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浩宇日用陶瓷有限公司,福建 德化 362500)
陶瓷雕塑不仅是一种手工陶瓷艺术,还能能够展现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社会精神的载体,与我国民俗文化发展有着紧密联系。陶瓷雕塑最早出现在秦朝,然后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创作手法和造型,能够展现出当时的生活面貌及艺术发展情况,是我国重要的艺术表现。
我国陶瓷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自秦朝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刚开始,进行陶瓷雕塑创作时很多创作者都会融入自身的宗教信仰,因此,陶瓷雕塑包含着着浓厚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在早期,陶瓷雕塑主要用于建筑装饰方面和手工艺品,建筑装饰最常见的就是古代墓穴的陪葬品,而手工艺品的常见形式就是人偶。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发现陶瓷雕塑的艺术性,对于艺术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陶瓷雕塑成为艺术性的承载品。到了当代,陶瓷雕塑已经成为审美取向和审美能力的代表,是现代人对美和自由追求的表现。不同类型的陶瓷雕塑创作有着不同的创作手法和技艺[1]。举个例子,大型的陶瓷雕塑会更讲究空间美,而且需要根据实际环境进行设计和制作,常见的有寺庙中的宗教形象;小型陶瓷雕塑更注重灵活、鲜明的特点,创作者可以大胆发挥想象,为陶瓷雕塑作品注入更多元素,使其更具艺术感。
陶瓷雕塑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空间艺术美和线条美[2]。其中,空间美又可以分为外在空间美和内在空间美,它们都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意韵。具体来说,陶瓷雕塑的外在空间艺术美指的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当它处于特定环境下时会因为造型与光线的融合引发一种空间艺术感觉;内在空间艺术美指的是通过创造者的雕刻技艺和创作手法给作品带来的自身美,如作品的色泽、釉质、手法等,能够通过体型让观赏者感受到陶瓷雕塑的设计美;线条美指的是陶瓷雕塑的外形,在陶瓷创作中,线条一直是其最重要的一环,能够通过抽象的线条展现出作品形态的流动性,极具中国传统东方文化色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代的唐三彩,为作品增添生命力。
对于陶瓷雕塑来说,要想创作出一部完整的作品,就必须树立清晰的形体,然后通过形体的造型来表达各种文化和情感。可以说造型是陶瓷雕塑创作的基础。创作者能够通过造型的创作来赋予陶瓷作品生动、形象的神韵,使得艺术美感能够展现出来。在进行造型创作时,需要兼顾形态各项要素,使得点、线、面、色彩等都能和谐相处,并能呈现独特的视觉美和感官美[3]。陶瓷雕塑是通过陶瓷材料和制作工艺来制作雕塑形象,制作材料与其他雕塑区别较大,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不同的陶瓷质地会呈现出不同的雕塑造型,细微的差异就能给陶瓷雕塑作品赋予更多独特美感。需要注意的是,在重视陶瓷雕塑形象时还需要重视制作工艺和技术,这样才能将陶瓷雕塑的艺术美完整的呈现出来。
陶瓷雕塑除了造型美外,还能体现各个时代的文化美,怎样赋予作品文化美是创作者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通常需要通过创作者的深入研究才能将自身的文化内涵赋予作品。因此,创作者本身的经历、文化底蕴也会影响到陶瓷雕塑的文化美感。意境之美是陶瓷雕塑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虚实共存、情景交融的方式来展现出不同的艺术美,同时也留有足够的空白让观赏者尽情想象,就能在不同观赏者眼中呈现出不同的意境。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虚实结合的创作手艺能够给陶瓷雕塑增添神秘韵味,人们可以通过观赏陶瓷雕塑作品来感受不一样的意境。意境之美是一种包容万象的境界,能够将作品的艺术美不断延伸,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美感和境界,从而能够将不同时期的文化传承下来。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陶瓷雕塑艺术也不例外。从一开始,陶瓷雕塑就是用于建筑装饰,是生活中产生的物品。因此,创造者在创作作品时不能脱离生活,需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这样才能将生活之美呈现出来。另一方面,通过生活经历进行取材,能够从中吸取丰富、生动的素材,然后赋予陶瓷雕塑作品更加深刻、真实的艺术美感。这样设计出来的艺术形象才更加符合人类的审美,更能引起观赏者的内心共鸣,在追求形似的同时,创作者还需要追求神似,并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其中,才能增强作品的生命力,让观赏者了解到陶瓷雕塑作品的艺术美。另一方面,不同时代的陶瓷雕塑能够反映出当时的文人意趣,通过这些文人意趣也能侧面了解当时社会景象。例如,在进行人物雕塑创作时,需要通过展示人物造型特征等方面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才能让作品逼真、形象、富有生命力,才具有传承和观赏的价值。
综上所述,陶瓷雕塑创作的艺术之美需要通过内外空间形象及线条来呈现,创作者需要把握好三者的联系,这样才能创作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同时,创作者在进行陶瓷雕塑创作时需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再注入文化、造型、意韵等元素,从而制作出极具艺术魅力的雕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