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丹萍
(义乌市稠城第三小学,浙江 义乌 322000)
首先,随着新课程改革发展和推进,民族器乐教学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得到了广泛重视,各学校都开始纷纷开设相关的民族器乐教学班,大多选择了一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并且学习经费不高的民族乐器种类,如琵琶、古筝、二胡、扬琴、唢呐等等。在教师配备上选用的一般是民族演奏家来辅助教育教学,组织学生建设民族管弦乐团,参加文艺演出,这极大地丰富了小学校园的生活。作为诠释民族音乐的最好工具,民族乐器是学生与民族音乐直接接触的手段,可以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倾听中国历史之音,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能力。
对学生民族器乐教学影响最为直接的因素就是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学生的乐感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音乐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音乐世界。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加入民乐团,使学生可以更多角度地倾听不同乐器所带来的不同的音响效果,使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发现音乐的神秘和美妙,唤醒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兴趣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
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民族器乐是最基本的环节,这是为了培养优秀的民族器乐演奏打下坚实基础。利用民族器乐教学可以将这些小演奏家们成功地聚合到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渺小的,但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民乐团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能量,彼此之间相互配合,互相交流,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技艺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认识更多的乐器,可以去其他音乐种类的学生那里拜师学艺。例如,拉二胡的学生可以和打击乐的学生学习音乐敲击方法,吹唢呐的学生可以去和弹琵琶的学生学习指法,音乐是广义的,学生只有在彼此的交流和讨论中更好的认识其他乐器种类的特点,才能在民乐团的演奏配合之中更加默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团队配合的能力。
在民族音乐的熏陶之下,更有助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养成。就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正处于一种极度渴望新鲜事物并且接受能力极强的年纪。教师要有效地抓住这个教学契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念。作为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语言,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可以有效地影响学生的状态,所以在民乐团的演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民族乐器演变的经历,以民族乐器映照中国这泱泱大国的兴衰荣辱。古筝从五弦到十二弦,二胡从民间走到剧院,从《春江花月夜》到《二泉映月》,从《草原新牧民》到《战马奔腾》,以音乐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儿女情怀。教师可以以民族乐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向学生传递民族音乐的魅力,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
学生在学习民族乐器的过程中不仅是掌握音乐技巧的过程,同时也间接地扩展了学生的活动能力,包括学生四肢肌肉的发展、注意力的集中、想象力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发展等等。在民族乐器的辅助下,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速度感、节奏感、力量感,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奠定音乐学习的坚实基础。例如,在我校的民乐社团活动中,教师以打击乐锻炼学生的速度、力度和四肢能力,开展击鼓传花的游戏,寓教于乐,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音乐心理发展需求,在小学文化建设的艺术节中为学生搭建展示自身才能的平台,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心理渴望。乐器是除人类语言之外最能表达自身情感和情绪的工具,是符合当下小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重要载体,以音乐为手段,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而且民族乐器携带方便、价格便宜、音色优美,同时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无论是从学校建设还是学生心理发展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