不乏趣味性、人情味的新闻内容。因此,未来“Vlog+新闻”将成为Vlog在我国进行本土化传播的一大特色。

四、结语

“Vlog+新闻”模式凭借其个人化的表达、以微见大的叙事方式、感性化的内容表现以及真实的场景记录等特有优势,实现了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用Vlog对事件中的人、事、物进行讲述和记录,从微观视角出发展现新闻的独特魅力与人文关怀,将创造出更多年轻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内容。

未来5G技术的普及和VR、AR技术的发展,将会助推“Vlog+新闻”的报道方式更为流行,新闻内容将以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和沉浸交互体验将观众带入现场。在创新技术的加持下,新闻媒体更应坚守初心,从不同角度展现事实,坚持新闻制作的高要求,严把质量关,让技术成为内容的助推器,通过技术改变内容体验,而非在技术更迭中迷失自我。

作者王正友系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

喻言系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郝玉佩.重大新闻报道中的Vlog叙事研究——以2019年全国两会Vlog报道为例[J].新闻论坛,2019(05).

[2]彭兰.连接与反连接:互联网法则的摇摆[J].国际新闻界,2019(02).

[3]徐静.机遇与挑战:5G时代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J].出版广角,2019(17).

[4]韩晓莹,王悦,张启明,陈琦元.类目构建视角下的中外Vlog内容研究——以B站与YouTube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3).

猜你喜欢
微博短视频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调查与分析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微博的有效运用思考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