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0-12-07 13:22:30李永成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李永成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 广州 510090)

引言

我国高校教育事业一直是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推动高校的发展能够提升国家和地区的实力。当下,我国进入了信息化网络时代,信息化时代凸显了大数据时代下的魅力。将大数据运用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大数据为高校教育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大数据,明白是机遇也是挑战,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采取针对性措施,注入新的活力,让高校教育管理稳定发展。

一、大数据的概述

(一)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Big Data)就是指超过传统数据库处理数据的一种能力的数据。那么它的数据规模以及传输速度的要求就特别得高,或者它的结构不太适合于原来的数据库的系统。我们想要在大数据获取更加有用的价值,那就必须要选择新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它。数据中隐藏着有用的价值以及信息,在以前的技术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金钱成本去挖掘数据里有用的信息。比如市场上比较高端的品牌都需要支付比较多的资金才能够从中提取信息。那么,大数据就可以大大改善这个情况。大数据可以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还抽取价值的海量和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信息【2】。

(二)大数据的主要特征

1.海量化:大数据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他的数据量非常之大。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数据量正在以从未有过的速度进行猛烈的增长,涉及世界上的每个地方的传感器、网上平台、移动设备以及在线支付等等,每天都会产生无法衡量的数据。数据的容量远远超越了硬件设施技术的发展,因此导致了数据的存储以及传输的困难。

2.多样化:人们的普遍认为,造成多样化是因为人类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输入的多样性而形成的数据多样性。这一看法却是非常片面的。那么,数据多样性的增加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它主要是因为新型的多结构数据,以及网络小说、社交软件、互联网搜索、收集聊天等等数据类型而形成的。

3.快速化:快速化是针对大数据处理的速度要求。由于海量的数据信息不是通过普通的数据库可以进行处理和存储的。因此,企业必须了解如何进行快速地创建数据,与此同时还要知道怎样快速的处理数据并且及时的返还给用户,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4.价值化:大数据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价值化。随着社会对于信息化处理和分析的要求不断地提高。那么针对企业来说,数据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那么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就是对于企业的积极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大数据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影响

(一)推动教育管理走向智能化

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系统主要采取人工、电控的方式,借助电子化操作为主,智能化表现力较低。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包含了数据的录入、查询、导出、更新、分类及其报表制作等,都借助人工完成。这样一来降低了管理效率,甚至会出现人工误差,拉低整体精准度。将大数据纳入高校教育管理系统中,让教育系统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前行【3】。

(二)教育决策有数据支持

以往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主要是依靠经验进行相关决策,通过领导层的讨论拟定最终的方案。而大数据发展的当下,高校教育管理借助大数据为根本,通过数据作为事实和依据,此时的管理者可以及时查询全面的数据信息。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做出科学的判断,保证高校教育管理决策的合理性。由此可以看出,大数据打破了传统以教学管理经验进行决策的方式,保证了高校教育管理决策的正确性,提升了整体决策的质量,推动高效稳健发展。

(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高校教育管理中纳入大数据,学生可以自觉地搜索自己相关学习知识,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大数据建立的平台实时与教师交流。这一方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死板性,站在学生的基础上,学生借助大数据技术提供的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复习,掌握所学知识不足,去妥善弥补。最后,学习任务也可以借助大数据进行检测,及时评价学生任务情况,强化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

(四)拓宽教育资源的渠道

我国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后,人们都可以借助网络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收取不同种类的知识。学生不仅仅可以依靠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和图书馆查阅知识,也可以借助电脑、手机、ipad 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之源,通过各大讲师的网课来补充课堂知识不足。全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尽快地进入学生视野,让学生都能够得到优秀课程的清润,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公平分配,拓宽了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渠道【4】。

(五)提前预防恶劣的舆论

我国进入了信息化网络时代,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较快,分布较广,导致高校的舆论环境越来越复杂。此时,高校舆情的有效监控和预防是高校的重中之重,大数据技术为舆情的监控和预防提供了技术支持。它可以及时检测未来可能发生的舆情方向,自动对有害信息进行过滤,保障整体高校信息的安全,为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三、大数据在我国高校应用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与信息化没有整合

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对老师的教育与信息化结合的要求极高。学校会设置一些课程让老师在信息化平台进行讲解,此时的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能力,才能满足教育平台转到网络平台上的教育教学。老师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强化对学生的监督。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较低,制约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高校内部的信息管理体制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网络时代,但高校内部信息管理中科技设备不够,并没有引用到最新型的信息档案管理技术,导致高校管理体制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虽然高校得到政府的资金补贴,但出现了小部分资金被贪污、人员分配不明确的现象,造成暗箱操作行为的出现,制约了学校公平和谐状态的开展。此外,我国高校内部信息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信息化应用力度低下,监视程度低,无法满足真实的要求。

(三)数据挖掘深度不足、缺乏规划

由于大数据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人员对此技术运用不熟练,掌握程度低,不具备专业性,导致高校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前对数据分析不足,没有为后期学校的决策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高校仍然秉承着传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校内的学院、系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相应的数据信息,形成各自的体系,导致综合数据利用较低,各个维护成本较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整体的规划,导致数据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

(四)高校缺乏管理人员

由于当下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导致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建设力度低下,进而形成一些数据未能及时更新,最终的数据收集较为分散,不能形成统一的数据库。甚至有一小部分高校从未对数据进行统计、分类、整理,主要是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缺乏,也没有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导致大数据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应用中发展缓慢。

(五)教学内容单一,不符合发展需求

我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同时加入大数据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但高校的教育人群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经验。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完全不按照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进行授课,呈现了死板、枯燥的课堂氛围,造成大学生不能理解相应知识点,此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延展性较少,只是进行基础学习,未进行创新性讲解,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化的教学内容完全不符合大学生成长的特点。

四、大数据纳入高校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大数据教育管理的理念

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受到大数据的冲击,需要树立正确的数据管理理念,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高效性。首先,作为高校的工作人员、学生、教师都要了解大数据的定义和大数据对学习工作产生的意义与影响,从根本上去理解大数据。其次,高校管理人员逐渐要适应新的管理方式,学会利用数据分析来提升整体的教育管理水平,再次需要借助大数据建立安全防范意识。海量的数据下也会隐藏着信息安全,在利用大数据时需要注重系统的安全稳定建设【5】。

(二)建立数据智能化系统

其次,高校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教育管理智能化系统,从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分类上建立相应的管理智能系统,主要包含了学校的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等。此过程需要融入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分类,实现不同院校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状态,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管理的质量。

(三)培养高校教育管理人才

想要将大数据合理运用在高校教育管理中需要重点培养人才。首先需要培养一批懂技术的专业性大数据管理人才,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重点对教育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不断训练他们现代化大数据时的技术使用的能力。学校也需要聘请更多的数据分析专家,给高校管理工作人员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培养优质的数据分析团队。其次,教师也要担负起完善大数据资源的责任,教师要学会妥善利用大数据教学系统。及时和学生联系,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四)加强信息安全防护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存在一定的风险,要保证高效管理信息的安全,杜绝信息泄露,需要建立相应的高校管理信息安全保护法律体系。同时,需要从根本上增强信息安全保障的能力,根据高校教育管理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切实的保证学校信息和学生信息的安全。此外,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一旦有人泄露数据需要进行特定的惩罚。只要提升了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保护能力,才能在大数据环境下保证信息的安全,为学生开展优质教学,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

五、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从纳入大数据有利有弊,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不断创新,加强对教师信息化的培训,增强信息安全的防护。让学生和教师真正意识到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带来的影响,采取各种方式适应大数据时代,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升整体的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