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羽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预算的执行需要完善的监督体系来保证预算得以高效实施,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工程量。预算监督时,首先要明确监督的对象,对于无法直接监督的工程,督促承包方进行控制监督,配合贷款银行做好自查和他查;其次,监督要深入到工程细节中去,按照工程方案、施工量清单、材料价格等进行动态全程监督。最后,做好工程审查和验收,保证预算得到有效落实。
目前,加入工程成本控制和建筑工程预算已经引起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希望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造价成本的控制,增加收益。但就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建筑工程预算的定额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与文明社会的推进,人们对施工技术、建筑标准和施工材料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使相关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管理需要达到更高的要求,比如需要进行一定的定额换算等,但由于大多数建筑企业建立的工程预算管理定额体系还不够统一、完善,使得工程预算结果还不够准确,更不利于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进行。
建筑工程的预算和成本控制的管理质量不仅在于相应的工作人员,更多的还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运行的管理体系有关。企业应该加强管理人员对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的管理意识,其次就是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然而,很多建筑企业意识不到这一点,缺乏可行性的管理方案和与工程造价、预算相关的管理体系,从而造成管理人员对所要履行的职权不够重视,最终导致工程预算和造价的管理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内容,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和工程预算的有效性。
在工程设计初期,工程造价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如何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已经成为相关工程人员关注的焦点。但在施工过程中,对造价控制的重视却明显不足,比如涉及到的施工人员、周围环境和施工条件发生改变时,不能及时进行风险预控,不能及时消除干扰因素对预算产生的影响,从而无法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来降低实际造价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如此一来必然会导致建筑工程预算因施工阶段造价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产生预算超支的情况。
建筑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到预算控制管理对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预算管理看似是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但实际上是领导层、财务部门以及所有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首先需要领导层转换思想观念,认识到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为预算管理开辟绿色通道;其次,财务人員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真核对财务数据,掌握市场行情,加强交流与沟通,保证预算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最后,全体工作人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编制预算时,提供真实可靠一线数据,将细节和中间环节,以及间接费用等进行详细说明,为财务工作人员提供准确的依据,从而编制科学合理有效的预算
工程预算方法多种多样,采取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法,不但可以编制精确可靠的预算书,还可以实现预算浮动的合理性。工程中使用量大的除了人力外,就是建筑材料。而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动几率较大,往往预算时的价格已经无法适应施工时的价格。因此,需要制定预算时,将材料种类、型号、用量、费用,浮动等考虑进去。同时,建筑企业要积累建筑材料多年的价格变动参数,将地域性、时间性、质量等的价格因素加以整理作为预算的直接参考,从而保证预算能够真实反映材料价格,保证预算的合理性。
建筑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到预算控制管理对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预算管理看似是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但实际上是领导层、财务部门以及所有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首先需要领导层转换思想观念,认识到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为预算管理开辟绿色通道;其次,财务人員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真核对财务数据,掌握市场行情,加强交流与沟通,保证预算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最后,全体工作人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编制预算时,提供真实可靠一线数据,将细节和中间环节,以及间接费用等进行详细说明,为财务工作人员提供准确的依据,从而编制科学合理有效的预算
工程预算方法多种多样,采取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法,不但可以编制精确可靠的预算书,还可以实现预算浮动的合理性。工程中使用量大的除了人力外,就是建筑材料。而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动几率较大,往往预算时的价格已经无法适应施工时的价格。因此,需要制定预算时,将材料种类、型号、用量、费用,浮动等考虑进去。同时,建筑企业要积累建筑材料多年的价格变动参数,将地域性、时间性、质量等的价格因素加以整理作为预算的直接参考,从而保证预算能够真实反映材料价格,保证预算的合理性。
预算控制管理与预算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建筑企业必须认识到预算人才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建筑企业除了加强预算人才引进外,还需要给预算人员提供定期的学习交流机会,强化预算人员的基本功,提高预算能力和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同时,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倾斜,如职称、福利、奖励力度等,激发预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态度。鼓励预算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以岗位为职责,以专业为动力,以预算为出发点,将预算工作与工作幸福感融合起来,激发预算人员提升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