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林松
(新乡市方正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新乡 453000)
道路交通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命脉,但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城乡道路改造、扩建要求更高。针对城乡道路改造项目,从设计节点、施工管控整个流程中,需要结合项目实际,优化工程施工方案,确保道路工程质量。着重探讨城乡道路改造中的主要问题,对改造工程内容进行阐述,选取某道路路基改造项目为例,梳理其施工要点。最后,就城乡道路改造工程管控要点进行总结。
提升城乡道路通行效率,发挥城乡道路在促进区域经济建设中的服务功能,针对现有城乡道路改造工程,其常见病害及成因如下。第一,新旧道路结合处出现失稳、滑坡问题。在一些道路改造工程中,因施工质量及管控要点不足,导致改造工程中新旧路面衔接不畅,出现路面失稳、滑坡等问题,降低了道路通行稳定性、安全性。新旧路面工程施工,要对旧路面进行全面分析,特别是地质因素,可能诱发夹层滑动等问题,最终导致路基错台,带来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对道路工程改造时,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要求,保质保量科学作业,一旦出现偷工减料、违规作业,都可能带来施工质量问题。第二,新旧道路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考虑到交通压力的影响,对于旧路基本身在多年交通荷载下,可能出现变形。在后期改造项目中,如果未对路基变形问题进行处置和防控,可能出现路基沉降问题。第三,新旧路基结合处出现蜂窝、麻面等病害。对于道路工程材料的选择,其质量关系到整个项目施工效益。城乡道路以混凝土、沥青路面为主,对混凝土、砂石料、沥青等材料材质,如果不达标,或者出现沥青配合比不当,填充料水分不科学,未能按规范进行路面振捣、碾压,最终导致路基结合处出现各类病害问题,给交通安全带来不良影响。
在城乡道路改造工程中,平面设计的重心在于改善交通功能,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和质量。通常,线路规划是道路改造设计的基础,要结合道路实际运行现状,加强线路改造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提升道路设计水平。同时,要结合城乡发展规划,对改造工程平面位置及道路标准进行科学设计,使其与周边道路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平面改造设计,要处理好直线与曲线衔接问题,要采用大曲线半径方式,按照道路分级要求,合理设计交叉口、分隔带断口等基础设施。
断面改造,主要体现在纵断面、横断面两个方面。从项目改造科学性、合理性上,要对纵断面、横断面方案进行优化,特别是根据原有路基、路面实况,完善设计断面设计方案,确保道路整体舒适度、安全性。设计师在纵断面设计中,要对接城乡规划标高要求,尽量做多纵坡平缓度控制,减少道路起伏,提升通行效率。在横断面设计中,要兼顾周边区域路网协调性要求,针对周边建筑密度,合理设计断面方案。另外,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总体方案,对现有道路交通规划进行综合考虑,合理预留相应的管线敷设空间,确保断面设计可持续性。
车道改造,其目标在于提高通行效率,实现人车分流。随着道路交通压力的骤增,原有道路等级及车道数量,无法满足现有城乡交通压力。车道改造设计,要尽量确保机动车道的垂直行驶要求,利用架桥等方式,可以变更非机动车道,以改善道路拥堵难题。
在道路改造工程中,路面修复是确保道路通行稳定性、安全性的重要任务。围绕道路改造工程实际,不同的路面修复工艺,需要与不同路面病害相对应。如坑槽、裂缝等问题,所所用的修复工艺有所不同。针对坑槽问题,其流程有:施工放样、设置警示标识、切割开槽、浇筑、养护。同样,在路面修复作业中,还要根据坑槽大小、病害程度,做好施工细节的管控。如在修补前,需要打底层油;在填充前,要对坑槽杂物进行清扫干净;在填充时,厚度要略高于周围路面;填充后要按规范进行碾压。对路面裂缝的修复,其工艺有:开槽、切割、清理裂缝杂物、灌注密封材料、融化材料,沥青材料等。在施工要点上,要根据裂缝实况,合理设计开槽深度、宽度;填充前清理裂缝杂物;灌注时要做到各工艺的规范衔接,确保修复质量。
在道路改造项目中,对管网的改造要进行科学设计,有序作业。道路改造,管线交集是常见的。通常,在对旧路管网进行改造设计前,要尽量发挥已有管网的作业,降低作业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针对管网改造设计,需要优先确保各管线拍流体制作,满足管线合流质量和要求。管线布设,要结合道路改造实际,对路面幅宽、区域规划进行参照,合理设计管线横断面,确保其可用性和整体工程效益。
本文所选道路改造工程,位于城乡结合处主干道,主路宽40m,为三块板断面。路面规划车行道宽3.5m,横坡1.5%,人行道横坡1.0%。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均为混凝土路面。道路现状,部分路面出现破损,一些地方出现不平顺问题。路面行车噪音大、美观度差。对该段旧路进行升级改造,改善道路功能,提升交通通行质量。根据路基设计要求,宽度符合规划要求,对人行道部分路基进行加宽,对边坡进行改造。主路路基改造,以砂性土为填料,路面压实度满足0cm~80cm;路床在95%以上;80cm~150cm 上路堤在93%以上;150cm 以上下路堤在92%以上。挖方路段,压实度路槽底压实度0cm~30cm 在95%,路床底压实度30cm~80cm 在93%。路基在填土前要做到夯实作业,分层夯实,每层填土厚度约30cm,压实厚度控制在20cm。对于新旧路基交界处,充分考虑不均匀沉降,对旧路基进行刷坡施工,同步进行台阶开挖,铺设土工格栅,填土分层进行,碾压夯实。挡土墙采用C20 片石混凝土,石料强度不低于40MPa。沉降缝以10m~15m 规格设置,宽2cm,以沥青麻絮填塞;以砂性土或沙砾作为墙身填料,内摩擦角大于35°,分层夯实。
在该项目路基施工中,管控要点有土木格栅、路基拓宽与旧路基搭接施工,以及挡土墙施工三方面。针对土工格栅,在施工时要注意:沿路基纵向展开,确保联结平顺,利用尼龙、涤纶进行缝接;利用U 型钉进行连接格栅,搭接宽度20cm 以上。考虑到格栅铺设的强度与稳定性,要避免扭曲、褶皱、重叠,利用钩头钉固定,间距1.5m~2.0m。在填筑作业时,要先两边,再中间,对称展开;填料不能直接卸放于土工格栅上;填土层达到预定厚度,展开碾压,确保压实度,人工锚固。对新旧路基搭接作业,首先要做好基础处理。对路基植被、杂物进行清扫,换填谁是,并碾压夯实。接着,铺设土工格栅,并进行路及加固。在新旧路基搭接处,要确保搭接稳固。填料选择要一致,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规范填料,并压实作业。最后,做好防排水措施,避免因雨水等导致搭接处出现断裂、错台。另外,针对新旧路基搭接处,要做好紧密衔接,特别是拓宽路基在高路堤路段,可能存在纵向裂缝,要进行边坡刷坡,控制好台阶高度,分层进行开挖;填筑时,要搭接处向内外逐步填实,确保土工格栅平整。对挡土墙施工,需要注意几点。对基坑开挖后,要进行验槽,达标后再进行砌筑。对挡土墙施工,要严格控制标高;对不同地质条件下,要结合相关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变更,确保质量。对排水孔的设计,以直接为8 的PVC 管为主,间距2.5m,梅花状设置。进水口处以碎石填充;最底层排水孔出水口,要高出正常水位0.3m;对PVC 排水管,利用土工布进行包裹。加强挡土墙防渗性设计,利用砂性土、砂砾等碎石粗料作填料,利用黏性土在挡土墙顶面做厚度为50cm 的封水层;在底层排水孔下放,设置厚度为50cm 的隔水层,提升路基防渗性能。在挡土墙施工中,结合规范,严格做好路基地质条件测定工作,对不同路段路基设计,要严防塌方。建议采用跳槽开挖方式,防范挡土墙坍滑问题。针对基坑开挖中,出现裂缝问题,要灌注混凝土、水泥砂浆;基层夹层出现外漏,要做好封面保护。
城乡道路改造工程设计与施工管控,要确保项目施工质量达标。对整个项目设计、施工管理,要科学合理,遵循相关工程规范,严格管控各施工要点,提升道路改造项目综合效益。在材料上,要抓好质量管控。从进场、检测、使用中,严格监控材料质量,对不合格材料不予进场。加强项目施工全程性监控,特别是多线并行、同时作业,要从人员、工艺等方面,做好工程质量监控,对关键工序、薄弱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杜绝不合理、不规范施工。另外,加强项目人员安全、质量管理培训,提升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将监管工作落实到人,把好每一道工序,将工程质量置于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