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蓉蓉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学,江西 吉安 343700)
随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行,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激发探索兴趣,开拓创新精神,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化学是高考面临的一门重要的理工学科。在理科综合试卷中,化学占据了100分(满分300分),这对学生化学知识与化学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选择理工科的学生必须要对化学科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学生的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就是能在高考中获取化学高分,而对化学知识的产生背景与化学发展历史以及化学原理并没有深究,这种应试教育就容易导致我们的高中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思维定势,没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做到学以致用。目前,新课标课程化学教学中往往涉及到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比如简单的稀盐酸(HCL)与石灰石(CaCO3)发生反应:2HCl+CaCO3=CaCl2+H2O+CO2↑,我们就可以利用酸与盐反应的化学原理去除水壶中的水垢,这就是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所以,应试教育下的化学教学,往往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化学原理,忽视了化学学科的探究性。
化学本身课本理论性就特别强,加上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自然就少不了许多数学知识,比如解决定量问题,就要用到方程问题,化学物质结构有关知识中,原子分子的大小计量就要用到数学计量单位,再如酸碱反应问题中的PH值计算,就要用到指数对数运算等等,如此繁杂的运算与沉重的理论,学生本身就不能轻易吸收知识,教师再按照落后无趣的课堂教授方法,照本宣科,强调理论知识,单一的板书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落千丈,结果上课的结果如逆水行舟,学习效率一落千丈。
上面我们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普遍存在的两类问题,随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这两类问题与新课改的要求相悖,因此,整改化学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向,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枯燥而繁多的化学知识理论成为了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大敌,面对密密麻麻的化学语言符号以及繁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许多学生不知所措,因此,老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学生被动学转向主动学习状态,老师们要将复杂的化学知识点串联起来,使他们之间产生紧密联系,以方便学生们的记忆与使用,比如可以应用特殊称谓给化学知识作幽默解释。再者,教师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有关化学实验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观看化学反应的情形,吸引大家的专注力,当然,设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指导同学们真正进行一场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深刻体会化学反应的进行,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主动学习。
化学教学转变的另一大方向就是要将高中化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探究教育,说的就是要在巩固化学基础知识之上开展化学问题探究活动,主体就是通过生活实例分析与化学实验操作来探求化学问题的真相。探究教学的目的就是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计划水平与创造性思维水平,激发其创新能力,使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我们把探究教学细化为四步:提出化学研究问题并作出假设,商讨研究方案与实验,实施方案或实验,总结。当然,这需要建立在学习小组合作模式的基础上。
1.提出化学研究问题并作出假设。首先,我们要确立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化学研究问题,假设我们关注了大气污染问题,目的是想控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含量,那么就需要工业生产进行后期有害气体处理。我们现在作出假设: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气体,其去除方法应类似于二氧化碳(CO2)的处理方式,利用碱液吸收。即有2NaOH+SO2=Na2SO3+H2O。
2.商讨研究方案与实验。提出问题之后,就要对该问题就行合理研究,作出合理的研究方案。
3.实施方案。按照预定计划实施方案,如上我们说的除SO2气体,使之通过过量NaOH溶液(保证充分反应),并且为检测二氧化硫是否处理干净,准备品红溶液已检测。
4.总结。二氧化硫具有可以使品红溶液变色的特性,采用过量的NaOH溶液后,若还出现品红变红则证明假设错误,需要重新设定实验;若品红无颜色明显变化,说明假设成立,即二氧化硫可以被碱液吸收(事实就是如此),那么,工业生产中最后的有害气体处理就可以通过碱液吸收,以确保安全。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秉承新课程改革理念,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新课改要求,切实转变自身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新创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